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当年为什么修建万里长城?从当时民族关系、边境防御等方面予以解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3:00:17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修建万里长城?从当时民族关系、边境防御等方面予以解答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修建万里长城?
从当时民族关系、边境防御等方面予以解答
秦始皇当年为什么修建万里长城?从当时民族关系、边境防御等方面予以解答
巡幸天下使得秦始皇的思想意识受到很大冲击,思维方式也受到很大影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西部边陲,论武力它可以雄霸天下,但若论发达程度,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与齐国等中原核心地带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巡幸之旅虽然辛苦却也令秦始皇大开眼界,一种流行于齐地的方术吸引了他,使他对求仙问道以及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方术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这可能有助于排解他身心的巨大压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名为卢生的方士逐渐成为秦始皇的宠臣,他就是那位编造谎言引动秦始皇修建长城的主角.卢生原本燕人,虽然仅为一个方士,但对秦始皇的施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说到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历史学家都绕不开两件事,一是修长城,二是坑儒,这两桩事的始作俑者都是卢生.
按理说,当时正值壮年的秦始皇不应该对生死问题有那么紧迫的危机感,但长生不老似乎与长治久安有着天然的关系.为了寻求不死药,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最为典型的是派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仙,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杳无音信.
秦始皇寄予厚望的方术之道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反而越来越大.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在东巡的过程中遇刺,虽然幸免于难,但受到的打击非同小可.不过两年,他在咸阳微服巡行,又一次受到袭击.这一次的打击更甚前次,当年遇刺尚在秦地之外,这一次危险发生在首都咸阳.连京城的安全也成了问题,他内心的无奈与恐慌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对神秘主义的倚重更为强烈,他急于想找出威胁秦帝国的准确原因和有关自身安危的确切答案.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他派卢生去求仙人指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卢生此去没有任何收获,回来后,他对秦始皇大肆歌功颂德,吹拍溜须,言辞间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对人们的阿谀奉承,秦始皇已听了很多年.他需要的不是这些,他强烈渴望的是对巩固政权真正有益的东西.于是他再派卢生入海寻求仙人指点,总是无功而返的方士这次带回了一本《录图书》,这本谶书上记录着一个惊天秘密:“亡秦者胡也”.
卢生所传“亡秦者胡也”中的“胡”为何人?他们对秦帝国的威胁究竟何在?秦始皇为何要下此血本豪赌明天?
秦时指的胡人,就是以后的匈奴.追溯历史渊源,匈奴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就秦国而言,其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中间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秦昭襄王时,胡人威胁到秦国的北部边境,秦国出于东进的考虑,对胡人采取了筑城防守的策略.
战国中后期,胡人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飘忽不定的作战方式令中原国家头疼不已.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革新武装,在与胡人的斗争中大获全胜.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匈奴人逐渐由一盘散沙汇合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国家,实力又有所增强.匈奴首领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孤涂”是天子的意思,“单于”是广大的意思,中原人习惯上将他们简称为单于.
当时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秦军与匈奴间没有大规模的冲突.这一方面是因为秦军善战,匈奴人不敢轻易挑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匈奴所处的形势险恶,他们西临大月氏,东接东胡,南面强秦,三面都有强敌存在,匈奴不敢轻举妄动.
按照当时的情势判断,如果秦帝国不主动挑起事端,匈奴是绝不敢轻易南下的.秦始皇是个有雄略的帝王,他早有征伐匈奴之心.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国刚刚完成统一,秦始皇就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
他在庙堂之上召集群臣廷议此事,受到丞相李斯的强烈反对.李斯认为与匈奴交战有弊而无利,他分析双方的情势之后,给出了不可攻击匈奴的几条理由:
首先,匈奴居无定所,很难将其制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城池居住,也没有财富需要保护,根本不怕攻击.
第二,攻击匈奴,大秦将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派轻骑兵速战速决,粮草供应问题很难解决;而如果派辎重大兵压境,则部队的机动灵活程度受损,很可能追击不上匈奴.
第三,即便取胜匈奴,结果也是无利可图.匈奴地处蛮荒,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没有多少效益.另一方面,俘获的匈奴民众也不好驾驭,弄不好还是安全隐患.但若将他们杀掉,那更不是天下苍生和陛下所愿意看到的事.
李斯得出的结论是,劳师远征匈奴只会消耗朝廷的力量而没有实际收益,不利于秦国的长远发展.
应该说李斯的分析相当有见地,日后形势的发展也与他的分析有许多吻合之处.李斯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大臣,他的观点在秦始皇那里有相当分量.再加上中原刚刚统一,百废待兴,稳定中原局势显然比贸然进攻北方更为妥当,秦始皇只好将北击匈奴的打算搁置下来.
一晃6年过去了,中原的稳定并没有如期望中的那样取得很大的进展,秦始皇感受的威胁反而越来越大.这种威胁常常是莫名的,因为不知秦国的未来如何,因为无处发泄内心的恐慌,秦始皇非常焦躁不安.
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当燕人卢生向他献上“亡秦者胡也”的图谶时,秦始皇的情绪为之一振,他觉得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消除大秦帝国隐患的时机来了.在他看来,如果不立即北击匈奴,秦帝国很可能会亡于日益壮大的胡人之手.他委派能征善战的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精兵强将向匈奴发起了强悍的冲击,一举收复了河南与榆中地区,第二年又收复高阙,直抵阴山及河套地区.匈奴受到沉重打击,他们不仅抵不过蒙恬的攻击,还担心东西两翼受到袭击,最后干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秦军对匈奴此战,表面上看应该是大获全胜,但正如李斯当年所指出的那样,胡人居无定所,没有不能放弃的地盘,他们随时可以迁移,秦军的胜利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可言,反而为自身平添了不少麻烦.
匈奴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令秦军非常头疼,为了防止他们的侵扰,秦始皇决定修筑长城.一马平川的地方适合匈奴人骑射行动,修筑城池限制他们的特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