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9:46:35
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

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岳飞和戚继光的英雄事迹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字鹏举,谥武穆.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的时候,岳飞再次投军.
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很快升为秉义郎.后来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请求收复失地,被驳回且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被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诛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
其七世祖为河南卫辉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时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五世祖戚斌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经六世至戚继光.
戚继光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二十五年,分管屯田.
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
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
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
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
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
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
戚继光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
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
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
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
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
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
戚继光
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
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
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1]
戚继光 - 个人荣誉
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
誉为“戚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