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熏陶文言文答案哪里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5:12:29
阅读熏陶文言文答案哪里找
阅读熏陶文言文答案哪里找
阅读熏陶文言文答案哪里找
《邴原泣学》阅读训练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明代)李贽《初潭集》
[注释] ①邴(bǐng)原:字根矩,东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汉代饱学之士,从学者数百,很受人敬仰.②恻:怜悯.③苟:如果.④徒:白白地.⑤《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
[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回答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真想读书就来吧!”邴原又说:“我没有上学的学费.”老师道:“小孩子如果有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学费.”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能熟练地背诵《孝经》和《论语》.
[赏析]:本文用记叙的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
[拓展练习]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数岁时( )
②过书舍而泣( )
③师恻然曰( )
④童子苟有志( )
2. 邴原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 你怎样评价书塾中的老师?
4.本文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① shù ② shè ③ cè ④ gǒu
2.邴原从小丧父,家贫如洗,但他充分利用好不容易得来的学习机会,一个冬天(相当于现在的半个学期)就熟练背诵了两部经书.这种幼而想学、少小有志、刻苦勤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饮甘厌肥、沉湎玩乐的学生一思.
3.这是一个持“有教无类”观念的好老师.他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表现了他的“关心贫幼”;在得知邴原的身世后,他甘愿舍弃应有的收入,对邴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表现了他“帮助有志者成材”的可贵品质.
4.作者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概述了邴原的身世和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中间利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造酒忘米2007-05-13 16:17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犹水也(尚且) B、乃往诮酒家(去、到)
C、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及于不得酒(到、等到)
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B、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 何异于是
C、 其人善忘 D、七日而尝之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3.把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4.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2分)
1.A 2.C
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4.舍本逐末
张楚金解字2007-05-13 19:24张楚金解字
正文:唐垂拱年,;罗织事起.湖州佐史江琛,取刺史裴光判书,割取其字,凑合成文,以为与徐敬业反书,告之.则天差御史往推.光供称云:“书是光书,语非光语.”前后三使,皆不能决.或荐张楚金能推事,乃令再劾,又不移前唉.楚金忧闷,僵卧窗边,日光穿透,因取反书向日看之,乃见书字补葺而成,平看则不觉,向日则皆见.遂集州县官吏,索水一盆,令琛以书投于水中,字字解散.琛叩头服罪.敕决一百,然后斩之.
此非智算所及,偶然见之耳.荀卿有言:“今夫亡针者,终日求之而不得,其得之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要在至诚求之不已也.楚金之求狱情,何以异于此哉?是亦尽心之效也.
问题:裴光、江琛、张楚金三者是什么关系?裴 光与徐敬业是什么关系?
设想:裴光承认笔迹是他的,却不承认反书是他写的.如何解开这个谜呢?你有办法吗?
评述:此案断结,虽系偶然,但张楚金所为有无称道之处呢?
词句:补出下列句子的主语
1,以为与徐敬业的反书 2,告之 3,又不移前供称
答案:
答案:裴光是被告、江琛是原告、张楚金是办案人.裴光与徐敬业毫无关系,所谓反书是罗织的罪名.
1,江琛 2,江琛 3,裴光的交代唉
译文:唐朝垂拱年间,罗织之事兴起.湖州的佐史江琛,窃取了刺史裴光写的判书,把字挖割下来,拼凑成文,伪造成一封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武则天派御史前去审查,裴光供称:“字是我的字,话却不是我的话.”前后共去了三个御史,都不能断决.有人推荐张楚金善于辨案,武则天便命他再去核查.裴光仍不改变先前的供辞.张楚金忧愁烦闷,仰卧在窗边,见日光穿过窗户,透射进来,便拿了谋反信对着日光看,结果发现信上的字都是修补粘贴而成,平看看不出来,对着日光看就都看清了.于是把州县的官吏召集在一起,要来一盆水,命令江琛把谋反信扔到水中,结果字字解散,江琛叩头认罪.武则天命令将江琛先决杖一百,然后斩首.
这不是靠机智地推测案情所能解决的,只是偶然发现罢了.荀卿说过:“如今有人丢了针,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后来找到了,并不是因为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而是偶然低下眼睛看到了它.心对于所思虑的事情也是如此,关键在有一片诚心,求之不已.张楚金的研究案情,与此有什么不同呢?这也是他尽心于事的结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