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的课外阅读!二、课外阅读 (一) 蝉喜欢唱歌,它出土之后不久,就开始在绿阴中临风高歌,没有一天中断.不断唱歌的是雄蝉.大自然没有赋予雌蝉歌唱的本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5:57:51
初一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的课外阅读!二、课外阅读 (一) 蝉喜欢唱歌,它出土之后不久,就开始在绿阴中临风高歌,没有一天中断.不断唱歌的是雄蝉.大自然没有赋予雌蝉歌唱的本领—
初一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的课外阅读!
二、课外阅读 (一)
蝉喜欢唱歌,它出土之后不久,就开始在绿阴中临风高歌,没有一天中断.不断唱歌的是雄蝉.大自然没有赋予雌蝉歌唱的本领——雌蝉是天生的哑巴.
蝉跟别的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左右有两个椭圆形的光亮的东西,是它的复眼.头顶中央有三个小圆点,排成三角形,是单眼.复眼里边,有一对细短的丝样的触角,头下面是嘴,像针一样,是根细管子,适于插进树皮吸收树汁.
胸部分成三个环节.背上披着两对像轻纱样的,膜质透明的翅膀.四翅形状相同,全有坚硬的翅膀.胸部下面的三对脚,全有爪,适于攀登树木.
腹部有八个环节.第一节紧贴胸部,不容易看出.雄的尾节有肛门和生殖器,雌的尾节,另外还有产卵管.
雄蝉的乐器——发声器,生在胸腹两部之间.发生器的主要构造是:(一)鼓膜,一对有皱纹,富有弹性的膜,这是最主要的发声器官,生在背面,外面有背瓣保护着;(二)镜膜,一对像眼镜似的白色薄膜,是调节声音用的,生在腹面,有腹瓣保护着;(三)共鸣室,一个大空室,生在中央,能使声音增大.
蝉鸣叫的时候,由牵连鼓膜的筋肉伸缩,振动鼓膜而发声;同时得到镜膜和共鸣室的反响,鸣声于是就大了.
10.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蝉的生理构造 ,说明的重点是__介绍发声器__.
11.本文对蝉的发声器的说明顺序是方位顺序 ,对鸣叫原理的说明顺序是_逻辑顺序_.
12.对第一段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由蝉喜欢唱歌引出雌雄的区别,为后文介绍发声器作铺垫.
B.说明雌蝉是天生的哑巴,就可知雌蝉的身体构造中没有发声器,不至于对后面的介绍产生误会.
C.这一段从人所共知的蝉的特点,引出人所不知的蝉的知识,可引人入胜.
D.这一段是全文段的统领段,可以统领后面几段的说明内容.
还有几个不会的!
1、请列举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至少两种}?
2、“雌的尾节,另外还有产卵管”中“另外还”三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3、“头上左右有两个椭圆形的光亮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不够严密,应该改成什么?
初一语文第18课《绿色蝈蝈》的课外阅读!二、课外阅读 (一) 蝉喜欢唱歌,它出土之后不久,就开始在绿阴中临风高歌,没有一天中断.不断唱歌的是雄蝉.大自然没有赋予雌蝉歌唱的本领—
1.这道题检查阅读效果,看看学生能否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同时,还有一句也写出了蝈蝈的外表特征: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我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