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道德哪个重要 辩论赛 我是道德重要 要具体 比如说名言啊 事例啊 具体方案等 快 好的赏先回答的考虑加分现在就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09:55:48
学习与道德哪个重要 辩论赛 我是道德重要 要具体 比如说名言啊 事例啊 具体方案等 快 好的赏先回答的考虑加分现在就要
学习与道德哪个重要 辩论赛 我是道德重要 要具体 比如说名言啊 事例啊 具体方案等 快 好的赏
先回答的考虑加分
现在就要
学习与道德哪个重要 辩论赛 我是道德重要 要具体 比如说名言啊 事例啊 具体方案等 快 好的赏先回答的考虑加分现在就要
道德是根本
从事教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知名度?他所教的学生里头,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当时、后世没有人不肯定,没有人不赞叹,这是了不起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教化传播十方,永垂后世,还有什么样的事业比这个更伟大,没有!这种教育从哪里生的?从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德行.佛教导我们,第一个要修养道德,没有道德哪来的智慧?跟诸位说,没有道德你只有烦恼.凡人没有道德,常生烦恼.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道德,你看看,他见他的老师五祖忍和尚,他跟老师报告「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老师如果听到学生能说这个话,老师就晓得这个学生道德的修养够水平,所以他常生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就能教化众生,所以道德是根本!
在中国儒家教学,又何尝不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孔老夫子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智慧,但是他真正想学周公.周公是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有才干,辅佐成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丰功伟业是赞叹周公的.孔老夫子心目当中的偶像,他想学他,确实他有周公的道德,有周公的学问,有周公的智慧,也有周公的能力,所以周游列国;很可惜,没有一个国君肯用他,这才不得已回到老家去教学.他回家的时候,回到鲁国已六十八岁了,孔老夫子七十三岁过世的,所以回去教学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学能成为万世师表.
所以我常讲,孔老夫子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想当周公没当上,结果搞上万世师表,比周公名气还高,比周公还值得人尊敬,他没有想到的.没有想到他这个五年的教化,对于这个世间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他有这么成就,历代这些教书的老师,为什么都不能、比不上孔夫子?这里头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的道德比不上孔子,另外一个是缘分比不上孔子,一内一外.
道德,孔老夫子确确实实,他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他从这儿扎根的,他真正做到,才说出来.后人虽然也照做,夹杂!格物,格得不干净,格物是断烦恼.烦恼纵然断了,习气还在,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习气也没有了.所以「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历代的大儒,在这「物」的五个项目来考察都比不上孔子.孔子的德,纯,不夹杂!后世这些大儒的这些道德不纯,夹杂,没有孔子那么纯,这是比不上孔夫子的,内在的修养比不上.
第二是缘分,孔老夫子当年的学生,我们在传记上看到有三千人,弟子三千;传人,传法的人,学生,七十二个人,那这个影响多大!这是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国这些大儒都没有这么多学生,没有这么多成就的学生.成就学生当中,有个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了.甚至于许许多多学生真正有成就的,一个人、两个人.夫子七十二个人,担当得起万世师表.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不说其它的人,就是常随众里头,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比夫子多.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有成就的,都是世尊的传人,就像夫子七十二贤人一样.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什么地位?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从弟子当中显示老师的大德、大智、大能,这才值得人尊敬.
人做恶做善最重要的要看它的影响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了凡先生讲,人做恶、做善,最重要的要看它的影响,这个论功的厚薄、罪的大小.它影响的范围很小,影响的范围时间很短,他行善,这个善小,不大;他做恶,恶也小,也不大.如果他做的事情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他这是好事,那是大善,他是做的恶事,那是大恶.要论影响,不论当时!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晓得我们做这一桩事情对社会、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不孝顺父母,就现前而论,小事,这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从影响上来说,这是你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不孝顺父母,影响到许许多多年轻人看到的时候,看到我这个样子,我不孝顺,他跟我学,他也不孝顺.我背师叛道,那些人看到我也跟我学,他们也各个背师叛道,罪过从这个地方结罪.换句话说,你影响的人愈多,影响的时间愈久,你的罪就愈深.你堕落在地狱,什么时候能出地狱?你的影响力完全没有了,世间人把你遗忘掉,你就能出地狱.这个你要记住!如果你的毁谤、你的胡作妄为,你要是把它做成录音带、录相带,做成光盘,这是你的罪证,你堕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你这些证据在这个世间统统消失了.还有一片在,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地狱,你说可怕不可怕?
在古人的时候,没有这些东西,著书,你这个书流通在世间,只要有一本在,影响让别人读了这个起了邪思邪念,变成自己邪恶的行为,你不能离开地狱.这个世间,那些书一本都没有了,完全消失,你才能出离.现在印刷术方便,有没有想到这桩事情?言行不谨慎,产生负面的影响,这还得了,麻烦大了!有一个人效法你的邪知邪见,邪作邪行,你那个罪案立刻就发作,就好象病一样,又发作了.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才知道造作的时候不以为意,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常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他们这些人示现在世间,都是给社会人做好榜样的,都是来帮助众生觉悟的,绝对不会让众生产生负面的想法、看法,不会.他可以做出负面的,但是众生的想法、看法是正面的;如果众生没有这个能力,他绝对不会示现负面的.可是这个示现,难知!为什么?菩萨度这一个人,要示现负面的,他会觉悟,这个人得度了.另外在旁边看的人,他看错了,他变成负面的;菩萨是度这个人.这是我们学佛最艰难的一个关卡,很不容易突破.就是在读经的时候我们也常常看到,所以你一定要前后仔细看清楚,这几句话佛是对什么人说的?这个人是代表世间哪一类的人,你得看清楚,给他讲的!哪些话是针对我讲的,哪些话是对你讲的,这是大学问,这个不简单.
因此,佛在大经大论里面才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要是没有人讲,即使世间最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也没有办法理解,愿解如来真实义,他做不到.那要什么人来说?契入境界的人,不是契入境界的人,他不知道.今天契入境界的人有几个?你到哪里去找?这就变成可遇不可求.实在求不到,怎么办?这个世间人我找不到,找古人.古人,祖师大德,那是靠得住的,无论哪个宗派的祖师大德,你找一个跟他学,你会成功.
透视所谓“好人无好报”
世法里面讲善、恶、无记,这个好懂.中国古圣先贤讲得很多,儒家讲、道家讲,「种善因,得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古德告诉我们,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造作恶业,造作不善业,但是他所受的是好的果报.好像在这一生当中他没有受到恶的果报,生活很富裕,地位也很高,他造种种不善,这什么原因?佛在经上常讲,他过去生中积的福大,虽然造作恶业,恶业折福,折是什么?打折扣,已经折了很多,他还有余福.十分的福报,因为造作一切恶业,就算是折掉了八成,他还有两成;他的两成福报比一般人还是要殊胜,这么个原因.
另外有一种现象,这个人一生好人,心好、行也好,但是一生贫穷,甚至于短命,或者遭到意外灾害.我们一般人看到:你看好人,好人没有好报,因果报应是假的!你看错了.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因果通三世,他这一生所受的果,是前生种的因不善.但是这一生心善、行善已经改善很多了,改善很多还敌不过他的余恶,所以他还是要受恶报.佛这个道理讲得透彻!
儒家也讲,但是我们听了之后,总觉得还有一点勉强,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透彻.儒怎么讲?一个人无恶不作,还是做大官、享大福,儒说这是「祖宗余力」,就是祖宗的福太厚了,享他祖宗的福.一个人心善、行善最后没有善报,他的果报非常不好,儒家讲是他祖宗造的罪业造得太多了.所以他的后人虽然心善、行善,还是没有办法敌他祖宗的罪过.儒这样讲法,总算是说出一个道理出来了,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令人心服口服.
所以一定要知道,凡是碰到障碍了,马上要回过头来反省,把障碍的原因找出来,还是要自己把这个原因消除,障碍就没有了.这个人跟我不合作,看我不顺眼,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让他改善对我的态度,不可以对立.双方要都觉悟,这是菩萨道.纵然对方不觉悟,我觉悟,那你要用长时间来感化.他对我有成见,我对他没有成见;他对我态度不好,我对他态度善好.他在这一生都不能回头,都不能觉悟,都不能改善对我的态度,他临终的时候会明白.临终时候他想想这一生跟许许多多人接触,哪个人真心对我,哪个人是用虚情假意对我,他明了.纵然这一生死了他都没有觉悟,来生会觉悟,后生会觉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以真诚,以平等,以仁慈厚道之心,永恒不变,对人谦虚恭敬,这是必要的.自己姿势要低,才能得到大家互助合作.自己姿势太高了,别人看到你害怕、畏惧,想替你做事情,不敢.为什么?小不如意,脾气就发出来了,别人对你是敬而远之,不敢替你做事情.为什么?怕有一桩小事让你心里不如意,你就会大发雷霆.如果你有这些习气,你要知道,一般人怎样对你?对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那你很苦很累,什么事情你都一个人做,没有人敢帮助你;不是人不愿意帮助你,很多人愿意帮助你而不敢帮助你.自己要反省,要觉悟,要改过!
一个事业成功,大家的功德,好!不能说这个工作是我一个人做,功劳是我一个人的,这个太自私了,心量太小了.我这一桩事情做得很好,大家做的,功劳归功于大众;做得不好,责任一个人来担负,这个人是英雄豪杰,这不是凡人.所以常常想到,佛为什么无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