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阅读中感动过么?有甜的酸的..等等..都写下来..45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8:08:40
你在阅读中感动过么?有甜的酸的..等等..都写下来..450字左右!
你在阅读中感动过么?有甜的酸的..等等..都写下来..450字左右!
你在阅读中感动过么?有甜的酸的..等等..都写下来..450字左右!
阅读•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是打开了一扇窗,阅读生活是打开了一道门.
阅读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走近了我的生活,我只知道,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当晚霞逐渐隐去的时候,总喜欢洗净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打亮台灯,然后在阳台上虔诚地掀开一片书页.任庭前花开花落,阅读中的世界却始终如一的精彩.
我相信作家是用感情用心灵去写作的,他们将一个活生生的异域展现给我们.每当读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面前就冉冉升起一片落日的大漠;每当读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面前就展现出烟雨江南的水雾纷纭;读着《瓦尔登湖》沉入梦乡时,我总成为了书中的主角;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总含着热泪振臂高呼……阅读停留了时间,连接了空间,最重要的是连系了作者与读者的双眼与心灵.
“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诚挚,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尊重与敬意.
然而,这一天,一切都变了.
我看到了一个集市,肮脏的街道,粗鲁的肉贩,逃课的孩子.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那个举起手掌游泳的孩子已深深地印入我心中.这是沈从文的《我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在读一本大书》,语气如此平淡自然,就好像领着我在那一条道路上行走.我在阅读吗?不,我在走路.
那一年,沉迷于哲学、心理学、《圣经》的我就这样惊醒了.抽象离我远去,我看到了自己贫瘠的思想.我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躲在泡面房里的一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我觉得,这些年来的阅读来得太轻易,太丰富,就像隔窗看花,拙劣地想象他人的梦.这种阅读太廉价,就显得毫无分量.多年来的积累,写出来还是一纸空文.我的阅读之路,也许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
于是,开始下定决心写日记.写下生活中平凡的细节.走进了染满泥污的市场,亲眼看肉贩子如何将零钱一张张铺在猪肉上,亲眼看鸡贩如何吹弄鸡屁股,亲眼看那行人如何将唾沫一口啐在泥污里任车辆驶过.那一夜,我跟从文一起阅读.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稚嫩的孩子.
是的,文学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教会我们去阅读生活,教我们重回坚实的大地.当我的手在日记上游走时,我想我真到了一扇门面前,这儿,我读了,我写了,这才是阅读的开始.
流水听音 感动今生
2005年4月的一个晚上,好久没有犯过的心绞痛,又犯了一次。我像一摊泥一样瘫在床上。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条短信。
一旁的妻子苦艾艾地放下手里捏着的速效救心丸,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是松霞大姐从遥远的三门峡发来的,说在《读者》的第9期上有我的一篇文章。
我不怎么相信,因为从来没有给《读者》投过稿。这么些年来看着《读者》上一篇篇精美的...
全部展开
流水听音 感动今生
2005年4月的一个晚上,好久没有犯过的心绞痛,又犯了一次。我像一摊泥一样瘫在床上。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条短信。
一旁的妻子苦艾艾地放下手里捏着的速效救心丸,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是松霞大姐从遥远的三门峡发来的,说在《读者》的第9期上有我的一篇文章。
我不怎么相信,因为从来没有给《读者》投过稿。这么些年来看着《读者》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我也曾偷偷幻想能在《读者》上发表一半篇文章。可我知道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实在差得太远了。在被病痛折磨得色彩黯然的日子里,有《读者》相伴就很知足了,至于成为《读者》上某一篇文章的作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许是松霞大姐发错了信息。
妻子大概为了照顾我的情绪,煽动性地说:“兴许是真的呢。报刊亭的杂志比我们订的要来的早,天明了买一本不就知道了?”
第二天,妻子放下店里的活,一大早就去报刊亭,可惜新一期《读者》还没有到,过几天才能来。我进入了等待《读者》的日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为了证实消息的真实性我拨通了松霞大姐的电话,直到她在电话里详细地说出了文章的题目我才相信了。原来是我发在2005年第1期《飞天》的处女作《真爱无言》被《读者》选载了。
第四天的中午,妻子抱着一摞书嚷嚷着进来。她竟然“扫荡”了报刊亭,把人家的36本《读者》全买了来!她拿出一本指着封面上的文章题目叫我看,然后对着我傻傻地笑。尽管我没有忘记医生的一再嘱咐——遇事千万别太过激动——我还是感觉被《读者》给我的幸福袭击了一下,心率有些加快。几天来的病痛苦楚好像全让这种幸福湮没了。
妻子傻笑够了,说34本她要在店里给顾客赠阅,另外两本留给我。说完又抱着《读者》旋风般走了。
(二)
一次,在网上看到了《读者》(原创版)的投稿信箱,就把写好的一篇文字忐忑不安地投了进去。后来又想:邮箱里的稿子编辑不一定真的会看,因为我曾听说读者杂志社每天收到的电子邮件投稿就要四、五百篇。后来又发现了《读者》(原创版)的QQ,申请加了好友。见他一直没在线,也怕打扰他的工作就没有说过话。过了一段时间我把那篇稿子又投给一家日报了(刚开始投稿,还不知道投稿的常识)。没想到《读者》(原创版)(不知道是哪位编辑)在QQ里忽然问我:“你怎么一稿两投啊?”我正纳闷,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他给了我地址叫我自己看。原来我的那篇稿子被那家日报发了出来。我一时语塞,尴尬至极。
后来我知道了投稿的常识,也知道了“一稿两投”是极不光彩的事情,是漠视编辑的辛勤劳动和对编辑工作极大的不尊重。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给《读者》(原创版)的邮箱投了一篇文字。很快我就收到了另一个邮箱的回信。信末的署名是“《读者》”,并两次来信确认是否原创,告知将在19期原创精品栏目刊发。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读者》背后一直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着的读者人对待事业的认真。
在投稿和通信中,我也感受到了“幕后”读者人一如《读者》本身所体现出的博大与宽容。
事情还得从去年底说起。我把一篇给其他刊物投出多半年没有发表出来的稿子做了修改后投给了《读者》(原创版),然后收到了态度十分谦和的回信,信中谈到了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说拟在下一期录用。可戏剧性的是,就在这期间我发现那篇稿子在那家杂志突然发了出来。我当晚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给《读者》发邮件说明,也担心《读者》会封杀我这个老犯错误的作者。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信写得还是那样的温和,说相信我,并鼓励我不要有什么负担和顾虑,以后有适合的稿子继续给他们寄来。面对这样的一封信,我感动得落了泪。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矫情,但当时我就是这样。那两天祸事不断,先是妻子的手被绞肉机“咬”去了两个手指,后是不小心把茶水打翻倒进笔记本电脑,毁了硬盘,丢失了几年积攒下的文字。在这样的情境下能被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相信是何等幸福啊!
我没有回信,因为我觉得愧对这份信任,也无脸面再给《读者》写信和投稿了。
一天,我意外地又收到了一封邮件,问我是不是没有收到他的信,并一再鼓励我写作。署名“《读者》(原创)张笑阳”。我才明白原来一直和我通信、一再确认是否原创的就是主编张笑阳先生。当时正在打吊针的妻子听我念完信,也久久无语。我知道,她的无语和我一样是因为感动。
妻子的伤养好后和我轮换着照看店里的生意。在闲暇时我也写点文字,却迟迟不敢寄出。直到腊月我才给《读者》(原创版)寄了一篇过去。没想到两周后在《读者》(原创版)博客公布的第2期目录中看见了那篇稿子的题目。在此之前我没有收到张笑阳先生确认是否原创的信件。我知道,这不是他的疏忽,而是他对我的信任。这份读者人的信任足以让叫我感动一生。以前读《读者》,感受她氲氤着的厚重的人文精神,曾几次想过,创造这样世界大刊的读者人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水听音——他们已经和自己所创造的刊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