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原文 我用其他号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8:35:1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原文 我用其他号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
原文 我用其他号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原文 我用其他号说
鲁迅先生的一声,是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文中的“碰壁”是他战斗的体现,也正如他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则充分地体现了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思想,着也正如他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原文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
全部展开
原文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00字)
我是楼主
收起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
全部展开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读书不认真,看《水浒传》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她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在帮助了车夫后文章中说“我”看到伯父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我对这句话不太懂,问了老师后才明白了。
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爱戴。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你知道鲁迅先生还有哪些笔名吗?他的笔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隋洛文”“洛文”“乐人”“洛”等。这些笔名都表示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嘲讽和蔑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2月,鲁迅先生和当时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加以迫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秘密发出通知要逮捕他。鲁迅先生毫不屈服,继续写文章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揭穿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为了对敌人的诬蔑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把“堕落文人”几个字改写成以上几个笔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先生经常更换笔名,如“邓当世”“邓江”。浙江人读“邓”为“遁”。“遁”是逃走的意思,这暗喻避开当时反动政府的耳目进行战斗。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个笔名是1936年时用的“晓角”,“晓”是指拂晓的意思,“角”是号角的意思,“晓角”表示他愿作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这是鲁迅先生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个“狂人”的嘴,描绘了一个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饰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旧制度,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狂人日记》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后来,鲁迅先生向朋友解释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鲁迅”这个笔名不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而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以后鲁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收起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
全部展开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读书不认真,看《水浒传》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她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在帮助了车夫后文章中说“我”看到伯父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我对这句话不太懂,问了老师后才明白了。
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爱戴。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你知道鲁迅先生还有哪些笔名吗?他的笔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隋洛文”“洛文”“乐人”“洛”等。这些笔名都表示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嘲讽和蔑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2月,鲁迅先生和当时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加以迫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秘密发出通知要逮捕他。鲁迅先生毫不屈服,继续写文章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揭穿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为了对敌人的诬蔑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把“堕落文人”几个字改写成以上几个笔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先生经常更换笔名,如“邓当世”“邓江”。浙江人读“邓”为“遁”。“遁”是逃走的意思,这暗喻避开当时反动政府的耳目进行战斗。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个笔名是1936年时用的“晓角”,“晓”是指拂晓的意思,“角”是号角的意思,“晓角”表示他愿作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这是鲁迅先生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个“狂人”的嘴,描绘了一个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饰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旧制度,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狂人日记》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后来,鲁迅先生向朋友解释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鲁迅”这个笔名不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而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以后鲁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回答者: dufu1212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1-2 11:50
原文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00字)
收起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
全部展开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长沙市清水塘小学五年级 谷珍蕊
评语:读后感重在联系实际。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的两件事,第一是读书不认真,第二是对保姆不够好,有感而发,切合题意。但开头、结尾与中心段结合得不太紧密。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读书不认真,看《水浒传》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她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在帮助了车夫后文章中说“我”看到伯父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我对这句话不太懂,问了老师后才明白了。
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爱戴。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深地为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你知道鲁迅先生还有哪些笔名吗?他的笔名有什么意义?为什么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曾用过几十个笔名,而且每一个笔名都是有深刻含义的。1930年他用得最多的笔名是“隋洛文”“洛文”“乐人”“洛”等。这些笔名都表示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嘲讽和蔑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2月,鲁迅先生和当时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加以迫害。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诬蔑鲁迅为“堕落文人”,并秘密发出通知要逮捕他。鲁迅先生毫不屈服,继续写文章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刺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揭穿了他们的反动面目。为了对敌人的诬蔑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把“堕落文人”几个字改写成以上几个笔名。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不怕“碰壁”的。
三十年代,为了战斗的需要,鲁迅先生经常更换笔名,如“邓当世”“邓江”。浙江人读“邓”为“遁”。“遁”是逃走的意思,这暗喻避开当时反动政府的耳目进行战斗。鲁迅先生的最后一个笔名是1936年时用的“晓角”,“晓”是指拂晓的意思,“角”是号角的意思,“晓角”表示他愿作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鲁迅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的呢?那是在1918年5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这是鲁迅先生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这个“狂人”的嘴,描绘了一个恐怖的人吃人的世界,深刻地揭露了在“仁义道德”薄纱掩饰下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旧制度,体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狂人日记》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后来,鲁迅先生向朋友解释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鲁迅”这个笔名不仅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而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以后鲁迅先生在《自嘲》中把自己喻为“孺子牛”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cl=3&wd=%CE%D2%B5%C4%B2%AE%B8%B8%C2%B3%D1%B8%CF%C8%C9%FA%B6%C1%BA%F3%B8%D0
收起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颇有感触。
鲁迅先生这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尊敬。他总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在鲁迅先生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大家都到鲁迅先生家里去。他们畅谈《水浒传》。小周晔或自己读《水浒传》只是囫囵吞枣,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懂。当鲁迅先生问起的时候,小周晔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先生听了,摸这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
全部展开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颇有感触。
鲁迅先生这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尊敬。他总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在鲁迅先生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大家都到鲁迅先生家里去。他们畅谈《水浒传》。小周晔或自己读《水浒传》只是囫囵吞枣,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懂。当鲁迅先生问起的时候,小周晔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先生听了,摸这胡子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小周晔知道,伯父的这句话是在暗示“我”要好好读书,不能马马虎虎。鲁迅是一个多么和蔼、幽默的人啊!
有一次,在鲁迅家里,大家笑谈“碰壁”。可想而知,当时的旧社会有多么黑暗,因为国民党反动派骑在人民的头上,整日欺压老百姓,革命者个个根本没有言论理由。而鲁迅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了唤醒人民觉悟,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对鲁迅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为此,他饱经风霜,整日提心吊胆。但他并没有退缩,依然等在人民的前面,站在风口浪尖上,只求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不去回报。我深深的被鲁迅感动了。他是一个多么顽强、勇敢、正直的人啊!
在一天黄昏,鲁迅先生与小周晔的爸爸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他们把那位拉车的扶上车子,拨付一个膝蹲着,另一个半蹲着,小周晔的爸爸拿镊子夹出玻璃碎片,鲁迅先生那硼酸谁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他们细心的照料黄包车夫的这一幕已深深的打动了我——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在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鲁迅先生可以放下官价,去为一个黄包车夫包扎脚。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能不使我们感动?鲁迅先生是一位多么同情劳动人民的人,同时也表明了鲁迅先生得旧社会的痛恨。
鲁迅先生家有一个女佣叫“阿三”,她因为丈夫去世,所以眼睛起了蒙,看不清东西。鲁迅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并一点儿也不在乎,到常常劝“啊三”多休息。,不叫她干重活。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佩的人啊!
鲁迅先生逝世后,形形色色的人都来吊唁他,向他致敬,有的竟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受人尊敬。他用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常人所不能饿昂成的事业。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才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戴。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那种爱国、爱民的精神!
收起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
全部展开
我又复习了一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一次被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热情关心培养青少年成长的品德感动。
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伯父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实际上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读到这儿,我想到自己也跟作者一样看书囫囵吞枣。比如,有一次,妈妈要我看一篇文章,并做一做后面的作业,我无可奈何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不到几分钟我就看完了。妈妈在书上挑了一道问题考我,我半天不知道答案。妈妈说:“你看书不认真,答案就在书后。”从此以后,我读书不再马虎了。
看到“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的时候,我脑海里呈现出了以前姐姐家的保姆形象。那个保姆很胖,叫小燕。以前姐姐不太喜欢她,经常给她制造麻烦,有时东西不见了也叫她赔。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小燕为了不让姐姐被车撞到而自己却受了伤,这时我才觉得小燕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后来小燕伤好了,可她不在姐姐家做了,我很伤心,以后我再也不能和她一起玩了。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太少,替别人想得很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gouhaodeleba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