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急求了!这是一道考研的预测题,所以不用答得很长,言简意赅一些!望各位帮忙!好的我会再加分!我目前的回答是: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7:22:29
急求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急求了!这是一道考研的预测题,所以不用答得很长,言简意赅一些!望各位帮忙!好的我会再加分!我目前的回答是: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①
急求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
急求了!这是一道考研的预测题,所以不用答得很长,言简意赅一些!望各位帮忙!好的我会再加分!
我目前的回答是:
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①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② 长征精神,就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的精神;③ 长征精神,就是独立自主、事实求是的精神;④ 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 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精神;⑥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反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⑦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
感觉好像有种死板硬套的感觉.
请大家告诉我该怎么答,告诉我答案,尤其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我先谢谢各位了!
大家重点告诉我与小康建设的联系,拜托了!
急求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意义!急求了!这是一道考研的预测题,所以不用答得很长,言简意赅一些!望各位帮忙!好的我会再加分!我目前的回答是: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①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蒋介石调集重兵,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打退了前是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开始后,当时中央负责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推行“左”倾错误主张,使红军挨打.苦战一年,根据地愈来愈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损失惨重,从8万多人减到3万多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权.会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终于达到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另外两支红军队伍同中央红军会师,长征取得了胜利.
参考资料:《长征》
对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何在?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l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
全部展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何在?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l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人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五大就提出来了,而十六大进一步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被提出,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而不是单纯指提高发展水平。 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模样呢? 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要理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究竟有哪些内容。 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l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小康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l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l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l‰;(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ll%; (14)电视机普及率l00%:(15)森林覆盖率l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l6个指标进行测算,l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人为l066元,实现88.8%;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为67.5%克,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来看,东部基本实现小康,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 根据这个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有具体的衡量指标的。那么这个小康水平,与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有何区别?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划分,我国在上世纪末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时人均只是800美元,去年人均900美元,今年可望达到或接近人均1000美元。但还只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确实如此。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因此,我们目前只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就全国总体状况和基本面来说的,实际上是很不全面的。“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小康的实际内容不全面。这种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社会精神生活还未达到理性化的境界,还存在着崇尚和效仿国外不健康消费的行为。二是小康的衡量标准不全面。有些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没有包括在内,如城市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贫困人口比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比重,等等。三是产业发展不全面。同国际社会相比,目前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和农村经济过分落后,工业超常发展和比重过大,从而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三产业不仅比重很低,而且层次较低;由此还造成人口和劳动力分布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确认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本来就意味着并未全部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是就全国平均数来说的,其中掩盖了多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在全国31个省市中,15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9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达80%~90%,7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在80%以下。从2000年的情况看,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中也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未达到小康。国家统计局2000年11月的《中国小康进程综合分析报告》表明:全国有74.84%的人口达到了小康水平,有12.18%的人口接近小康水平,有l2.34%的人口离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可见,即使是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在全国也还没有全部达到。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应当说是中国人民奔小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总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按照作为从温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的小康的要求,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时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收起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何在?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l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
全部展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现在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何在?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对小康标准在理论上进行了完善。l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200~5999美元为中上收人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五大就提出来了,而十六大进一步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被提出,这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而不是单纯指提高发展水平。 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模样呢? 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要理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究竟有哪些内容。 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l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小康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l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l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l‰;(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ll%; (14)电视机普及率l00%:(15)森林覆盖率l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l6个指标进行测算,l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人为l066元,实现88.8%;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为67.5%克,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来看,东部基本实现小康,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 根据这个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是有具体的衡量指标的。那么这个小康水平,与我们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有何区别?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按照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的指标划分,我国在上世纪末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时人均只是800美元,去年人均900美元,今年可望达到或接近人均1000美元。但还只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而且人均数不等于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水平。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确实如此。大体上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进入小康,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产品和社会财富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人均占有及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产品较少。因此,我们目前只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就全国总体状况和基本面来说的,实际上是很不全面的。“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小康的实际内容不全面。这种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而精神消费或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得不到有效满足。社会精神生活还未达到理性化的境界,还存在着崇尚和效仿国外不健康消费的行为。二是小康的衡量标准不全面。有些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没有包括在内,如城市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贫困人口比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比重,等等。三是产业发展不全面。同国际社会相比,目前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和农村经济过分落后,工业超常发展和比重过大,从而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三产业不仅比重很低,而且层次较低;由此还造成人口和劳动力分布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确认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本来就意味着并未全部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是就全国平均数来说的,其中掩盖了多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在全国31个省市中,15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达90%以上,9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达80%~90%,7个省市小康实现程度在80%以下。从2000年的情况看,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中也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还未达到小康。国家统计局2000年11月的《中国小康进程综合分析报告》表明:全国有74.84%的人口达到了小康水平,有12.18%的人口接近小康水平,有l2.34%的人口离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可见,即使是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在全国也还没有全部达到。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应当说是中国人民奔小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总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上面这些问题,按照作为从温饱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的小康的要求,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此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时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蒋介石调集重兵,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打退了前是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开始后,当时中央负责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推行“左”倾错误主张,使红军挨打。苦战一年,根据地愈来愈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损失惨重,从8万多人减到3万多人。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权。会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终于达到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另外两支红军队伍同中央红军会师,长征取得了胜利。
参考资料:《长征》 就这些
收起
坚决拒绝就拒绝就解决斤斤计较斤斤计较法规和健康了都洒在现场vb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