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9:12:42
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从北宋靖康二年徽宗赵佶(太上皇)、钦宗靖康帝赵桓被金兵掳走羁押在北国,国都汴梁就落入了金人之手,而临安(今杭州)做南宋偏安的都城已有十几年了

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
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

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
从北宋靖康二年徽宗赵佶(太上皇)、钦宗靖康帝赵桓被金兵掳走羁押在北国,国都汴梁就落入了金人之手,而临安(今杭州)做南宋偏安的都城已有十几年了.既是偏安,皇宫是不可少的,虽不如东京的宏伟气派,却十分舒适安逸.至于六部九卿这些办公衙门就只能等而下之了.大理寺是专门负责刑狱的官署,整个建筑高大威严,风波亭就在府衙的后面.今天大理寺格外肃穆森严,公堂上放了三张桌子,这是公审重要案件的架式,各种刑具当厅摆好,不管用与不用,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一种威慑.
  当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岳飞在太监陪同下走进大理寺的时候,他不免有些惊诧: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刚才在金殿上皇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中原大捷,实堪嘉奖,特授枢密副使之职……”是情况突变,还是早就有所安排?对刚才秦桧在殿上和自己唇枪舌剑的辩论,皇上似乎持论公允,难道是秦桧搞的鬼?可是如果没有皇上的首肯,再有权势的丞相也不能对一个拥有兵权的元帅采取这样的手段.是不是自己在金殿上违拗了圣意?此次和金邦罢兵言和,肯定是出自圣命,而自己据理力争又难免言辞过激.怪不得皇上说,“人言可畏,卿当谨慎,有人说,元帅你拥兵自重……”真是伴君如伴虎,此言不差,我当小心应对.
  岳飞的推测不是空穴来风.皇上对岳飞在金殿舌战主和的表现,非常不满.岳飞下殿后在宫门候旨,秦桧乘机对皇上说:“岳飞毁谤为臣事小,若得罪金使,和议受阻,金邦定将靖康皇帝放回,入主中原,到那时……”皇上赵构最怕的就是这一手,靖康帝赵桓是他的哥哥,因被金邦掳走,鉴于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特殊情况,他才做了皇帝.如果真把赵桓放回,他将何以自处?秦桧见皇上神情沮丧,紧接着进谗道:“只怕岳飞一旦回军襄阳轻举妄动,求和大计便付于流水.”皇上决心议和,岳飞之事就让秦桧“职责所在,善自权衡”了.到大理寺受审,就是秦桧罗织岳飞罪名的第一步.
  岳飞看着大堂上的摆设,心里反倒逐渐平静下来:一生清清白白何惧三堂会审,心底坦坦荡荡哪怕刑讯逼供.但他,心里疑怪,总想找个熟人问问,是不是搞错了.可是见到的大小官员,一个个板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难道他们不认识岳元帅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朱仙镇大破金兵的岳飞吗?真是人情薄如纸啊!只好问身边的太监了.这太监支吾了一句“别无大事,只请对质一二”就溜走了.岳飞站在大堂里环顾一下,三个座位还都空着,不知是哪一位主审.侧门打开了,那是一间刑讯室,岳飞看不清里面是什么人,却听得见拷打逼供的声音:“呔,胆大岳云、张宪,密谋反叛,还不实招!给我打!”岳飞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好险恶毒辣的阴谋!四个牢子手故意押着受了重刑的岳云和张宪从大堂穿过.他俩看到岳飞上前想问个究竟,早从两厢涌出数名校尉和牢子手截住岳飞.执法官高声喝道:“剥去衣冠!”岳飞凛然无言,怒目如火,校尉和牢子手哪敢妄动.在“哦……升堂……”的喊堂威声中,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坐在主审的位子上,罗汝楫和万俟(金羊)坐在两旁监审.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监审都是秦桧的心腹死党,谏议大夫万俟祥和御史罗汝楫曾和岳飞因军务意见相左而结怨.
  周三畏知道岳飞的战功赫赫,又敬重他的为人,询问间带着客气:“啊,岳元帅……”
  话未说完,就被罗汝楫、万俟(金羊)二位的喝问打断:“岳飞!既到法堂,还不剥去衣冠?”岳飞质问:“为何私刑拷问朝廷命官,无故劫持国家大臣!"
  二位监审并不正面回答,命校尉揭开大堂中间的黄帐,露出圣旨.
  “岳飞拜过圣命!"
  岳飞跪拜:“万岁!"
  众校尉剥去岳飞身上的朝服.
  “岳元帅,”周三畏按程序发问:“现有你部将王俊出首,告发你父子拥兵自重,班师之后,又与张宪暗传密信,谋夺兵权,反叛朝廷,有何辩解,慢慢讲来!”
  岳飞做事从来光明磊落,就是有书信来往,也能拿到桌面上来,他要求当堂拿出证据.
  罗汝楫:“你与岳云、张宪的密札为证.”
  岳飞:“请当堂出示.”
  万俟(金羊)支支吾吾地说,信已经被他们烧了.
  岳飞追问:“何人所见?”
  罗汝楫:“王俊所见.”
  岳飞:“好,传上王俊,当堂对质!"
  罗汝楫:“王俊来京途中,水土不服,他死了!”
  岳飞理直气壮地问道:“既无手札,怎证其情是实?人死无凭,怎证其事是真?”
  万俟(金羊)与罗汝楫哼唧半天说不出话来.
  岳飞索性在公堂上说个明白:“无凭无证,大兴冤狱,分明是卖国奸贼有意诬陷!"
  被岳飞一连几问,罗汝楫感到很没面子,他恼羞成怒地威吓道:“嘟!岳飞,你既人法网,断难脱逃,招也要招,不招也要招!你放明白些.”
  岳飞仰天大笑,从容说道:“我已经很明白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说到根儿上,是我没有迎合你们与金邦议和的方略,圣上苟安江南缺乏远见,可是奸相秦桧却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岳某铁骨铮铮不畏千难万险,只怕是冤狱铸成之日就是金兵南侵之时啊!”
  岳飞侃侃陈词,说得很透彻,周三畏已经感受到他心中那一腔孤愤了.
  “来人!"万俟(金羊)不许岳飞再说下去,“大刑伺候.”
  “且慢!”周三畏用手制止牢子手上前,转身对罗汝楫、万俟(金羊)说道:“案情暖昧,不可用刑!”
  罗汝楫、万俟铧自恃更有仗势:“我二人乃奉旨监审!"
  周三畏还要拦阻,罗汝楫、万俟(金羊)不容分说地指着岳飞,喝道:“快招,免得皮肉受苦!"岳飞厉声反问:“招些什么?”
  罗汝楫、万俟铧连逼带诱地让岳飞招供:拥兵自重,谋叛朝廷.
  岳飞慷慨陈词:“岳某不知反叛,只知保国安民!”
  万俟(金羊)气急败坏地喊过牢子手,命令道:“与我打!打!打!"
  四五个牢子手拥在岳飞身后,扯住胳膊.
  “你要问我反叛罪状——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岳飞挥臂甩开牢子手,撕开衣服,露出后背,“你们往这看,这就是慈母亲手刺字,生死不渝的四字‘罪状’!”
  众人围在岳飞背后,看到“精忠报国”四个字,不觉念出声来.这是当年岳飞从军时,母亲把对儿子的期望和至嘱都凝聚在这四个字里,一针针刺在他后背上的.二十多年来,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行文论策,岳飞须臾不敢忘却的,就是这四字母训.在场的人都受到了震动.周三畏此时更坚信岳飞是无罪的,这分明是陷害忠臣良将啁,他忍不住心中的义愤之情,竟然离座扑向岳飞,叫道:“元帅!惭愧啊,我真是枉作了大理寺的正卿.”
  罗汝楫、万俟(金羊)挟一己之私行报复之实,受浩然正气的冲击,更加色厉内荏,疯狂地叫着:“来,与我打!"
  校尉们应声一拥而上.
  周三畏挺身而出:“大胆,老夫在此,哪个敢打!”
  校尉们都是大理寺的属下,自然后退待命.
  罗汝楫威胁地:“周大人,敢庇护罪臣不成!"
  周三畏:“老夫护得起,就担得起!来,将岳元帅送至后堂.”
  二位监审也急了,离开座位上前干预:“哪个敢送!”
  众牢子手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周三畏此时正是无一所畏,向牢子们挥手,厉声说道:“天大祸事,老夫担待,走!”
  岳飞凝视着周三畏,周三畏默然拱手揖请,一切尽在不言中.
  罗汝揖和万俟铧还想上前阻拦,被岳飞和周三畏的正气震慑,退在一边.直到岳飞离开大堂,罗汝楫、万俟鲜气焰才又嚣张起来,冲着周三畏耍威风:“违抗圣命,袒护重犯,该当何罪?”周三畏既然敢作敢当,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指着罗汝楫和万俟(金羊):“你们跟着奸贼兴冤狱自毁长城,忍看中原大片国土被金邦铁蹄践踏,居心何在?”
  周三畏摘下头上的纱帽一字一顿地说:“我今天就是要拼却乌纱,豁出性命,叩宫鸣冤,去参佞臣!”
  奸相秦桧主持朝政,凡对议和有异议的官吏都受到了贬谪和处分,因为有皇上的默许和支持,他更是有恃无恐,胆大妄为.即便如此,像周三畏这样替岳飞鸣冤、辩解,请求从宽处理的人仍不在少数.民心向背由此可窥一斑.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关押期间,经常想起金邦四太子兀术兵败朱仙镇那一幕:这是一场两军主力的大决战,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胜负.五百骁骑兵夜袭敌营,大获成功,金兵败北落荒而逃.岳家军一路掩杀过去,一直追到黄河岸边,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辉煌啊.他经常想起在黄河岸边练兵演阵,等待渡船备齐就挥戈北上的情景.一直在敌占区抗击金兵的豪杰义士敛兵固堡以迎王师,他挥鞭指着北岸对将士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那时牛皋诸将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河北民众盼望收复中原,盼了十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各路兵马在黄河岸边誓师,船只齐备,粮草充足,两河豪杰,太行忠义共举岳字大旗在敌后策应,只等一声令下渡河北上,直捣黄龙府.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啊!记得那时,心潮澎湃诗兴大发,酝酿在心中很久的意象忽然一下子明朗了,一个“怒”字首先从脑海里跳出来,接着一整句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凭栏处”.
  他让思维停顿了一下,接下去可能是一首七言律诗,不,律诗可能束缚情感,应该是一首词,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绪.他看着三军严整,旌旗猎猎,大纛旗旁四面旗上是自己手书的“还我河山”四个大红字,映得满江一片红彤彤的.他首先想到了《满江红》词牌.词牌名一般与内容并无直接的关联,而此时的巧合恰是他壮烈人生的写照.左右早把笔墨准备好了,岳飞振笔直书,一气呵成.他雄视阔步走下帅台吟唱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千古绝唱,激起了将士们的斗志,他们用刀叩击盾牌打着节奏,重复唱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三军齐唱把誓师推向了高潮.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朝廷派王次翁来到军中宣读圣旨:南北议和,已成定局,北征将土,即日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