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 少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8:57:12
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少一点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少一点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少一点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

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 少一点
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
少一点

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 少一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ps:希望能帮到你喔!

有一回邓小平下乡考察,去爬一处大山,爬到山半腰,邓小平大概是累了,就问半路上下山的老婆子:“老人家,问你一下,离山上的庭子还有多远。”老婆子不知道问话的是邓小平,她漫不经心的回答:“往前走。”然后就下山了。邓小平和陪同人员爬到了山上的庭子,一群人坐着休息。这时从山下气喘呼呼的爬上一个老人,就是刚在邓小平向她问路的那个老婆子,她一上庭子,朝着邓小平就要跪拜,邓小平赶紧让工作人员把她栏住了。人们给老婆...

全部展开

有一回邓小平下乡考察,去爬一处大山,爬到山半腰,邓小平大概是累了,就问半路上下山的老婆子:“老人家,问你一下,离山上的庭子还有多远。”老婆子不知道问话的是邓小平,她漫不经心的回答:“往前走。”然后就下山了。邓小平和陪同人员爬到了山上的庭子,一群人坐着休息。这时从山下气喘呼呼的爬上一个老人,就是刚在邓小平向她问路的那个老婆子,她一上庭子,朝着邓小平就要跪拜,邓小平赶紧让工作人员把她栏住了。人们给老婆子让了一个位置坐,邓小平坐在那边说了一句:“又不是拜菩萨。”

收起

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被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的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全部展开

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被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的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收起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

全部展开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酷爱读书、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她们坐好,自己则站在她们对面,学着课堂上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在腰部,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不仅如此,年少的邓小平还表现出了过人胆识。
在邓小平家附近,有两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这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的。当地老百姓对它十分敬畏,谁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来祸灾。
有一天,邓小平和村里的一群小伙伴玩耍到这里,看着巨大的石乌龟,他眼珠一转,招呼小伙伴们:“我们爬到乌龟背上去玩好不好?”别看小伙伴们平时都挺听从邓小平的,可这时却吓得纷纷往后退着说:“我可不敢,听大人们讲,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会生病的。”可邓小平却坚决不信这个邪,他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果然,邓小平在小伙伴惊恐的眼神中爬了上去,并高兴地对站在下面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说:“真好玩真好玩”后来小伙伴们看邓小平也没招来什么病灾,也纷纷大着胆子,爬上去玩耍。
这不信神、不信鬼、破除迷信的行为,也算是邓小平童年时代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吧

收起

1.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
2.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

全部展开

1.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
2.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收起

邓小平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领导我们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国人民爱戴他,感谢他,怀念他。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没有邓小平同志, 中国就...

全部展开

邓小平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领导我们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国人民爱戴他,感谢他,怀念他。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没有邓小平同志, 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值此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特别策划了百集大型文献电视片,以此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伟人。
邓小平的故事
1909年邓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13年,9岁的邓小平在一次父亲的谈话中知道中国落后腐败,因此被外国欺凌。从那以后,年纪轻轻的邓小平就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拯救祖国。在邓小平的童年里,还帮助过不少亲戚朋友,深受大家的拥护与敬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飞快,邓小平已经成为一位志向远大的青年了 。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创造 ,便到上海学习,拯救懦弱的祖国。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县城西北考棚巷的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8年夏,14岁的邓小平结束了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近4年的学习生活,随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小小的广安也成立了“学生爱国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近因吾国外交失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希同胞转相劝勉,或助以言论,激励民气,而图救我国危局。”紧接着,罢课运动,上街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层出不穷。在慷慨激昂的公启中,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耳闻目睹的事实使邓小平爱国、爱家的种子在心底深处萌芽了。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对于这位弱冠少年而言,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1976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中国向何处去? 在北京西山的一幢小楼里,沉寂了多年的邓小平与前来的叶剑英紧紧拥抱在一起,说出了心里话,再也不能等下去了,要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必须横下心来搞经济建设。 几经周折,邓小平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首先选择科学教育战线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将十几位有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老教授、专家从各劳改地请到了北京饭店,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做出了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与教育的春天。 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邓小平因势利导,抓住这个契机,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他的领导下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的伟大历史转折。 邓小平大力支持农民联产承包、鼓励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大胆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1990年,邓小平来到上海,做出了开发浦东经济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初,他又到南方各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收起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

全部展开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
精神:热爱人民
红薯的故事
1931年的一个夏日,一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年轻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大步朝前走着。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使瑞金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壁铜墙。”邓小平说。
当时的瑞金已经完成了土改工作,可是分到土地的农民究竟生活得怎么样呢?邓小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一天中午,邓小平来到了村子里。当他走进农民黄木生家时,看到他们一家人正在吃着野菜红薯拌饭。
“老黄,秋粮刚刚收下来,你们怎么吃野菜红薯呢?”邓小平疑惑地问。黄木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邓小平这才知道,黄木生家里虽然分得了三亩地,但都是山田,土质差,又缺水,根本不能种水稻,只能种红薯。然而,即使种红薯,也收不了多少。
邓小平一听就明白了,这里面肯定有人在捣鬼。于是,第二天,邓小平就挨家挨户地调查,惩办了暗中捣乱的地主土豪。随后,他又发动大家重新丈量土地,并按照好坏均分、远近搭配的原则合理分地。这样一来,贫苦农民都乐了。
有一段时间,前线用粮紧张,为了让前方的战士们吃饱,邓小平规定干部们每人节省8到15斤粮食,支援前线。邓小平带头执行规定,经常煮稀饭充饥,等到收红薯时,便常用红薯来填肚子。“心里装着老百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一原则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
精神:临危不惧
血战羊儿岭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于1939年9月开始对我华北八路军根据地推行一种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辅以封锁沟和封锁墙,妄图以此分割、包围、困死八路军。
面对严峻形势,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与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正考虑如何发起一场大战役,以挫败日军的“囚笼政策”,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即八路军投入近百个团与日军作战)。
1940年8月,129师调集了7个团参战。8月22日夜,他们以迅猛之势,向铁路各据点的日军发起进攻,使日军遭受重创。8月31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调重兵对129师所在的晋中地区进行猛攻。
9月2日,邓小平和刘伯承派警卫营长向129师师部附近的羊儿岭高地的指挥员下达了要死守阵地的命令。不料,此时羊儿岭高地已被日军占领。阵地指挥员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各部队向羊儿岭发起猛烈反攻。八路军虽然武器比不上日军,但八路军战士同仇敌忾,英勇作战,前后共发起13次冲锋,一次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面对八路军奋不顾身的气势,日军用飞机进行低空扫射,还对八路军施放毒气,但仍然无法阻挡八路军的猛烈攻击。经过惨烈的血战,羊儿岭高地被夺回。日军又马上组织反扑,但一次次被打退。
这次阻击战从9月2日早晨6时打响,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战斗挫败了日军合围129师指挥机关的企图,掩护了129师指挥机关及各部队的转移,使129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精神:坚忍不拔
“邓小平小道”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邓小平知道,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1970年1月1日,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从今天起,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邓小平说到做到。在停止服药的同时,他加强了锻炼,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每天上午,他步行去工厂,一个来回就是5000步。午睡起床后,他在院子里再走5000步。就这样,60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一天,邓小平走完5000步,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黄文华便问道:“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身体坚持得了吗?”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就这样,邓小平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走路锻炼。久而久之,他走出了两条小路,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
精神:忠心爱国
“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1980年2月12日,是我国农历大年三十。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和外孙萌萌、外孙女眠眠一起来到岳飞的墓地岳王庙。
马上要过年了,小萌萌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要他们到这个地方来。原来,岳飞是邓小平从小就熟知的抗金名将,他十分佩服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邓小平带萌萌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岳飞的浩然正气,教育他要从小热爱祖国,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在岳王庙的正殿,邓小平满怀深情地给萌萌讲起了岳飞的故事。邓小平牵着小萌萌的手,默默地围着岳飞墓转了一圈,然后,他们来到了幕道边上的铁栅旁。铁栅内,是谋害岳飞的秦桧夫妇等四个奸臣的跪像。邓小平用手指着几个奸臣说:“英雄总是被后人怀念,坏人却总是被后人所唾弃。”接着,他给小萌萌念起了门柱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邓爷爷语重心长地对小辈们说:“这对联写得好,我们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才是啊!”
精神:自强不息
“中国不能再落后了!”
1986年3月,邓小平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盯着书桌上的一份报告,正在沉思。这是我国4位资深科学家的呼吁:“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不能再落后了”!邓小平拿起笔,毅然在报告上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1986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是一个直接决定中国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宏伟计划,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大国地位的重大决策。
发展高科技离不开优秀人才。于是,邓小平听取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关于培养博士与博士后的介绍。随后,邓小平明确了要培养博士后的意见。接着,中国逐步建起了一套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
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很快让中国企业受益。广东有一家空调器厂曾从日本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双方合作较为顺利。后来,该厂向日本方面提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时,遭到日方断然拒绝。于是,这家厂只能请“863”计划的专家帮助解决难题。在专家组的支持下,工厂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生产线。这样一来,日本厂商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该厂合作。一位国家科委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国际技术合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珍珠换玛瑙。没有珍珠就不可能得到人家的玛瑙。
精神:无私奉献
“一位老共产党员”
1992年5月16日,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是受一位老人之托,来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留下3000元钱后,他们转身就要走。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经过多方查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一位老共产党员”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到了秋天,这位“老共产党员”又向“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把这5000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不久,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这样写道:“邓爷爷,您的工作多忙呀,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山区里的娃娃。我们感到,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很近很近。”
精神:开拓创新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在国际上有着独特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为全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发展却面临着窘境。怎样使上海再造辉煌,这是摆在中国政治家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以开拓创新的眼光果断地作出决策。在设计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蓝图时,他把目光移向了上海,他要把上海引上新的发展之路。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在上海连续过了七个春节,在此期间,他作了实地考察,并多次作了指示。
1990年3月,邓小平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开发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喜人的成果:有20多个中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在浦东落户;有180多个外资项目被批准,总投资8亿多美元;内资企业新建700多个,总投资9亿多元人民币;十大市政工程陆续动工,投入资金140亿元人民币……
1992年春,邓小平南下视察,再次来到上海。在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成就后,他明确指出,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今天,上海这张王牌正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也将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精神:实事求是
白猫与黑猫
邓小平家中挂着一幅《双猫图》。图中的一只猫浑身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双猫图》的上方,是几行遒劲有力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幅图是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反映了邓小平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观点。“猫论”言简意赅,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形式必须反映内容,手段必须服从目的,这个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邓小平的治国谋略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邓小平强调各个国家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收起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79年的春天,他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

全部展开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79年的春天,他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植树节那天,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各地都先后留下邓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身体力行,坚持了11个春秋,一直到他85岁高龄,古今中外很少有这样的人。
如今,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收起

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被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的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全部展开

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被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的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

收起

戒烟趣闻之一: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该书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高度评价,也介绍了他在与邓小平会见中,反映邓小平性格与特点的一些趣事。
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我谈到香港问...

全部展开

戒烟趣闻之一: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该书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高度评价,也介绍了他在与邓小平会见中,反映邓小平性格与特点的一些趣事。
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我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戒烟趣闻之二:
邓小平戒烟的趣事还有一例: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天下午,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邓小平投过票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便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吸起来。坐在台下大厅中间的一位代表看见了,便对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代表说:世界无烟日刚过,全中国全世界都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小平同志为什么烟瘾这么大,开大会还吸烟呢?于是商量后决定向邓小平提出意见。
不一会儿,主持大会的宋平手里出现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宋平看过字条后会意地递给邓小平。
邓小平看了看,笑着赶快把正在吸着的烟熄灭了。
此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吸烟。
事后,那位全国人大代表,一提起他在人民大会堂给邓小平写字条提意见的事,逢人便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认真地接受我们的意见,真使我们非常感动。”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
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他,就是邓小平。
当儿子诞生后,邓绍昌似乎看到了一线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像先祖那样建功立业,希望儿子能超过先祖成为“贤才”、“人圣”。
按照邓家辈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属“先”字辈。
“邓先圣”——这个给予刚刚落地的婴儿的名字,饱含着邓绍昌的苦心的希冀。
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16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1919年下半年,邓小平离开家乡,从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挂念,辛勤的劳作和对远在异国他乡儿子的长久思念,终致积劳抑郁成疾,于1926年过早辞世。
邓绍昌在外面也很宽容和善,在家里却很严厉。他对子女们尤其严格,近乎苛求。邓小平在协兴小学堂读书时,有一次学业考试,因为连续几天生病没有能去上课,考试成绩列在第二名。邓绍昌闻得此事,异常生气,回家后将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直到邓小平的祖母出来解围才罢手。
从邓小平祖上的脉络可以看出,无论是邓氏家族的家庭遗风,还是父辈们的前瞻预测和把握大局的能力,都给了邓小平很大的影响。
在邓小平断奶以后,祖母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睡觉时祖母常把他搂在怀里,一边用手轻轻地拍着,一边哼着广安的儿歌:“月儿弯弯照楼台,打个呵欠瞌睡来,瞌睡虫,我的乖乖,哎哟哎哟。瞌睡虫,我的乖乖……”一天又一天,小平都是在奶奶的儿歌中酣然熟睡的。
1909年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邓时敏有子无孙,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用以招收邓族子弟教经读史,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拨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
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认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小小孩童,怎么能“先圣”呢?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那时的私塾,进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一类;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即读书、习字和作文。
邓小平在翰林院子读了一年多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邓绍昌又将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整个学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算术、修身、体操等。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思想激进、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
在北山小学堂期间,邓小平还有过一次“偷钱”的经历。一天放学的路上,发现一位同学正哭得伤心,他询问原委,原来同学的妹妹重病在家,家里贫穷,无钱医治。怎么办?小平心里盘算着回到了家。第二天一早他迫不及等地塞给那位同学5个银元,嘱咐他快拿去给其妹妹治病。
这一笔钱在当时可以买500斤稻谷,是邓小平从父亲那里偷来的。其实这时邓小平家也不是特别宽裕,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蚕撑着。不久,邓绍昌便发现丢了钱,气愤地把全家召集起来查问,当得知是小平所为时,邓绍昌操起一根竹片怒打。后来母亲知晓儿子拿钱的原因后,心疼地把儿子搂在怀里。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县城西北考棚巷的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此建筑原系清代紫金精舍书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广安人蒲殿俊于光绪三十年以紫金书院为主体,将培文、渠江、甘棠书院并入,建立了广安县高等小学堂。
邓小平被分在12班,其班主任老师是位清末秀才,名叫李腴膏,古诗词功底甚为深厚。教理科的老师是上过几天洋学堂的曾树森。小平同班同学李再标出身于广安一个富商家庭,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重病不起,读了不少旧书的李再标认为只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母亲吃,便会治好病。母亲病日重,李决定割肝尽孝,邓小平知道后厉声喝止:“肝子是药吗?你怎么活命?”新学堂讲求科学,相信科学,小平陪同李再标请医生给其母亲看病,结果,肝未割,其母亲倒康复了。
1918年夏,14岁的邓小平结束了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近4年的学习生活,随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这原是清朝进行科举的考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县立中学堂。在这里,邓小平接触了数、理、化等新型教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小小的广安也成立了“学生爱国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近因吾国外交失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希同胞转相劝勉,或助以言论,激励民气,而图救我国危局。”紧接着,罢课运动,上街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层出不穷。在慷慨激昂的公启中,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耳闻目睹的事实使邓小平爱国、爱家的种子在心底深处萌芽了。
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对于这位弱冠少年而言,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

收起

1.记念邓小平诞辰百年的记录片资料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邓小平下乡考察,去爬一处大山,爬到山半腰,邓小平大概是累了,就问半路上下山的老婆子:“老人家,问你一下,离山上的庭子还有多远。”老婆子不知道问话的是邓小平,她漫不经心的回答:“往前走。”然后就下山了。邓小平和陪同人员爬到了山上的庭子,一群人坐着休息。这时从山下气喘呼呼的爬上一个老人,就是刚在邓小平向她问路的那个老婆子,她一上庭子,朝着邓小平...

全部展开

1.记念邓小平诞辰百年的记录片资料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邓小平下乡考察,去爬一处大山,爬到山半腰,邓小平大概是累了,就问半路上下山的老婆子:“老人家,问你一下,离山上的庭子还有多远。”老婆子不知道问话的是邓小平,她漫不经心的回答:“往前走。”然后就下山了。邓小平和陪同人员爬到了山上的庭子,一群人坐着休息。这时从山下气喘呼呼的爬上一个老人,就是刚在邓小平向她问路的那个老婆子,她一上庭子,朝着邓小平就要跪拜,邓小平赶紧让工作人员把她栏住了。人们给老婆子让了一个位置坐,邓小平坐在那边说了一句:“又不是拜菩萨。”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不简单,多少年来,因为受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人们总是把当官的当神、当菩萨拜。人们只会山呼万岁,膝盖也跪拜出了惯性,不跪脚就会痒痒,这也是许多人追着当官的跪的原因。历世历代的皇帝官员就是这么被跪成权威,拜成神,这些神又反过来成了镇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五四以为,新文化运动主张破除封建迷信,反对的就是人的奴性和专制的权威。经过五四,中国人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进步。邓小平做为中国新的领导人,其作风的朴实也令人称道,当人们要跪拜他时,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菩萨,自己和大家一样都是人,所以他禁止人们象拜神一样拜他。这样的作风是难能可贵的,也许有的人会把这个机会当做是数立自己权威的有利时机,但邓小平没有这么做。
2.1909年邓小平5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了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13年,9岁的邓小平在一次父亲的谈话中知道中国落后腐败,因此被外国欺凌。从那以后,年纪轻轻的邓小平就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拯救祖国。在邓小平的童年里,还帮助过不少亲戚朋友,深受大家的拥护与敬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飞快,邓小平已经成为一位志向远大的青年了 。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创造 ,便到上海学习,拯救懦弱的祖国。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县城西北考棚巷的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8年夏,14岁的邓小平结束了在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近4年的学习生活,随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小小的广安也成立了“学生爱国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近因吾国外交失败,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希同胞转相劝勉,或助以言论,激励民气,而图救我国危局。”紧接着,罢课运动,上街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层出不穷。在慷慨激昂的公启中,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耳闻目睹的事实使邓小平爱国、爱家的种子在心底深处萌芽了。踏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对于这位弱冠少年而言,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了。
陆铿是香港著名记者,曾多次访问北京,并与邓小平会见。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受到了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书中写到:邓小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说话不绕山绕水,开门见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当谈到香港问题时,他就说,到期收回,不是单收回九龙,而是像广东人说的“办烂”,并向在座的邓颖超和方毅解释,“办烂”就是统统收回的意思。而且说,收回之后,制度不变,可以告诉在香港的亲戚朋友放心。表现得很干脆。邓为人豁达,看得开。已经确认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因此美国香烟广告都要同时刊出有害的声明。邓小平很诚恳地表示: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烟。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烟而缩短寿命,也只好认了。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1976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中国向何处去? 在北京西山的一幢小楼里,沉寂了多年的邓小平与前来的叶剑英紧紧拥抱在一起,说出了心里话,再也不能等下去了,要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必须横下心来搞经济建设。 几经周折,邓小平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首先选择科学教育战线作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将十几位有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老教授、专家从各劳改地请到了北京饭店,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做出了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与教育的春天。 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邓小平因势利导,抓住这个契机,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他的领导下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的伟大历史转折。 邓小平大力支持农民联产承包、鼓励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大胆提出“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1990年,邓小平来到上海,做出了开发浦东经济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初,他又到南方各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收起

、邓小平童年生活点滴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

全部展开

、邓小平童年生活点滴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酷爱读书、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她们坐好,自己则站在她们对面,学着课堂上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在腰部,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不仅如此,年少的邓小平还表现出了过人胆识。
在邓小平家附近,有两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这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的。当地老百姓对它十分敬畏,谁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来祸灾。
有一天,邓小平和村里的一群小伙伴玩耍到这里,看着巨大的石乌龟,他眼珠一转,招呼小伙伴们:“我们爬到乌龟背上去玩好不好?”别看小伙伴们平时都挺听从邓小平的,可这时却吓得纷纷往后退着说:“我可不敢,听大人们讲,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会生病的。”可邓小平却坚决不信这个邪,他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果然,邓小平在小伙伴惊恐的眼神中爬了上去,并高兴地对站在下面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说:“真好玩真好玩”后来小伙伴们看邓小平也没招来什么病灾,也纷纷大着胆子,爬上去玩耍。
这不信神、不信鬼、破除迷信的行为,也算是邓小平童年时代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