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骂人的话为什么这样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7:54:18
日本骂人的话为什么这样少?
日本骂人的话为什么这样少?
日本骂人的话为什么这样少?
������ ���� 许锡良������������ 我朋友的孩子去日本留学,假期回国看望父母.这孩子我从小看着长大.那时还在初中,成绩差在全校是出了名的,尤其差的是外语,那时把身为教师的老爸急得要命,自己身为教师,而且研究教育,自己孩子的成绩却如此差,却没有想到,上了高中之后,没有两年,成绩竟然突飞猛进,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日本名牌大学,并且研究社会学与语言学,现在这家伙精通英语与日语,对语言及语言教学都很有一翻研究.当初英语在全校倒数的孩子,仅仅四、五年时间里,他已经精通英语、日语,能够流利说英、日、汉语三种语言了,可见孩子的成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完全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节假日,这次见面,小伙子长得有近一米九的高个子,站在他面前需要仰视才能够对话,实在不好意思,大家只好坐下来聊.我问小伙子日语说得怎样,小伙子迟疑了一下,然后还是笑了笑,没有说出来.我问笑什么啊,他说,我本来想找一句日语来骂骂您,但是思来想去竟然找不到,日语中只有一句“八格”算是真正骂人的,但是,这句日语中国人都知道的,因为,中国人拍日本侵略中国的电影,几乎都会用上这句,也就不好再拿出来了.�� 小伙子继续说,“八格”这句话,真正翻译成汉语,也就是“你真傻啊”的意思,日本人骂人的“八格牙路”,写成汉字的话,就是“马鹿野郎”,其实是指中国历史上“指鹿为马”,意思是连马与鹿都分清,实在是太傻了啊,因此,在日本骂人“八格(马鹿)”的话,就是笨蛋、傻瓜的意思,其实,这句话的来源就是“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中国人的指鹿为马,已经是政治强权,强词夺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已经变成了是非不分,连基本道理与事实都不顾的意思.但是如果这样翻译,中国人根本不会认为这样的日本国骂有什么难听的.我们作为朋友之间也经常说对方是傻瓜.但是,在日本,这句话其实是非常难听到的.非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是不能够轻易出口的,如果这句话一出口,如果他们是朋友关系,基本上就意味着绝交;如果是陌生人之间骂这句话就意味着接下来要打架了.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耻感文化,对于任何口气稍重的话,都是极刺耳的话.因此,日本当年的首相田中角荣对周恩来竟然会说,二战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周恩来听了很生气,这么大的罪恶,怎么只是带来麻烦而已呢.其实,田中角荣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日本已经是非常严重的词汇了.因为日文中又没有中文成语中的“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这些词汇.因此,只好用“增添了很大的麻烦”来表述自己的歉意.一般,通常日本人在对对方不满意的时候,也只会说到:“你这个人啊…….”,点到这里就为止,就不用再说下去了,对方听到这里的时候也已经是感觉无地自容了,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会感觉很内疚,其实许多时候连“八格”都是不用说的.不像中国,流行是厚黑学,话说得再难听,现实再黑暗,中国人通过厚黑学的修炼功夫轻松过关.在中国,不厚,不黑,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骂人的话再难听,都能够通过一番禅修功夫,轻松过关.中国古人对于骂人甚至动手侮辱人的现象曾经概括出一个有效的应对成语叫“唾面自干.”这要是在日本,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日本,做人竟然还可以修炼到如此无耻的地步,那是不可想像的.���� 佛学自进入中国之后,也与本中国的文化结合了起来,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曾经演变成了一种专门的禅修学问,是专门应对厚黑环境而产生的.在这里可以概括成一副对联:“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俚语村言,妙趣横生,自成一体.同时意味深长,颇堪玩味.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今天.在日本,日本人是没有这样好的修养的,一句“八格”足以要他们的性命.�� 然而中国人还是通常喜欢用自己的语言与心理习惯去理解日本人的这句话,说八嘎(读音)准确意思就是“王八,乌龟”,丫噜(读音)准确意思是“操”,八嘎丫噜准确意思“乌龟王八蛋”,或者“王八羔子”,也可以说“王八操的”丫噜 (读音)就是类似性交的解释,是粗鲁口语的一种,中国通用叫“操”,北方人叫“日”,广东人叫“吊”.���� 这是完全不对的.日本人根本就不拿性作为骂人的话.因为性在日本不是肮脏的,也是开放的美好的词汇,更没有中文里的这层意义.这一点鲁迅先生当年在其杂文《论他骂的》一文中说得很清楚.鲁迅先生比较了挪威人、俄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他们都没有中国式的国骂:“他妈的”,要这些国家的文字翻译中国的国骂“他妈的”,真不知道应该怎样翻译,日文如果翻译这句话则要翻译成“你的妈是我的母狗”,其实与中国的他妈的,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句话形成不了特定的骂人的话.鲁迅先生分析中国人的骂为什么喜欢与性联系在一起,而且喜欢与对方的母亲联系在一起时这样说:“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重到过度了;华胄世业子弟便易于得官即使是一个酒囊饭袋也还是不失为清品.北方疆土虽失于拓跋氏,士人却更其发狂似的讲究阀阅,区别等第,守护极严.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邢子才的话虽然说不定是否出于愤激,但对于躲在门第下的男女,却确是一个致命的重伤.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惟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这是倚赖‘余荫’的必得的果报.”最早发现这个奥秘的是晋朝的才子刑才子,但是他说的话比较文雅,他只是提出了对姓氏的意义的质疑,“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但是,高度概括对在中国姓氏所带来的家族余荫福贵的所带来不满的情绪的是下层百姓,也就是“他妈的”的发明者.因为中国人的荣耀、富贵都是由祖宗决定的,既然这样,那么“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奇谲的了.”因为,你作为一介平民,没有机会与他公平竞争,他出生时的子宫与精子就决定了他将来的前途,此时下层的平民百姓自然只剩下骂他祖宗是狗日的了.这样一骂,就改变了他血统的高贵性,也就起到真正诋毁的作用,从而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因此,鲁迅分析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 鲁迅先生曾经留学日本,精通日文,对此发现恐怕也是从日文中找不到中国式国骂的词才有感而发的.但是凡一个社会,如果大家能够有相同的机会,大家都是靠自己的本领谋生,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大多能够相安无事,唯有靠祖宗的血脉,出生时的子宫与怀孕前的精子决定的前途与命运是最没有说服力的.因此,被压在底层的平民百姓,除了骂对方的血统,故意用污秽的词语污损他的血缘关系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解恨解气.可见,“他妈的”这种国骂,其实就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官二代、富二代逼出来的国骂.�� 其实,这种国骂换了一个地方根本就起不到诋毁对方的作用.曾经在网上流传一个故事,说有中国男留学生去美国,有一次因排队的问题与美国人发生了冲突,中国留学生被揍了躺在地方,却没有还手之力,此时出气的方式只有骂对方,因此,用中文骂了一句:“他妈的”,美国人没有听懂这句话,立即请旁边懂中文的人翻译这句话,翻译的人对美国人说:“他说他曾经与你妈有性关系.”美国人听后立即上前扶起中国留学生,连连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不知道您曾是我妈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