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5:17:03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一般情况下指唐朝宋初的文学,古诗词则泛泛地概括这两个朝代的文学名称
诗与词是不一样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