仿写 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用3个以上 所有的材料自己准备 主题大概为:散文需要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需要感性等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3:46:20
仿写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光中)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用3个以上所有的材料自己准备主题大概为:散文需要感性中国山水游记需要感性等等仿写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光中)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

仿写 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用3个以上 所有的材料自己准备 主题大概为:散文需要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需要感性等等
仿写 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
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用3个以上 所有的材料自己准备 主题大概为:散文需要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需要感性等等

仿写 天人对话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就是将作者提出的观点运用3个以上 所有的材料自己准备 主题大概为:散文需要感性 中国山水游记需要感性等等
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什么是散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它的含义和范围一直伴随文学的发展而演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除诗、词、曲、赋之外的文章,都被称为散文.今天我们说到的散文,基本上是指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内涵也极其广泛.
散文短小精悍,文情并茂,不拘一格,自由灵活,历来被誉为美文.散文绘景状物,记事写人,挥洒自如;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兼采并用.好的散文,可以让读者看到生活海洋中的五光十色,听到大千世界的喜怒哀乐,领略思想哲理的铁树银花,收获精神田野上的鲜花硕果.因此,历来的散文大家都追求散文的结构美、意境美、风格美和语言美.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无数个散文大家,他们都是卓越的语言大师.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还都是著名的诗人.他们借助诗歌的语言艺术,构建起绚烂的散文意境,把散文的语言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觉得我们不论写作或是阅读欣赏散文,都应认真的向前辈大师们学习,借鉴语言艺术,以形成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语言美.我以为散文语言美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美丽的少女,如果是个结巴,那与人交往,该是多么大煞风景啊.如果再口吐污秽,那就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我个人以为:语言美,就是一篇散文的漂亮外衣,一眼看下去,让人感到愉悦,感到美丽,文章才能读下去.
我时常见到一些作者的散文,有的句子冗长,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有的语言无味,像一杯白开水;有的辞藻华丽,脂粉腻人,好似驴粪蛋裹了一层霜;还有的不加修饰,缺乏动感,如同老和尚的帽子—平不塌.语言如此糟糕,就算你的散文内容再好,主题的调子再高,恐怕读者也难以读下去.毕竟青年男女找对象,第一眼看的是外貌.估计读者对文章的取舍也是这么个道道.
散文没有小说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散文没有迭起的戏剧高潮,来令人心动.散文篇幅短小,要靠语言的锤炼取胜.著名现代散文大家秦牧先生曾说:“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时常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同样的道理,短小的文章特别需要写得简洁和优美.任何的败笔冗笔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时常显得格外刺眼和难于掩饰.”照秦牧先生的说法,语言美否,简直就成了散文的筋骨命脉,似乎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了.
我以为,追求散文的语言美,作者应努力构建语言环境的美,根据自己不同的心境,去创造不同的语境.有时如大江东去,澎湃激荡,让读者感到血脉喷张,慷慨激昂;有时犹如饮下一杯醇浆佳酿,使读者如痴如醉,回味悠长;有时如同知心好友聊天话家常,令读者倍感亲切;有时如同春江碧透,澄澈见底,让读者神清气爽……
我个人以为散文的语言美,应该努力去追求生动的美、朴素的美、节奏的美和简洁的美.当然,还可以总结出其他别样的美.
我们先来说生动的美.散文语言要形象生动,如春风摆柳,有立体感.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如见其人.且看鲁迅先生《好的故事》: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一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合,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型.”这段文字,鲁迅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和光感,富有诗情画意,有情调,有气氛.在水面上所呈现的倒影的铺展与碎散,描写的尤其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体现出了一种如古人所说的“如境如图”的语境.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正如一杯清茶,很淡很淡,经过读者的细心品尝,它会越品越香,回味无穷.语言的朴素美,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并不是不要作者对语言进行精心加工,反复锤炼,而是不要过分使用丽词艳句,夸饰堆砌.散文的行文造句,应结合语境,从内心深处自然流出,朴素平实,又不失深切动人.这正犹如气质高雅的女人,她总是化淡淡的妆,来体现自己的天生丽质,而不会把五颜六色的脂粉都涂抹在脸上.我们很多人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孙犁的《荷花淀》、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些散文大家的文章,语言平实的如同拉家常,但却是脍炙人口,令人唇齿生香.当下的散文创作中,有一种半文半白,诗赋两不像的文本,它闲适、随意、感伤,很具有消费性,也在学生中很时尚.它辞藻华丽,却没有思想.我个人并不反对这类散文,因为正是这些散文的存在,才映衬出了经典散文的美学价值.
我以为散文的语言还应该有节奏的美.因为汉语本身是有声调节奏的.中国古代的散文,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很讲究声调起伏、叠字叠句,长短交错的.他们的文章交错使用排比、对偶、借代、拈连、顶针和回环等修辞手法,音调和谐,流转自如,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如柳宗元的《封建论》中的一段: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这段文字,长短交错,节奏分明.声调铿锵.虽是一段议论,却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我以为,我们现代学习散文创作,也应该努力追求语言的节奏美,使之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最后谈谈散文语言的简洁美.我个人认为散文语言的简洁流畅,应该是散文的固有秉性.唯有简洁,才能畅晓明白.前边我们在讨论散文语言的动态美时,例举了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这篇散文同时也是语言简洁美的典范.它笔简意丰,干净利索,毫无冗词赘句,有一种简洁潇洒的美.
散文的语言美,行文多寡长短,抑扬高下,节奏快慢、修辞使用,虽无一定之律,却有一定之妙,把握它,主要靠多练习、多实践、多思考、多阅读、多借鉴.这里的“一定之妙”,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只要持之以恒,细心揣摩,多写多练,是可以把握散文语言的音调美、旋律美、节奏美,并进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感语言.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写作是人的心灵絮语,是情感的叙述,是心灵的延伸,因为它讲的人间之真面,动的是人间之真情,是洞察了外部世界和自己主体世界的“真”相之后,成为思想上的先行者、艺术上的实践者的.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就越远.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作家对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比如李白的诗:“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中“寒”、“伤心”,就不是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心情的表达.在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例如在研究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起我们的美感时,重要的不是研究花、鸟的生活和本身的特点,而是研究花、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惊心、溅泪)的特点.花、鸟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是由于美感经验中心理活动的结果.个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气质禀性等主观色彩,风格审美的特质决定了艺术创新.
散文不仅思想独异,发论近情,且涉及广泛,知识丰富,大到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小到抽烟、喝茶、买东西,真是无所不包,笔触贯通中外,纵横古今.具体到一篇文章,则放开手脚,上下勾连,集中起一个高密度的材料群,知识群.闲谈散文充实腴厚而能以平易出之.闲的时候,心态平和、宁静、淡泊,宁静以致远,遐想有翅膀,自由开合,想生活的种种,语言上朴实无华,不堆砌,不追新,语录体、文言体,都干净质朴,口语化程度很高.表达上也只用传统平常的手法,不玩“现代”花招.文章充实容易,平易难.
散文,叙述、抒情、描写是以人性、人道、人本为根基的真情、知意、感悟、体会、开掘、提炼,以情动人是散文作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文章观点层出不穷,表现上绝不引经据典和搬弄概念术语,而借重大量鲜活的材料来浮现自己的见解,那是故事、诗词、史实、掌故和生活经验、生活细节等.重视观察现实人生,写出来的文章远离大道理和潮流思维,接近实际而有奇气.文章最难得的是骨气,奇气.前者为独立人格之产物,后者为独特思想之产物,但两者又无法分开.文无新旧之分,惟有真伪之别.“赶热闹者只是末世并非盛世的点缀.”“行动而没有思想也许是愚蠢的,可是行动而没有常识却常常会结果悲剧.”它们来自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体悟、妙悟.
生活中的散文是对劳动者自由自在美的描写,比如油盐酱醋,身边的人和事,四季的风云气候,芳菲的花朵,醉人的暖阳,常常是笔下曼舞轻盈.笔下流淌着思想与灵魂,文字间记录着、雕刻着自己的心事,也在文字间构筑着浪漫的爱情、温馨的生活.多用来叙述情感,经营婚姻,表达生活.在文字里,挥洒欢梦与痴,笑与泪,情与愁.文字让人的一颦一笑里都透着一种淡雅和怡然.淡定与激情纠缠.
散文的整体风貌是滋润人心灵的甘露,是文学的陶情、消遣、启人心智等另类功用.它以闲适为主调.其实,闲谈体就整个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亲切有“我”、漫不经心、语而不论和厚实平易再加上与之相联系的很高的知识文化含量、超越的观念、过人的智慧以及较为恬淡的心境、闲情逸致和浓浓的生活趣味,“闲适”是对“娓谈笔调”、“个人笔调”等等的总括,也是一切闲谈散文的基本美学特征.
散文创作是通过语言描绘形象的艺术,它不是依靠抽象的说理,而是诉之于读者具体的感受,因而特别要求语言具有形象美.所谓形象美就是把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对象,因为只认“真”,我们或许就会因为要“回忆”、要“叙述”、要“说人说事”,而被所谓“真的物”、“真的景”所呈现的“实”在景象绘形绘貌,绘声绘色,唯妙唯肖地描写出来,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逼真的美感,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诱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在散文的世界里,寻找着文字和心交汇的一种释然.把生活读成诗,读成散文,读成小说;把生活读成爱和美.散文彰显自我的本真,在心园种上玫瑰朵朵.让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柴米油盐,在生命中经历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变成优美的文字,绽放出奇妍的妖娆.有的是精神气质和心灵体验,沧桑不失婉丽,丰赡不失精萃,练达不失柔韧,雍容不失质朴.清新的如空谷幽兰,妩媚的如月下开放的玫瑰,清新的如晨风中含露的白莲,华美的如雍容的牡丹.文字可柔可刚,可华美可沧桑.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通过客观地叙述人生现象,人生问题,人物事迹,工笔修饰,开启读者的思维,拓展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心智,传达人文理念和思想观点,反映一个时代的取向.符合价值取向的文化,将得到吸纳和弘扬,从而增进意识形态的元素符合时代需要的.因此,把握时代特色,语言,必须是生动、鲜活,创新,才能提高可读性.人物的动作、神态,是文化艺术的特点,在写作技法上着力关于人物本身,从而使作品有活力、有人气,思想观念才更易传达.在时代背景下探求人物的思想内涵,文字贵在交流,用不同的观点去交流,提高人的人文修养,才能撞击出文化的火花,才能让文章日臻完善.
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曾有“美文”“小品文”之称;近年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所以说,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体裁和风格:

一,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二,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

以精短的篇幅,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且写得坦诚、亲切、优美、隽永,既有一箭中的那样的准确有力,又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样的含蓄有味,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这一要求,决定了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一,在叙述方式上,散文对事物的反映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叙述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聆听其倾诉衷情,备感亲切.

二,在艺术表现上,散文虽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有特定的要求,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表现比喻为“用奇兵”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机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寥寥几笔,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或个人情思,或人物风貌,或山水美景,或环境气氛,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晰,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二是侧面暗示,短小的散文,采取侧面的、暗示的写法,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其艺术效果更佳.这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从而更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如老舍的《小麻雀》,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有四个来月,还没捉住过大老鼠,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弱小者的同情,并寄寓着对弱小者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同时还蕴含着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根据作品的实际,认真地、仔细地思索体味,切忌牵强附会地去“发掘”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味”,以免造成误读.

三,在结构和行文上,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像“散步”,似“闲谈”,如“行云流水”.它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所写的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实现.具体情况又各自不同.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她是作者运用除了韵文以外的语言对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上的生、生存、生活的记录、描摩和状写,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能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文章.

90年代以后,中国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散文革命的时期,对于散文的争论十分激烈起来.到了这个时期,散文不再是纯艺术抒情性的散文,也不再是单单的为政治服务的散文了.散文走向了多样化、多元化.人们的散文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散文强调了人的现代意识.那么,什么是强调现代意识呢?也就说我们的散文要关注的是大部分人类都在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不再是单纯地歌颂什么,而是从多角度深入社会的深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提倡对历史的、对人生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丰富多样的手法,以唤醒人的心灵和思想.这个时期,以余秋雨为先锋的作家提出了一种写大散文的倡导,而且身体力行,写出了许多很大气的散文,于是,中国散文又进入了一个崇尚大散文的阶段.那么什么是大散文呢?就是散文要讲究境界和题材的拓展,要创新,而不是单单讲散文要写大题材、写大篇幅.

作者.作者是有区别的.有一种作者永远跟在时代的屁股,他们的作品大多是迎合时代的,是歌颂形的,是魅俗的;而另一种作家则总是千方百计把目光盯向时代的前方,他们的思想是有独立个性的,其目光是具有前瞻性的,他们与时代是有距离的,有时候是冲突的.这两种作家的命运和生存状况也是不同的,前者往往过得很舒坦,后者总是过得很艰难.但前者往往被历史遗弃和掩没,历史永远记注那种具有前瞻眼光的作家.

文学不是一门手艺,作家不是工匠.文学创作是集生活说话的、是集思想说话的,是集语言说话的,因此,散文创作不可能是像工匠教学徒那样简单的传授.但这里我可以与文友们探讨,提出几点提高散文创作水平的途径.

首先是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的前提,就是要阅读.散文更重要的是要充满着现实生活的气息,要有对世道人心的体察和知晓,体现民生的悲欢苦乐和衣食的艰辛,同时还要有对人生的感觉和认知等等.我们有时候在写作中常常落入一种逃离不去的范囿,主要原因是我们的阅读视野还不宽,思考问题还很单一.所以我们常出现一种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看到一篇好散文的时候,我们就只是步着那篇散文的套路来写自已的散文,没有新意,这是散文创作的大忌.所以,我们要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不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作者和优秀的作品.

作者.要向生活学习.生活是我们一切文学的源泉,散文也不能例外.因此,每一个有作为的作家,他首先是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的原因.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情实感,就不可能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写散文是要有激情的,没有激情,散文就缺少了时代和生活气息,就会变成了虚构的空写,再有才气的作者都会走向失败的末路.

其次是要多写.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这些文字,其实我也会组合.但真要自己动笔的时候,才知握笔之重.所以,就是要多写,多写才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在多写中提高自己调遣文字的能力,形成自己表达思想的风格.否则怎么会有“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文学本身是个人的事情,它属于什么什么主义完全是因为作者的写作习惯!作家只有遵从自己的写作习惯才能有好的作品出炉,否则只是文学的垃圾!被主义包装得完美的垃圾!文学走到这么一个地步,真不知是文学的幸运还是悲哀!一方面,文学不再神圣了,谁都可以在文字上面玩一把过瘾一把.另一方面,文学这个圣殿已经便成了大垃圾场.当然这里头不乏优秀的“垃圾”,但多数是污染环境的垃圾,清理也清理不掉的垃圾!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是文学创作领域内一种取材自由,篇幅短小,笔法灵活,富有生动表现力的文学体裁.随笔能充分自由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世界,真率清晰地展示为文者的精神境界,机动灵活地彰显执笔者的个性才情.随笔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它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它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它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它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达、真率为文.

随笔的形式一般要求以下两点:

一,精要.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精要、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灵性,这样,既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随意.随意是指举凡生活中的一景、一事、一人、一理,只要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及我们感应的神经的,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旨、意趣,率性而作,涉笔成趣,加以个性化的再现.

保持轻灵的心态,不刻意求工,展露个性,抒写真情,自然流畅.随笔的美,随性拈来.笔随情走,心随情动.写我散文,舞我灵魂.正在这个地方.学习随笔写作,要注意两个要点:

一,要善于以小见大,随笔是对生活中的片段见闻、偶尔经历、点滴感悟、瞬时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它的表达方式自如,可描述一个牵动情思的小场景,可描写一件情趣盎然的小事情,可描摹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可纵论一个启人心智的道理,也可抒发一段独特别样的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不如此.如果总是像流水帐一样,面面俱到,仅仅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而没做到艺术地反映生活.

二,要善于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有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电视图像在随笔中,善于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