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什么叫使动用法还有什么叫意动用法,说得简单通俗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3:07:27
文言文中什么叫使动用法还有什么叫意动用法,说得简单通俗一点
文言文中什么叫使动用法
还有什么叫意动用法,说得简单通俗一点
文言文中什么叫使动用法还有什么叫意动用法,说得简单通俗一点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1) 什么是“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义上.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以前不一样.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例如:
《孟子•梁惠王下》:“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在上述二例中,第一例的“小之”是使动用法,意为“使之变小”,表示了一种客观结果;第二例的“小鲁”、“小天下”是意动用法,意为“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表示了一种主观看法.“鲁”和“天下”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因孔子的主观看法而变小.这很能说明“意动用法”的实质.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荀子•赋》:“(云)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战国策•赵策》:“……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践踏、蹂躏)吾弟;令我百年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苏轼《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以上十三个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客我”、“客之”中的“客”,是“把……当作(看成)客人”的意思.“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一句的意思是:鲁僖公在太庙中把名叫“成风”的妾立为夫人,这是不符合礼的规定的,但是,“国君把她看成了正嫡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成夫人吗”.“药之”是“把它(指百姓的批评议论)当作良药”,“亲其亲,子其子”是“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父母亲(来奉养),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来爱护)”,“友风而子雨”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帝之”是“以之(秦国)为帝”,等等.其余例句照此类推.
(3) 名词意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意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淮南子•氾训》:“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例中的“友”、“臣”后都省略了“之”.“布衣弗友,人君弗臣”意为“平民百姓不把他当朋友,国君不把他当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