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沙尘暴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4:14:20
描写沙尘暴的文章
描写沙尘暴的文章
描写沙尘暴的文章
沙尘暴来了
周末本想睡一懒觉,老伴的一声吼把我吵醒了:“看沙尘暴来了”.起床一看,只见西面的天上,已灰蒙蒙一片压过来,一边灰黄,一边湛蓝,也算一景.灰挤过来,兰退出去,一会,整个城市便被沙尘一口吞了.只有太阳在挣扎,一会被沙尘推走,一会又挤进来,在灰黄的天上,旋着一个忽强忽弱的亮点.这些年沙尘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都要来一两次,刚开始的那点恐惧,早已烟消云散了.每到这时,只不过要发几句牢骚而已,好在它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弱了.
其实,沙尘暴是很可怕的,令人毛骨悚然.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所在的部队,在甘肃有个叫一条山的地方办农场,那里是高山上的平原.当汽车爬过一个叫九道湾山梁后,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迎面而来,一条小河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有绿草的地方,便有羊群散落其间.到了住地,见不到营房,下了车才看见,原来房子是半地下的干打垒,一扇扇的窗户紧挨着地面.问,为什么,说,一会就知道了.连长和几个老兵都显得很紧张.命令,抓紧卸车,吃饭,进屋,特别嘱咐,万一迷路,就地卧倒,待命.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午饭后,便在营房边溜达,一会,便见远处黄龙腾起,声如牛吼,嗷嗷的,象闷雷滚动,天边,一开始有一条抖动的黄线,向前滚动,越来越宽,十分壮观.瞬间,还没来得及反应,黄沙便一扫而过,刚才的一切都象魔术一样消失了,眼前只是一片黄,看不到房子,看不到汽车,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腿,我伸手打了一下脸,还好,有感觉.我匍匐前进,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那窝棚.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沙尘暴.
不过,青海的沙尘暴,就不象甘肃的这样混沌.如果说,甘肃的是炖刀割肉,那青海就是快刀斩乱麻.一次在青海格尔木,那沙尘暴是阳光下的沙尘暴,一面阳光照耀,一面风沙起舞.风声是呜呜的,偶尔带一两声尖叫,飞起的砂砾打在车上,发出“当当”的声音.一阵疾风,真能把石头吹得满地乱滚,那也叫一奇观.可怕的是,青海的风可以杀人.我就听说过,一个牧民,被一阵风沙卷起,抛到了一里外的一个山上.
现在,沙尘暴已来到城里,就象高档家具要配高档住宅一样.高楼多了,森林少了,沙尘来访也就再必然不过了.财富多了,生活好了,这是社会的进步,可沙尘暴进城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这可能是人类向大自然开了一个玩笑,不过玩笑确实开大了点.
北京沙尘暴与2008年奥运会
北京已经顺利地取得了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承办权、人们在高兴之余,发现承办奥运会并非是一件轻松的活动.北京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文化奥运的口号,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要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文化奥运,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相比较而言,实现绿色奥运要比实现科技奥运、文化奥运困难很多.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国际奥委会和各国体育界人士对环境的要求非常强烈,我们注意到奥委会委员对北京申办奥运会提出了环境和交通等问题,反映出他们在这方面的要求很高;二是北京目前的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使北京的环境满足奥运会的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其中北京的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是最难于处理的一个环境问题.今天主要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北京是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高发区,北京的居民都感受了它的威胁.所谓风沙活动,就是大风作用于干燥的地表,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现象.通常是颗粒细小的沙尘飞入大气之中,处于悬浮状态,借助于气流,移动到数十公里、数百公里、数千公里、数万公里以外.最近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说,根据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亚洲大陆的沙尘可以横越太平洋,到达美国中部地区.颗粒稍大的沙粒,在地表作跳跃式运动,粗沙跳跃不起来,只能在地面滚动.沙尘和沙粒的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往往给人以天昏地暗的感觉,用群众的话来说,叫做飞沙走石.比粗沙还大的砾石,风力无法吹动,仍保留于原处.风沙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沙物质不断被吹失,造成地表粗化.最后形成戈壁.在兰新铁路两侧,就可以看到茫茫的戈壁滩.
沙尘暴只是风沙活动的一种形式,然而沙尘暴的危害却十分广泛.沙尘暴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大为降低,影响飞机的升降和汽车、火车的正常运行.沙尘被吸入呼吸道,成为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沙尘飞入眼睛,会影响视力.同此,沙尘是危害环境、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北京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居高不下.与风沙活动、沙尘暴有密切关系.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国际知名的大都市;风沙活动、沙尘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就被国际沙漠化会议列为受风沙危害严重的都市之-.近年,美国《新闻周刊》刊文说,中国的首都应迁离北京.从这些言论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对北京的环境和风沙活动是何等的重视.北京为了成功地举办奥达会.必须下大力气把北京的环境治理好,减缓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才能真正地实现绿色奥运.
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是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结果.风和沙是产生风沙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北京属于东亚季风区,陆地和海洋受热不均匀,是季风产生的基本原因.夏季海洋暖湿气流吹向大陆,冬春季节大陆干冷气流吹向海洋,都是大气环流所决定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改变.北京地处蒙古高原的东南,冬春季节的冷高压不断向东南方波动扩散,因此,北京冬春季节的主风向是北风和西北风.大风在通过北部的山谷时,由于流体的狭管效应而得到加强,快速进入北京市区,从而引起风沙活动和沙尘暴.
如果北京没有沙源,地表多森林植被,即使有大风出现,也不会引起风沙流动和沙尘暴.然而北京本地有沙源,这是北京出现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重要条件.过去老北京人多认为,北京的沙子、沙尘是大风从河北坝上和内蒙古吹过来的,这种说法至今仍然存在,例如怀来盆地中的"天漠"即是以此得名.这种感官上的认识是不可靠的,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北京的沙子在形态和重矿物含量上,与周围地区的沙漠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沙子的摩圆度(即光滑程度)比较差,属于本地所产,不是从外地搬运而来;从而纠正了沙源在外地的错误认识.应当说明一点,北京的沙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从外地而来,也有一部分来源干本地.沙尘与沙子颗粒度(即粒径的大小)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其搬运的途径有根本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北京本地沙源在哪里?这是许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北京本地沙源主要有二,其一是北京地下有沙源,其二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道有沙源.河道中有沙子,许多人都看到过,这是河水冲积而来.在冬春季节,河道干涸,河沙裸露,在大风作用下出现飞扬移动,形成风沙活动,这种现象人们比较熟悉,许多人可能看过这种情景.我不想多说了.
地下沙子人们看不见,往往缺乏了解.北京属于山前冲积洪积扇,在地质时期的第四纪,北京周围的山区,曾被冰壳所覆盖,后来,在冰后期由于大气变暖.冰壳融化破裂,巨大的冰块在流水作用下向坡下滑动.石景山区磨式口的第四纪冰川擦痕,八人处公园中的冰川漂石,就是这样产生的.山下的冰川洪水,将大量的泥沙、砾石推到山下,形成了冲积洪积扇,北京市区和市郊,均在冲积洪积扇上.按照沉积学原理,个体比较大的砾石最先沉积,然后是粗沙、中沙、细沙、粉沙和泥土.由于这种原理,在北京地下8-10米处常常可以见到沙子和砾石.在离山比较近的地方,例如石景山区,剥开薄薄的地表土,即可以见到沙子和砾石.由于市区地下沙子埋藏比较深,只有在基建施工挖地槽时,才能够见到地下沙子.在修地铁、建高层建筑等等重大施工中,都会在地下暴露出沙子.工地上的沙子,在大风作用下能够飞扬扩散.近年北京大搞基建施工,大小工地千余处,这是北京近年风沙活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北京郊区的耕地和垃圾场,在春季大风之际,也会出现尘土飞扬,成为北京重要的沙尘源.北京汽车逐年增多,汽车尾气中含有未能完全燃烧的炭粒.也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工业锅炉、家庭烧煤,也会产生煤炭的灰烬,成为灰尘之源.
上述这些沙尘、尘土、灰尘,在大风作用下汇为一体,随风飘扬、移动,造成北京空气污染,为沙尘暴推波助澜.
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是大风作用了沙质地表的节结果.因此,防治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基本原则,就是固定流沙、降低风速.流沙被吹离地表的风速,称作起沙风速.起沙风速与沙粒的大小、干湿程度有关.就北京来说,当风速达到4-5米/秒的时候,即会出现风沙活动.如果地表有森林植被,植物的根系可以将流沙固定、减少风沙活动.
防止风沙活动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植树种草,称作生物治沙.二是设置沙障,称作工程治沙.三是喷洒凝固剂,称作化学治沙.其中生物治沙是效果最好的治沙方法,全世界广泛应用.工程治沙是一种辅助性办法,化学治沙在我国很少采用.
森林植被有多种功用.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都有良好的防风作用.所谓防风作用不是杜绝大风的发生,而是降低风速.在20世纪70-80年代,北京提出了查风道、堵风口的口号,很不科学,因为风道、风口是堵不住的,我们只能设法降低风速.当大风通过森林的时候,由于受阻而降低风沙,大风所挟带的沙子会在林前、林中降落,从而减缓风沙活动.在森林的上空,由于气流作用,风速也会降低.当风速将到起风沙速以下,风沙活动自然会削弱或停止.
森林另一个功用,可以固定流沙.当森林形成以后,林下会长出灌木和蒿草.这些植被纵横交错的根系,仿佛是一张丝网,将流沙覆盖.森林植被有蓄水作用,被称作"绿色水库".当沙子含有水分,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沙子具有团聚性,即使遇到了大风,也很难被吹扬.
森林还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森林植被能够影响降雨.降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当来自海洋的水蒸汽凝成水珠时,便会从天空中跌落下来,这就是降雨.水蒸汽是雾状的,它能否变成雨滴,需要一定的条件,水蒸汽只有附着某一核心时,才能容易变成雨滴.森林植被腐烂以后所形成的生物核,飘浮在森林上空,成为水蒸汽依附的对象,从而形成雨滴.因此,森林多的地方多降雨.森林少的地方少降雨,没有森林的地方很难降雨.森林植被可以影响局部地区降雨,已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北方农村有隔山不下雨,隔河不下雨,隔路不下雨的民谚,就是同一地区降雨不均匀的现象.
植树种草是防治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主要途径,然而如何植树种草,却大有学问,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搞好的.
首先是树与草的关系问题.乔木、灌木的生态效益.要比草高得多.草坪很娇气,需要喷灌、施肥、细心管理,草地很容易板结,需要打孔.因此,草坪的成本很高;特别是从外地、外国引进的草坪、尤其难以管理、北京是缺水城市,草坪是"水老虎",是不能多搞的,在机场、火车站,重要的广场可以搞一些,但还不能搞得太多.街头的花卉,生态效益就更低了,更要少搞.对于北京这样多风沙的城市,应当把生态效益放在优先地位考虑.
其次,就植树来说,还有植什么树的问题.树是有生命的东西,按照其生长规律,只能慢慢地生长,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现在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只有七年时间,植种小树苗是很难长大的.今年二月,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杜增良、李玉霞采访时,就提出北京应当栽种大树苗.成活以后即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这个意见已经引起了北京有关方面的重视.
种针叶树还是种阔叶树,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北京是多风沙的城市,从防风防沙角度来看,应当多种针叶树.阔叶树在深秋以后叶子全落光,在冬春季节是只有树干,没有树叶,光秃秃的枝干缺乏阻风阻沙的能力.针叶树是四季常青,即使在冬春季节仍是树叶满枝,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松树柏树耐贫瘠,寿命比较长,又是北京的乡土树种,适合于北京的自然条件.一般说来,针叶树比阔叶树寿命长,杨树三、五十年即秃顶空心,呈现衰落状态.松树柏树上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树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其生态效益的高低.此外,松树柏树用于城市绿化.给人以苍劲和坚强,更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和爱好.
为了防止耕地尘土飞入城区,应当在城乡结合部和河流沿岸多种树,形成绿圈,就像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那样,把市区重重包围起来.在郊区耕地中要形成林带和林网,它可以涵养水分,防风阻沙,林中的飞禽可以消灭田间害虫,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西山、军都山、燕山的山谷和河谷,是坝上大风进入北京的主要通道.铁路、公路的修建,使山谷中的林木遭到破坏,为了线路取直,又开山炸石.其结果是使山谷、河谷变得开阔通畅,更加有利于春季大风的进入.因此,在山谷、河谷中更要多种树木,形成绿色的屏障,可以大大减缓风速.风速降低了,风沙话动和沙尘暴便可以减缓.山区的树木容易遭到居民的砍伐,要努力宣传科学知识,让居民懂得森林的巨大功用,自觉地爱护森林树木.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百年梦想.如何办好奥运会,是北京人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责任.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环境意识比较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地认识.北京的环境不断在改进,变化很大,然而我们不能满足现状.今年的沙尘暴在元旦之日即已出现.有些出于人们的预料.它给我们敲起了警钟,绝不能麻痹大意,存侥幸心理.北京人有些陋习,不爱护花草树木.即是其中之一.唤起群众的环境意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在座的都是首都大学生,希望你们能够多做一些有关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去鞭挞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每个人发自内心深处,渴望绿色、保护环境,北京的环境才能有根本的改变.为了举办奥运,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都应当把北京的环境搞好.我期待绿水蓝天的新北京,能够早日实现.让我们在碧水蓝天下,去举办奥运会,展示首都北京的美好风采.
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
全部展开
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2、生产生活受影响 3、生命财产损失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九、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