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9:16:52
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

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
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

黄庭坚的《登快阁》是什么意思?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从诗的整体结构上来说,中间两联确实值得称道.颔联出句的“落木千山”原本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但随即的“天远大”,又在远阔之中上扬起来,对句的夜景也很自然毫无凄苍之意.后面应该是接着神采飞扬了,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由明月和江水带出知音少、佳人绝的感慨来,最后一个“横“字,却又姿态孤傲起来.这两联中的跌宕起伏和回旋自如,特别是将那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尽显大家之手段.
尾联的“归船”则是作者从沉思中返回现实,面对大江明月照云帆,不由产生了乘风万里,扬长而去,回归故里的念头, “弄长笛”一方面具有荡涤心灵、屏弃一切世俗杂念的含义,(马融《长笛赋》: “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汗秽,澡雪垢滓”)另一方面,“类形听声”,“长笛”本身所具有的“安翔骀荡,从容阐缓”音响意象,在字面上也起到了醒人神志的作用,使读者彻底摆脱颈联所带来的沉重感觉.“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相传海上有好鸥者,每日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此人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这个故事说人无机心,鸥鸟才会与他做朋友.作者在此流露了摆脱官袍乌纱的束缚,逍遥于山林鸥鸟之间,对“写情畅神,怡志保身”的悠闲淡泊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典故的运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已经厌恶了官场上的权术,同时也能感觉到作者那“无人堪与我为友”的高傲,因此清朝吴汝纶说它“意态兀傲”是不无道理的.
黄庭坚的许多东西,往往就是刻意地求奇出新,“语不惊人誓不休”,上翻僻典,下探俚俗,不过是想说今人未说之事,发前人未发之语,完全偏离了“诗言志”的原旨.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一首诗没了自己真实的性情之后,还会有什么内容?只能靠华丽的辞藻和别人的故事来充实门面了,“粗疏涩僻之病”自然在所难免.辞以达意,境随心开,文章气脉,性情主使,黄庭坚这首《登快阁》之所以一气贯注、诗意完整、余味悠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所表达的是真实的感受和性情,人说假话、编造故事当然费劲,放开怀抱之后,无所顾忌,神定气闲,说真话又有何难,见所见,思所思,娓娓道来,只要主题明确,自然十分流畅.纪晓岚说它“意境殊阔”,更多的还应该是指作者放开怀抱之后的那份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