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有寓意要十分之快,比如藕断丝连,金蝉脱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6:18:52
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有寓意要十分之快,比如藕断丝连,金蝉脱壳
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有寓意
要十分之快,比如藕断丝连,金蝉脱壳
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有寓意要十分之快,比如藕断丝连,金蝉脱壳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抱薪救火: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成语故事
[编辑本段]【简 介】
内容简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
[编辑本段]【典 故】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安然无羔
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瓜熟蒂落 李代桃僵 风声鹤唳
雷厉风行、雨过天晴、天寒地冻、布谷催春、
二楼的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