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0:40:31
20个成语故事
20个成语故事
20个成语故事
①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②后生可畏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③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④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⑤汗流浃背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⑥取长补短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⑦雪中送炭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⑧画饼充饥
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⑨九牛一毛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十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十一 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十二 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十三 一叶障目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十四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十五 东张西望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蒋兴哥娶本县王公女三巧儿,两人十分恩爱,兴哥到广东去收帐,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请算命先生算卦说近日就会回家.她一心盼丈夫回来,每天外出东张西望,却引来青年陈商,最终把蒋兴哥的幸福家庭拆散.
十六 嫦娥奔月
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十七 门庭若市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十八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十九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二十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