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8:52:02
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
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
郑成功是如何建设台湾的?
1661年郑成功击退荷兰东印度公司后,虽然隔年去世,不过继承者郑经与明郑主要官员陈永华积极从事台湾教育工作.1666年,陈永华於当时台湾首都承天府建造全台湾第一座孔庙(今台南孔庙),并在孔庙左厢内设置太学,即今该地全台首学由来,这也是全台湾的第一所由官方出资兴办的求学场所,名字称为官学,又因为设於孔庙内又称为儒学.
在经济方面,明郑於台湾经济史仍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经贸与农业为主.於农业经济方面,为了解决军队兵粮问题,不论郑成功或郑经基本上都贯彻「寓兵於农」的策略,也是诸将士平日分散各耕地,按镇分地、按地开垦.这种具有营盘田、文武官田的土地私有制,於定则徵赋的经济模式下,大量提供经济产能.根据统计,包含承袭荷据已开垦的「王田」、后续开发的营盘田、官田、私田等,明郑时期拓垦的田地超过一万八千四百五十四甲以上.此等经济开发,虽造就农耕文化盛行的汉人,却也同时让台湾原住民面临比荷据时期更严重的生存危机.[6]
到了明郑中后期,陈永华的中央政府体制,除了可以行使及於全岛的主权力量,体制层次分明,让台湾宛然一独立国家,也著实变成一个个别经济体.从郑成功开始到郑经时期,台湾一直发行折二型的“永历通宝”,通行全岛以及闽南地区.
为了军需民食,台湾农产重心由糖转米,这个农业经济的性格转变直至今日仍影响台湾.西元1665年,陈永华的农业水利更促使汉人移民至今高雄的方向发展.除此,陈永华引进同安制盐法至台湾来发展盐业经济,除此尚有鹿皮、鹿角、鹿脯等土产的外销,因此多鹿的台湾,来自原住民团体的捕鹿业,也是早期台湾的重要经济产业活动.
除了农业外,英国、日本等国与台湾进行贸易往来,维持了台湾的经贸热络.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
明郑统治台湾的时间虽然不长,对台湾之政治认同的发展却有极重要的意涵.一方面,它不只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也是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政权[14][15].郑成功在驱逐荷兰人以后,将大员改名为「东都」,为解决兵粮问题,令诸将士寓兵於农,按镇分地、按地开垦.到了郑经时,采陈永华之议,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成为可以行使及於全岛的主权力量,体制层次分明,宛然一独立国家.郑经又将东都改为「东宁」.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将台湾视为一个独立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莎王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上书郑经时,则称呼其为「陛下(Your Majesty)」[16].
郑成功是否「收复」台湾争论
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皆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郑成功占领台湾的行动属於「收复中国固有领土」.
然而并无任何证据显示郑氏政权建立之前,中国之行政权扩及台湾.《明史》并将台湾记载於外国列传中,视之为外国.澎湖自元朝起,成为中国版图.
此外,清世宗雍正皇帝说:“台湾地方,自古未属中国,皇考(指康熙皇帝)圣略神威,拓入版图”(《大清世宗皇帝实录》卷十),乾隆年间《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序言:“台湾……然自宋元以前不登经传.至明季而后,始有荷兰屯聚……迨康熙癸未,始入版图,改隶郡邑.”,卷二又写道:“台湾府,古荒服地,先是,未隶中国版图.”.故由清朝皇帝的皇府的书籍以及官方的地方志而知,清人认知台湾在清朝之前不属於中国,而是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才纳入中国版图.
而郑成功的行动为「收复台湾」的说法可能是为自身政治目的编造的以外,亦来自一封郑成功致荷兰东印度公司末代大员长官揆一的劝降书:“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台湾秘史》,郑刘著).但实际上清代官方的文献,大都描述为此地乃先人故物,今我所欲得者地耳.余悉以归尔.而郑成功在出征台湾之前,所发表的文告表示:「本藩矢志恢复,切念中兴,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从「不服之区」、「海外」等词也可证明在他本人的眼中,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