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可巡抚是从二品,为什么提督还要听命于巡抚还有都统、总兵等都比巡抚官衔要大,是否他们还要受布政司,按察司节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0:16:18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可巡抚是从二品,为什么提督还要听命于巡抚还有都统、总兵等都比巡抚官衔要大,是否他们还要受布政司,按察司节制?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可巡抚是从二品,为什么提督还要听命于巡抚
还有都统、总兵等都比巡抚官衔要大,是否他们还要受布政司,按察司节制?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可巡抚是从二品,为什么提督还要听命于巡抚还有都统、总兵等都比巡抚官衔要大,是否他们还要受布政司,按察司节制?
清大体上每省置提督军务总兵官一员(福建设两员,陆路、水师各一,另晚清加江北、长江水师二提督),简称提督,为一省绿营兵的最高长官,从一品,而仍受总督或巡抚节制.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也就是管地方的军事和行政.提督与总督、巡抚是职责隶属管辖关系和官衔大小无关.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
清代都统是八旗制度 八旗组织中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秩为从一品(初制正一品).分掌各该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
布政司,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 按察司 长官为提刑按察使,正三品,掌管一省的司法和驿传等. 布政司和 按察司 都不管军事,其职责不能也无权节制都统、总兵.
文官与武官的品不一样。 武官听文官的
1、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统驭原则,就是所谓的大小相制。具体而言,就是用大的节制小的,又用小的来分大的之权,其目的就是不让军权为将帅所专断,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要明白这个制度的来源,就要对明代总督、巡抚和总兵权位的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明朝初叶,总兵权位最重,凡总兵、副将都是由公、候、伯、都督充任,而且总兵以公、候、伯出任的都位列尚书上。到后来总兵成为地方固定的镇戍官以后,遇到战事,政府又派员...
全部展开
1、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统驭原则,就是所谓的大小相制。具体而言,就是用大的节制小的,又用小的来分大的之权,其目的就是不让军权为将帅所专断,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要明白这个制度的来源,就要对明代总督、巡抚和总兵权位的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明朝初叶,总兵权位最重,凡总兵、副将都是由公、候、伯、都督充任,而且总兵以公、候、伯出任的都位列尚书上。到后来总兵成为地方固定的镇戍官以后,遇到战事,政府又派员巡抚,事毕复命,后来巡抚也成了固定官职。巡抚一职的任务是在安抚军民,弹压地方,并且担负着监督武官的责任,所以由都御史或副俭都御史担任,因为涉及军务,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衔。巡抚要兼治一方的民事和军务,这样不但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成为其下属,总兵也要受其监督。景泰以后,因为军事的关系,在涉及数镇或数省的用兵地区,添设总督,派重臣出任,以节制巡抚和总兵。有的兵事终了,即废不设,有点却成为常设的官职。总督因为辖地广,职权也就在巡抚之上。而总兵方面,逐渐以流官出任,秩位卑微,每当督、抚到任,兜釜执仗,叩首而出,继易冠带肃谒,方加礼貌。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兵的权位虽然降低,但是他们所统辖的兵力却始终如故,他们还是一方的重镇,而不是因为他们权位的降低而削减其兵力改隶督、抚,真正与从前有重大区别的就是他们虽然还要管辖兵马之职,却无调遣兵马之权;而督抚有调遣兵马之权,但是除各有标兵之外,重兵仍然辖于诸镇。就这样,诸镇总兵辖有重兵,却无调遣之权,受督、抚节制;督、抚有调遣兵马的权力,却手无重兵,从而形成了互相牵制的关系。总督为封疆大吏,节制巡抚、总兵;巡抚上牵制总督,下监督总兵;总兵随为督抚所节制,却又分了督、抚之权。 从而形成了以文制武、以大制小、以小分大的互相牵制的平衡关系,避免了兵权过于集中在一两位将帅之手,达到了收兵权于中央的效果。终明一代,没有藩镇专兵的祸乱,就是拜这种制度的功劳。清代绿营继承明制,完全照搬了这套体制。 至于提督总兵官(简称提督)一职,明代不是常设的,最早始于万历时李如松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尽统辽东、宣府、大同诸道援朝军队,上承总督节制,下则节制诸镇总兵。清代的提督一职,就是仿照此例在督、抚与总兵间增加了这一节制的环节,将其改为定制。 2、巡抚和提督 巡抚: 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1430) ,于谦 、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 ,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提督 明清武职官名。 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 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其制始于明,但当时并非固定之职官名称,不设员额,亦不常置。至万历时(1573~1620)始为专设之官。清因之。于各省地方额设提督十九人,秩从一品,统帅所属绿营官兵。是一省绿营最高级军官。计有直隶、福建、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兼辖水陆提督者,江南、浙江各一人;其以巡抚兼提督事看,有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人。另设外海、内河、长江、福建、广东水师提督各一人。凡水陆提督统辖所属官兵,各就其职掌,分防要地,或游弋巡哨,修整武备,皆受总督节制。
收起
文七品也比武一品大, 清承明制,洪武皇上定制,以文御武,文官怎么都比武官大, 且以小大相制,以大御小,以小分权。 举几个例子, 1,明清基本上,没有人武官品级有正一品,指的活着的时候哦,死后追封不算 2,明朝后期有几个现象,文臣在担任高级武官督师时,常用一个手段,即 “上任之初,杀有功之武将以立威”,例如 袁崇焕之杀毛文龙等等...
全部展开
文七品也比武一品大, 清承明制,洪武皇上定制,以文御武,文官怎么都比武官大, 且以小大相制,以大御小,以小分权。 举几个例子, 1,明清基本上,没有人武官品级有正一品,指的活着的时候哦,死后追封不算 2,明朝后期有几个现象,文臣在担任高级武官督师时,常用一个手段,即 “上任之初,杀有功之武将以立威”,例如 袁崇焕之杀毛文龙等等
收起
巡抚是替中央视察的
你说现在省长,看见上头派下来的反贪局侦查小兵,能不点头哈腰吗
地方军区司令派去中央,首长身边的警卫说不让进,他敢闯吗
别看管小,后台硬
总督 总督 关键在一个督字上面 也就是督察 巡抚 才是真正管事的
清朝以文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