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10:47:24
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见一位总监大人这么答的:1、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史为什么与宗教密不可分?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史所

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
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

欧洲中世纪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点
见一位总监大人这么答的:
1、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史为什么与宗教密不可分?
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史所以和宗教密不可分,是因为中世纪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政治体制.宗教教会完全深入到世俗社会中间.
中世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济、文化乏善可陈.一般的历史学家对欧洲中世纪评价不高,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2、是宗教束缚了社会发展吗?
历史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当时的宗教束缚了社会发展.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对人性的束缚和教会政治的腐败.
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从这点出发而建立的社会政治法律结构也是专制和野蛮的.完全是用来维护教会神学的利益.比如布鲁诺和哥白尼,人们都知道他们在天文学上有杰出贡献,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研究的初衷,不过是为了通过对现实的研究证明上帝的伟大.实际上他们的结论也是这个.即使这样,教会也不能容忍,用死亡对付他们.可想而知,当时教会对人的禁锢到了什么程度.当然后来教会为他们平反了.
教会的腐败表现的推行“赎罪券”上.这个我不多说.因为连教会自己也不否认.同时教会对社会的这种无止境的索取,造成了社会经济逐渐萎缩.比较近的一个例子是西藏,据历史统计,西藏地区在唐时人口在千万以上,随着政教合一体制的不断强化,到近代时,其人口只有唐代时的十分之一强,一百多万人.
3、在中世纪后期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
实际上更准确地说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政教分离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中世纪后期开始的商业贸易活动使一部分商人迅速致富.这部分人开始要求改变社会地位.这时的目标已经直指当时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而另一方面,这种致富的过程又使的人们看到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性开始得到张扬.
人性的光辉开始普照西方的世俗世界的标志可以用两位大师的作品来代表.一是达芬奇的《蒙娜利莎》,一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即使在歌颂神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人的形象,也是以低贱的、肮脏的形象出现.而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把人作为正面表现和歌颂的题材,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举动.是对教会的极大挑战.
随后在政治上提出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主张.政教合一的社会于是解体了.社会开始了进步.
4、路德教与天主教在教义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在教义上并没有原则的不同,因为路德教同样承认《圣经》是他的根据和教义.
路德教与天主教的分歧在于如何与上帝沟通上.天主教认为只有天主教是教徒与上帝沟通的唯一媒介.信徒的祈祷是通过天主教转达给上帝,而上帝的执意通过天主教转达给信徒.而马丁路德则宣称“每个信徒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解释《圣经》”.这是对天主教权威的最大挑战.或者说是最根本的分歧.因为如果每个信徒都可以自由解释《圣经》,教会的地位就下降了,教会的钱也就收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