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墓 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三王墓 小说反映了哪几种传统的文化特征?艺术上有什么特点?-------------------------------------------------------------------------------------------------------附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0:54:02
三王墓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艺术特点?三王墓小说反映了哪几种传统的文化特征?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三王墓 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三王墓 小说反映了哪几种传统的文化特征?艺术上有什么特点?-------------------------------------------------------------------------------------------------------附原文
三王墓 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
三王墓 小说反映了哪几种传统的文化特征?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
附原文: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②,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③,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④,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⑤:"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⑥,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⑦,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⑧.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⑨,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⑩.入山行歌(11).客有逢者(12),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13).客曰:"不负子也(14)."于是尸乃仆(15).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16)."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17),踬目大怒(18).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
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19),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20).
-----------------------------------------------------------------------------------------------------------

三王墓 反映了什么传统文化特征 艺术特点?三王墓 小说反映了哪几种传统的文化特征?艺术上有什么特点?-------------------------------------------------------------------------------------------------------附原文
《搜神记》是东晋干宝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之说,作品多见阴阳术数.《三王墓》可说是其中很独特的一篇,除了煮赤之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这
一情节略有怪异外(另有楚王梦一儿欲报仇一事,在情理上还讲得通),其余情节却与其它篇章大大不同.
我一直很奇怪,干宝为什么要把《三王墓》收进《搜神记》.现在才隐隐明白,原来干宝的意思也许是侠之大者,与神无异.
《三王墓》作为古文之经典,应该很多人都读过.
讲的是楚国时干将莫邪(又有人认为干将莫邪应该是两人:干将为夫、莫邪是妻.
连鲁迅都做如是观.结合上下文,我以为干将莫邪应是一人)为楚王作剑,三年铸得雌雄剑,只将雌剑与楚王,被楚王所杀.莫邪子名赤,长大后取得雄剑,欲报父仇不得.道逢一客,客谓:“
闻王购子头千斤.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仇.”
赤竟毫不忧郁地把自己的头割给了毫不相识的“客”.而客也果不负言,把赤之头献王,并要楚王煮赤之头.赤之头三日三夕不烂,楚王伸头去看,被“客”把头割下来,掉进了汤锅.“客
”随即将自己的头也割在汤锅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于是只好把三个头埋在一起,称“三王墓”.
现在很多人受鲁迅《铸剑》的影响,对干将莫邪关注更多,而窃以为这篇文章中的真正主角应是“客”.
“客”的身上可说集中了侠之大者的大义.
“客”与赤并不相识,但却赴死为赤报仇.单这一节,就是不愧为侠“客”.
(赤自刎而报父仇,也可称为侠,但鉴于出发点并不高尚——为报父仇,所以只能归于侠之小者.搁到今天,大家看到赤自刎一节,可能不禁要为他捏一把冷汗:如果“客”失言怎么办?或者“客”根本就是楚王派来的呢?
——赤能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识,给他个“侠”的称号,也算名至实归)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是侠之所为.而明知必死而行侠仗义,对方更是一国之君王,不能不说“客”之所为比一般的侠更高出一筹.
我想,如果说“客”帮“赤”报父仇,最初是因为打抱不平,敢帮弱小与强权做斗争的英雄气概使然的话.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赤”自刎这一壮举,让他有惺惺相惜之感.英雄惜英雄,所以慷慨赴义.
“客”之所为,不离一般侠的乖张:竟要赤割下自己的头,作为向楚王报仇的工具!在浅见如玫瑰水手看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这里也表明了“客”之高明处:除了武功高强(文章虽然没有明写这一点,但从客“以剑拟王头”的“拟”字表明的剑法的准确度和麻利劲儿,可以想见端倪),“客”还具有普通侠所不具备的智慧:楚王作为一国之君,
又明知有人要杀他,一定戒备森严,绝难接近.以赤之头献之,一方面可以接近楚王,
一方面又可以让楚王放松警惕.而“客”要楚王到汤锅边的那一句:“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透出的睿智也令我忍俊不禁:“客”算掌握了人都爱拍马屁的弱点,言煮了三天三夜的头也经不住您老
一看,您一看呀,它不烂都得烂!
如果我是这楚王,虽然作为一国之君,平时高帽子戴惯了,但这样新颖的高帽子倒是第一回听说,也会忍不住要上当,以为只要把自己威严的眼光往赤的头上看一眼,它就得象中了原子弹一样土崩瓦解!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客”杀人的艺术性:不光要把你杀掉,还要把你的头和俺们的头放到一起煮,彻底消灭楚王一国之君的威严!同时让咱们也享受王的待遇(最后三人的头葬在一起,合成“三王墓”).
读《三王墓》时,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干将莫邪、赤都有姓名,而作为主角的“客”
竟然无名无姓呢?既然《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作者完全有理由给他起个响亮的名字,好名垂青史呀!
但回头一想,我又不得不佩服干宝塑造侠之大者的苦心:古之侠者,虽然行事乖张,却爱虚名.做些个“侠”事,惟恐怕人不知道,偏要做得轰轰烈烈.而《三王墓》中的“客”,却完全跳出了这些“小侠”见识,
只为“义”,不为“名”
了.即使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依然姓名不为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