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份初一上册历史模拟试题(2课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9:49:52
给我一份初一上册历史模拟试题(2课的)
给我一份初一上册历史模拟试题(2课的)
给我一份初一上册历史模拟试题(2课的)
但是搜到这个不知道有米有用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将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蓝田人 B 元谋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希腊
3、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一枚骨针,其特征是:长8.2厘米,针身光滑,针尖圆滑,针眼细小.据此推断山顶洞人
①使用骨器②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③产生了对美的追求④私有财产产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假如你有幸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半坡人生活的年代,好客的半坡人热情的招待你,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 )
A 帮助半坡居民收割水稻 B 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入住
C 大盆猪肉供你享用 D 用骨制箭头、鱼叉等工具打猎捕鱼
5、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 战略地位重要
C 土地肥沃,适宜农业 D 便于生活用水
6、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居住方式是( )
A 定居 B 游牧 C 穴居 D 流浪
7、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他们的摸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已经掌握磨光和钻空技术③会使用天然火④会人工取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是在( )
A 山顶洞人时期 B 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 D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9、《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 山顶洞人时期 B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 尧舜时期 D 夏朝时期
10、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七千年 B 公元前五千年 C 公元前2070年 D 公元前四千年
11、2005年五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到陕西省黄陵县参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舜
12、相传在“诼鹿”展开大战的双方是( )
A 炎帝和黄帝 B 炎黄联盟和蚩尤 C 尧与舜 D 舜与禹
13、《白虎通》中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对此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神农奉天的旨意教民耕作 B 原始居民受神灵启示学会耕作
C 以传说中的神农氏说明原始居民经长期生产学会了制耒耜从事种植农业
D 原始联盟首领在氏族中居领导地位
14、“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
A 氏族社会的私有财产被破坏 B 氏族社会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C 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战争 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5、武王伐纣的性质是( )
A 民族间的战争 B 广大奴隶的反抗战争
C 国家间的争霸 D 推翻暴政的正义战争
16、直接导致西周诸侯众多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奴隶制
17、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原始社会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8、当今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推断铸造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由此可见,当时手工业( )
A 铸造技术精良 B 铸造工艺先进
C 铸造规模大 D 铸造业是商代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19、下列关于夏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B 属于奴隶制社会
C 我国原始社会到此结束 D 由舜正式建立
20、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牧野之战 B 盘庚迁都 C 周初分封 D 诼鹿之战
二、材料分析(每小题5分,共35分)
1、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人民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该怎样生活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社农之后于焦,帝之后为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各以受封.”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叙述的是什么制度?
(2) 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 周天子实行这一制度的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
商朝铜器工艺精美,花纹美丽,细致,有的浮雕于器物表面,有的缠绕于器身,而且至今未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器物.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2) 商朝除青铜制造业外,还有哪些手工业很发达?
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禅让”?禹当部落联盟首领后,我国原始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