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6:44:43
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

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笔记,包括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弹歌》、《伊耆氏蜡辞》、《神北行》、《侯人歌》、《周易.归妹.上六》爻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2、阅读作品
《周易•同人》、《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屯•六二》、《卜辞通纂》375、《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3、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参考答案: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
4、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
5、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第二章 《诗经》
一、基本知识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二、主要作家、作品
1、 精读作品
《关雎》、《蒹葭》、《氓》、《七月》、《东山》、《载驰》、《伐檀》、《硕鼠》
2、 阅读作品
《静女》、《君子于役》、《将仲子》、《无衣》、《采薇》、《黍离》、《生民》
三、思考与练习
1、 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2、 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尚.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一、基本知识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
《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
2、阅读作品
《尚书》中的《无逸》、《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出亡》、《晋楚城濮之战》、《国语》中的《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战国策》中的《苏秦以连横说秦》、《燕昭王求士》.
三、思考与练习
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淫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参考答案:《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划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5、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6、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战国策》的艺术特点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迂回而谏;或以小喻大,由远而近,因情入理,发人深思;或策士平视,互相驳难,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气势凌厉.对象不同,说谏有异,风格多变.其次是善于写人.它所写人物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刻划非常成功,或表现血气方刚,或表现老谋深算,或奇异常人,或重恩怨报施等,大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其刻划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把写人叙事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组织情节,安排结构,写出人物系列完整的生动事迹,如“齐人有冯谖者”对冯谖的刻划;或以事件为中心,穿插人物,推动情节,在完整的事件发展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写燕丹养士谋刺秦王一事.其刻划人物的手法也灵活多样,有时以语言谈吐,有时用动作行事,有时放在复杂矛盾纠葛中,有时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有时通过对比、映衬,有时通过心理自白,灵活多变,运笔神妙.而大多人物,作者是运用综合手法来刻划的.再次是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文中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声调铿锵,感情充沛,富于气势,活泼生动,委婉入情.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对铺陈和夸张的运用,直接影响了汉赋及汉代政论文.至于《战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写来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