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环境变化青岛环境的新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4:18:02
青岛市环境变化青岛环境的新变化,
青岛市环境变化
青岛环境的新变化,
青岛市环境变化青岛环境的新变化,
青岛的变化:
*在1932年3月——1933年6月,新建柏油干路160公里.
*6年间,乡区道路里程增加10倍.
*1932——1935年期间,共建郊区校舍42所,使青岛郊区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设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颁布法令,强制入学;否则罚款1-10元,但受罚后如果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
*在乡区新建了众多的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公安分局等设施.
*在乡区建设如上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但乡区财政收入只有财政支出的1/8,完全以市区的收入补贴乡区.以上这些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输入,为青岛以后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
*为农民提供贷款,设立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31年青岛市人口统计为40.3万人,1936年9月的人口统计为57.5万人.
*青岛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工业与外资的比例,从1928年的1:103发展到1936年的1:8,
虽然外资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青岛的民族工业的数量和门类都较此前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931年,中国第一个水族馆——青岛水族馆开馆.
*1932年,青岛天文台从馆陶路迁至观象山,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栈桥回澜阁建成.
*八大关欧式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完成.
*1932年11月开辟沧口飞机场,1933年1月11日开通青岛至上海、南京、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空中航线.
*1933年2月16日,青岛第一体育场开工,仅用5个月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体育场.同年7月12日,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北方12省的10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同年,永安大剧院(又称青岛大舞台)落成,规模仅次于上海.
*1934年10月,青岛船厂新船坞落成.
*1936年,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开中国海洋生物研究之先河.
*1937年,青岛建筑审美委员会成立,以奖励优秀建筑设计.
*1932年9月7日,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宽松的舆论环境,吸引来了老舍、梁实秋、
王统照、王度庐、俞平伯、萧军、萧红、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一大批学者来青岛任教,胡适等
也来山东大学定期讲学.青岛的文化、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完成,这是青岛历史上的第3次全面城市规划.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对城市布局、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区、工业区、港埠区都进行了完善而科学的规划.
其中沧口水道、前湾港的开发,环胶州湾快速路(高速公路)已经提出初步的规划方案,
甚至还规划了43公里的轨道交通——“市中心采用地下式(地铁),市中心以外采用高架式(轻轨)”.另外,在绿化、排水、污水处理厂、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高度、楼间距等方面的规划也不厌其详.
这次规划对青岛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多规划都已经变为了现实,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示,如1992年青岛市政府的东迁、2001年提出的“三岛一湾”的整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