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 三村四德 是那三村,那四德?拜托各位大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9:42:40
古有云 三村四德 是那三村,那四德?拜托各位大神
古有云 三村四德 是那三村,那四德?拜托各位大神
古有云 三村四德 是那三村,那四德?拜托各位大神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三从四德”之说是儒教对于现实社会的管理概念的描述之一,也是五四之后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主张,鄙之为:“封建统治阶级歧视和压迫妇女的礼教”.妇女的地位在某些历史阶段是比较低下的,这个我承认,笛子所敬重的东坡居士也曾干过把自己的爱妾拿去换一匹好马的蠢事.但这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又关儒家何事?某个岛国,还把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扔山林里去自生自灭呢! 万事先看源头,我们就来看看原始儒家“三从四德”的原始主张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那样,是一个“压迫女性的工具”. 在儒家的原始经典里,“三从”和“四德”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概念. “三从”语出《礼记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和《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讲的是祭祀方面的事情,《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讲的是丧礼方面事情.《丧服》是一篇对周代的古丧礼记述得比较完备的专门著述,把丧礼中,服装、丧期、嫡庶、亲戚、社会各阶层等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妇人”方面的礼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意思是说,女人因为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就没有一种专门的规定了,那么,还没出嫁的,就和父家一样服丧礼;已经出嫁,老公还在世的,就和丈夫一样的方式来服丧礼;老公已经死了的,就和孩子一样的规矩来服丧礼.至于《郊特牲》的记述也是属于社会礼节这一部分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概念,就不罗嗦了. 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非常完整、非常科学、非常人性的规定.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在扮演着人类母亲的这一角色,负责人类的生育和繁衍,而非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角色——这是任何女权主义者都无法辩驳的事实!否则,为什么女性才有比男性繁衍人类所更必需的子宫、乳房、脂肪结构、身体构造?!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先人才定下了“三从”的规矩,让人们有法可则.试想,如果先人们不遵守“三从”的规定,让女性也和男性一样的为长辈服丧礼,社会将成什么样子?! 出嫁后,有了孩子了,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也来个“衰三年”,父母二人,就六年了,那丈夫和孩子怎么办?谁来照顾?丈夫去世,孩子年幼(可能还有好几个小孩),你不“从子”的话,孩子又怎么办? 所以说,原始儒家的“三从”主张实在是一种很合理的极具建设性的社会管理方式. 而后世有人把“从”解释为“跟从”、“遵从”之意,从而加以批驳,这就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在家遵从父亲,出嫁遵从丈夫”马马虎虎还可以解释得过去,但“夫死遵从儿子”呢?从论据和论证两方面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历来只有讲“孝道”而讲没有“慈道”的(不是圣人不讲,而是因为慈道是不能讲的).历来只有儿子孝奉父母的,不存说是,父亲一旦死了,母亲就要听儿子的事情的.而且,儿子“遵从”母亲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二十四孝的例子就不去说了,罗列几个例子就作构了:汉文帝刘桓在代王的时候,就很孝顺自己的母亲,当上皇帝后,也常常恭敬的咨询母亲的意见;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母亲的话,把皇位都让给自己的弟弟了;范文正母亲改嫁的时候,自己也改姓李了甚至就连强盗剪径被大侠们抓住求饶的时候,也都说:小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 这些,足够说明“遵从”的错谬的吧?! 再来看看“四德”.“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汉朝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个《女诫》,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盛浇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恕笛子才学浅薄,笛子还真就看不出里面对女子的轻视的.想当年,春秋时期的女子是多么的热情、自在,欲了解这一点的,看看《诗经》里国风的部分吧,这里就不说了.补充一句,周朝的开国元老姜尚还被他的80好几的黄脸婆给追着打呢! 笛子以为,就算是当今世界,女子也要遵守“四德”的,这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建设.你想想,妇德,就是对女子的道德提出的要求,没道德行吗?天天和父母、长辈吵架,你受得了?妇言,别太牙尖嘴利了,到处得罪人是很不好的.妇容,穿衣打扮要有个穿衣打扮的样子,别整得跟个妖精似的.妇功,最好了,要有个一技之长. 这些,哪里是对妇女的鄙视了?压迫了?镇压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自汉儒以后,特别是宋明理学发达了之后,一些儒家人物确实是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是因为荣华富贵而甘做刀笔吏,有意无意的将“三从四德”进行曲解.但是,笛子以为原始儒家是原始儒家,儒教是儒教,理学是理学,这些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毕竟,儒家人物中,被称为圣人的,也就一个,圣人教出来的弟子,应当也是于圣人相谬不会太多的.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