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地理老师让偶们出试卷,范围是一至二章,明天要交,不要下载的,综合图解题6题).图解题和简答题都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0 02:48:2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地理老师让偶们出试卷,范围是一至二章,明天要交,不要下载的,综合图解题6题).图解题和简答题都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
地理老师让偶们出试卷,范围是一至二章,明天要交,不要下载的,综合图解题6题).
图解题和简答题都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地理老师让偶们出试卷,范围是一至二章,明天要交,不要下载的,综合图解题6题).图解题和简答题都行!
1.由于地球是球形的, 所以在海边有帆船从远方驶来, 总是先看到 ( )
A.船身 B.船头 C.船尾 D.桅杆
2.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一样 B.纬度最大是180°
C.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D.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4.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极点 D.南回归线上
5.符合经线特点的叙述有 ( )
①与地面垂直 ②长度不等 ③与纬线垂直相交 ④连接南北两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6.关于高中低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0—300是低纬度 B. 600—900是高纬度
C.00—23.50是低纬度 D.500N位于中纬度
7.与120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80°
8.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建造这样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 )
A.北极点 B.赤道和0度经线的交叉点上
C.南极点 D.赤道和180度经线的交叉点上
9.从卫星照片上看,地球表面最显着的差别是: ( )
A.草原和沙漠的分布 B.山脉和河流的分布
C. 城市和农村的分布 D.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读下图回答第10—12题
10.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 ( )
11.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A图是南美洲 ②B图是大洋洲 ③C图是非洲 ④D图是南极洲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下列四个小图中表示当今海陆分布的是 ( )
( )
14.下列著名地形与所在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
A.阿尔卑斯山——亚洲 B.安第斯山——北美洲
C.青藏高原——亚洲 D.刚果盆地——大洋洲
15.关于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
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16.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和北冰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
初一级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右图是所登山的等高线地形图,请看图回答17—18题:
17.我们准备攀登的A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
是: ( )
A.200米 B.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C.300米 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18.图中有一个悬崖希望大家注意不要去那里玩耍,请你判断哪个地方是悬崖? (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19.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区域地形类型多为: (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20.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气候变化 ② 人类活动 ③ 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1.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③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海牛和鸵鸟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 ①②
22.关于板块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 )
A.板块内部多火山、地震 B.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
C.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张裂运动中 D.印度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23.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 )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印尼多地震 D.意大利多火山
24.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25.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推测,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大西洋面积将扩大 ②地中海将会消失 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将分离
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将发生碰撞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