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5篇语文摘抄5篇表表现人性真、善、美的文章.不能太短答好了就给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6:18:53
求5篇语文摘抄5篇表表现人性真、善、美的文章.不能太短答好了就给分
求5篇语文摘抄
5篇表表现人性真、善、美的文章.不能太短
答好了就给分
求5篇语文摘抄5篇表表现人性真、善、美的文章.不能太短答好了就给分
临沂市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上帝的宠儿
——东施新传
我,东施也,以丑名垂青史.但千百年来,我一直过得很郁闷,很不爽呀!
话说自从那年那日,我学习邻家美眉西施皱眉捧心、病歪歪的样子后,被时人嘲笑了一番,还原创了一条成语“东施效颦”送给我后,我就足不出户,整天以泪洗面.(但是,尽管我茶不思,饭不想的,倒也没见消瘦下去.)我就不明白,西施病成那样,臭男人们倒是我见犹怜,大发慈悲和男子汉的英雄情怀呢.我呢,只不过稍微学习、模仿了一下,为何引发众多的不满和讽刺呢?我知道,因为我生了一张丑陋的脸蛋,郁闷之极!我不禁要责怪父母的粗心、责怪上帝的不公了,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一定是走了神,不然我的五官为何这样粗糙和错位!
我一定要找上帝算账!强烈的思想占据了我的心,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去找上帝评评理,找回我失去的一切!
等待了千百年,我终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飞到上帝的“安乐宫”去.上帝的家园可不是一般的美丽,难以用笔墨形容!我虽然妒忌羡慕,可也无心留恋,直奔“极乐殿”去.咦,那个坐在花园中闭目养神的老头儿是谁呀?,就是上帝!于是,我整整衣衫,走上前去,咳了一声,说:“上帝老爷,你倒也悠闲自在呀!,怎么不去民间体察疾苦呢?我,东施,因为你的疏忽,长成这副模样,受尽的人们的白眼和嘲笑,你要为我做主呀!”说着,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上帝睁开了双眼,微笑着看着我,倾听着我的诉说.等到我的控诉一吐为快后,他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我可怜的孩子呀,这么多年来,你都生活在众人的眼光里,你失去了自我,同时又编织自我束缚的牢笼,你从来没有从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呀!”接着,上帝又缓缓说道:“万物生于世间,自有它的价值.你看,这花园中,小草没有鲜花美丽,可是要是没有了小草,鲜花的美丽就凸现不出来.你呢,不要模仿别人,不要羡慕别人,赶快走出这个自我小天地,找找你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人,为世人服务,你会收获到人们应有的喜爱和尊敬的!”说完,上帝挥挥衣袖,又闭目养神去了.
我听了上帝的一番话后,愣在了那儿……
从上帝那儿回来后,我反省了自己,审视了自己.我,拥有健壮的身体,有的是力气,于是干完了自家田里的活儿,还可以帮助邻居李奶奶家一把;我,拥有婉转的歌喉,唱歌的时候,既愉悦了自己,还给劳动的人们以快乐的享受,啊,我还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我,拥有明亮的眼睛,我做的女红,绣出的花朵可以吸引蝴蝶飞舞,入围国际大奖……
哈哈,我笑口常开,我走出了自我小天地,受到了各家媒体的采访,我不再是丑的代名词,我是个性的化身,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这天,我收到了来自天庭的贺卡:“你是我的宠儿——安琪儿之东施,祝贺你!”
名师点评:
读完这篇考场佳作后,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要掩卷深思,值得品味.
本篇作文采用故事新编法表现话题,不能不说是小作者的一次大胆的创新,而且是成功的.文章通过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施效颦”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编织东施因容貌丑陋而苦恼与愤激,以致要找上帝质问,后受到上帝的点化与启发,反省自己,走出自我束缚的小天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形象生动的阐述了话题要表达的内涵.小作者穿越时空,想象奇特,化用故事而又不落窠臼(上帝的形象没有神圣感而很富有人情味儿);小作者善于铺陈,极力渲染东施的苦恼与不平,为下文的情节变化蓄势.文章语言如“原创”、“美眉”“神舟十号”等幽默生动,极富时代特色.
2009北京中考作文范文:
一. 生命并没有结束
三舅其实不是亲的,和妈妈同村同姓同辈份而已,自家排行老三,妈妈便让我喊他三舅.
第一次来北京打工,我家就成了的他的落脚点.第一次见他时是在假期,印象特别深刻,五十多岁的样子,身材虽很高大,但和土不土洋不洋的小平头、贼亮亮细眯眯的小眼睛有些不大搭调,穿着还算体面,可黑黄黑黄的皮肤散发出的汗臭味或是泥土味或是火车厢味实在让我望而却步、闻而息鼻.碍于面子而且又听妈妈说姥爷在老家时都是他给照顾的,我便到客厅礼节性地打个招呼就匆匆回到了自己的卧室,打招呼也没有喊他三舅,就是笑一下而已.
在卧室里仍然听得见他和爸爸的高谈阔论,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是农田耕种都是机械化了,闲不住想来城里找点事做,自己什么活都干得,能吃苦类的自报家门,因嗓门大,声音震得房子都有回声,我只得用高谈阔论来形容了.
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现在农村可好了,诚挚地邀请爸爸妈妈和我有时间去农村玩去,我暗想着:农村好干吗自己还跑到城市里来呢!吃饭间听他一个劲地喊爸爸、妈妈分别是“姐夫”、“姐姐”,我心生纳闷,小声问妈妈才知道他还不到四十岁.真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可也从他的话里得之,他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儿,也在老家读书,而且成绩非常好,言谈间还可见他的喜悦.当着我的面说别的女孩好,我自是没有心情听了,本也就没说几句话,匆匆吃完就回自己卧室了.
下午出去他就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活,爸爸劝他多考虑几家,先在我家住着,不急着上班,他不肯,说活还可以,能做,而且一个月上满工一千呢!晚上他就带着铺盖要去工地,妈妈挽留他在家里住,他憨厚地笑笑,说自己身上脏,在工地上住好些,妈妈嫌他见外,我听见了倒觉得他这一点倒是直爽、实在.
于是就这样算是安顿下来了,也就真的一个月没有见他来过.
又见他便是拿了好多礼物过来,穿着刚洗的衣服,头发和胡须都刚刚理过,身上也好像用香皂刚刚泡过,还散发着那种淡淡的香皂的味.礼物中有我一件是让我有些吃惊的mp3,他一边解释一边又出示了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说乡下女儿肯定喜欢,现在城里孩子流行听这个,就买了两个,一个给我,一个寄回家去.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我虽已有一个,但这可是别人送的呢,我当然高兴地收下了,他也很开心,爸爸妈妈只得替我向他连连说谢谢.然而我没有想他每天十二小时的工一个月才挣一千元钱的辛苦.这是后来想到的,但却已经晚了.
因为一开学,我就把他忘记了,mp3虽然听着,但只记得里面的旋律,去没有细品他旋律里面的三舅的血汗和真诚!
就在昨天,我们都去了他的工地,但是是向他诀别,不过最后一面是无缘再见的了,因为他——我的三舅的面部已模糊的无法辨认了,加班加点的做工的三舅从工地上高高的塔吊下面摔了下来,摔得让我的心异常的疼痛,让我的那个还不知道的表妹的心也会异常的疼痛,因为他送的mp3一直是挂在心的位置.
我再叫的一声三舅,恐是他永远无法听见了,但我相信他将彻底活在我的心中,他的“生命并没有结束”!
二. 怀念并没有结束
怀念胡同里的生活转化成“怀念并没有结束”
愈是感觉到它的珍贵,便愈是常怀念起它,就如我曾在胡同里的生活.
以前,我家住在一个小胡同里,那胡同儿里有很多人家,而且每家之间都离的很近,当时甚至有些反感的拥挤而喧闹的生活,现在却是我最酸楚的常常的怀念.
早上,每当我还在与周公的女儿约会时,就会被后排早起的人给吵醒“呀!大哥,这么早就出去啊!”“恩,是啊,您起的也挺早啊,这是干什么去啊?”“我这不有点事,出去一下!”就这样的话一早晨能听到好几十遍.
中午,想睡会午觉,补上早晨的损失,可刚刚躺下,后排的人们又开起了茶会,谈的不亦乐乎,小到张三李四,大到国家主席,没有什么不能成为他们的谈资.
晚上,即使已经入睡了,却还能突然被谁一声大嗓门吵醒,可能只是因为不知是谁家的衣服忘了收了,好心的人总是不嫌人烦似的.
半年前,我们搬了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谁都不认识,没有了那些烦人的吵闹声,自然也不用打招呼了,这样过了两个礼拜,心里觉得很美.
但是,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似的,突然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说真的,有些声音一旦缺少了,反而倍加显得珍贵了.
比如,谁家电表要是快没钱了,外边就会不止一次的敲窗户提醒你快没钱了,催着你赶快去买电,这种声音对于突然因断电而来不及保存文档的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每当那家人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会满院子飘香,当然,东夹一筷子,西夹一筷子,是免不了的,更可贵的是那家人还会大方的把制作方法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地教给你,直到确信你也能拥有这套独特的烹饪技术为止,这种絮叨对于贪吃的我的一家人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那天,走在路上,忽然,碰上一个以前的邻居,互相寒暄了几句,使我更加怀念以前那个地方了,使我更加地怀念那里的生活了.
其实,怀念也是一种向往.真的,无论到了哪里,我们都应该去缔造这和谐的爱的生活!
09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震撼心灵的一夜》
我再次见到表弟的时候,是在5月底一个周末的黄昏.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T恤,肩上挎着一个大包,手里还提着一个黑黑的大塑料袋,风尘满面,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了.
表弟比我小一岁,住在绵竹某镇.暑假的时候,父亲常带我去伯父那里小住一阵.表弟、他的同学毛子还有我,我们一行三人常常假借复习功课之名,跑到安静的大柏林,坐在宽阔的草坪上装模作样咿哩哇拉地背书,然后将书本扔上天,掏出藏在裤兜的扑克,开始摔扑克.大柏林真安静啊,玩累了,我们躺在草坪的时候,可以听见风过柏林的涛声.晚饭后我们则常常去绵水河歇凉,河坝很大,我们赤脚淌进冰凉的水里,互相追逐,从龙门山脚刮过来的山风,将我们的衣襟和头发吹得飘扬起来.
表弟那时性格是很开朗的,他成绩没有毛子好,姨妈常常批评他,并拿毛子和他作对比.每当这时,他就在一旁冲着我做鬼脸.于是第二天再见毛子的时候,就用昨天的批评要挟毛子给他买一盒冰激凌,毛子就将两手一摊,作痛苦状说,难道成绩好也是一种罪,然后无奈地给我们两人每人赔上一个“伊犁滋”.
那几乎是我暑假中最快乐的时光.
但我快有两年没有见到表弟了.因为中考,初二的那个暑假,在父亲的要求下,我开始在各种补习班里穿梭,而表弟的影子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被我渐渐淡忘.
“5·12”大地震,绵竹是重灾区,刚开始的时候,电话一直打不过去,我们一家人都很着急,后来终于和伯父取得联系,得知他们一家除了房屋倒塌外,人员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伯父和姨妈要参加抗震救灾,无暇顾及表弟,而表弟的学校也已经坍塌,所以要表弟自己坐车来成都,希望父亲能安排表弟在成都暂读.
父亲没有费什么功夫,很快就在我家附近给表弟联系了一所学校就读,而表弟就住在我的房间里.我每个周末从寄宿制学校回家的时候,常常看见表弟坐在台灯底下出神.我给他讲我们学校如何为灾区捐款捐物,他也只是淡淡的回应着,眼神却显得迷离.周末的时候,我带他去游乐园,去肯德基,坐在肯德基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我看见他对着播放灾区新闻的电视节目别过头去.
我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深深压在了表弟的心里.那个周末的时候,我们回去得较晚,经过府南河的时候,他忽然问我:“哥,你还记得毛子吗?”我当然记得的,毛子那头永远都梳不展的卷毛和他那张傻傻的笑脸.“哥,你知道吗?毛子已经死了!”我一下子震在那里,“他当时都已经冲到楼梯口了,忽然又跑回去了,我知道他是为了找我,但他不知道我已经冲到他前面去了,毛子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已经听不清表弟后面的话,只是感觉府南河的夜风吹得身上很冷很冷.
六月中旬,表弟就要回绵竹去了,我已经跟他说好,等我中考结束,就和他一起去看毛子.
【简评】
在众多以地震为题材的作文中,小作者摒弃宏大而空洞的转述,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在静静的叙事中,给人震撼一击.
这篇优秀作文无论叙事还是抒情,都显得很有节制,表现出小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轻就熟;作者在震撼心灵的那一夜之前作了足够的铺垫,使得高潮部分的到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的语言有较大张力,善于留白,比如表弟为什么在看灾区新闻的时候会将头别过去,比如为什么听完表弟的话后,说府南河的夜风很冷很冷,都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解读空间,言尽而意犹未尽.
09年怀化市中考满分作文:《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着他,真恨不得把他大骂一顿,可我怕违反纪律,没敢大吼,就那样凶凶地盯着他.也许是我的样子有点吓人吧,那个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两只手紧紧抱住饭盒,怯怯地瞅着我.见我不作声,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结结巴巴地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从这点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刚入学时,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大姐姐.那个大姐姐比我现在还惨,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脸.我吓坏了,一时间连句对不起的话也忘了说,只是愣愣地站着,等着挨一顿披头盖脸的的臭骂.可她并没有骂我,而是冲我笑笑,问我有没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么感激那个大姐姐呀,甚至还觉得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学校真幸福.
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有点儿可恶呢?我不自觉地眨了眨眼,让笑容绽在脸上,虽然有点勉强.“没关系.”我脱口而出,这下轮到小男孩诧异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没关系,刚才我是吓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真可爱!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里的弟弟.“来,我帮你洗吧!”,我温和地对他说.“不用了.你还是先把脚……”他似乎有点逗,顽皮地看着我那只还泡在水里的脚.“啊!”我立刻抬起了脚.虽有点儿尴尬,但我仍然很开心.回到教室,作业做得出奇的顺利.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是想起来我就充满感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简评】
这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记叙文.这篇作文呈现出以下三个亮点:一是主题深刻突出.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小事,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容易!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相当深刻的.二是语言活泼生动.全文的语言时而幽默、诙谐,时而灵活多变,生动有趣,时而尽情描写,如第三段,使文章摇曳多姿.三是结构一波三折,富有波澜.倒叙与插叙合理穿插与运用,使文章变化有致,颇有韵味.结尾收束有力,可谓画龙点睛.因此本文被评为40分满分.
1.《善良是一棵矮树》
一
如今是“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经商的人把利润置于首位,并为此拼搏。不经商的人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笼罩之下,也把利益上的得失作为思考的砝码。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哪一个人偶尔提到了“善良”这个词,会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善良?什么善良?
人们对善良已感到陌生了。
但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排斥善良的时代,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
全部展开
1.《善良是一棵矮树》
一
如今是“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经商的人把利润置于首位,并为此拼搏。不经商的人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笼罩之下,也把利益上的得失作为思考的砝码。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哪一个人偶尔提到了“善良”这个词,会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善良?什么善良?
人们对善良已感到陌生了。
但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排斥善良的时代,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的岁月。虽然有人说“如果我善良,肯定会吃亏”,但稍稍想一下,造假酒把人眼睛喝瞎的人惟独缺少善良。
人可以宣称:我的钱已经赚足了,但没有人说:我的善良已经饱和了。
阔人安双层防盗门,再装防盗锁,又入保险,不就是恐惧于别人的不善良么?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四处游说,为山区失学孩子募集学费,也是企图通过人们仅存的一点善良来使那些可怜的孩子多念上几天书。
反过来想,如今是一个充满恐慌的年代,是恐慌没有钱吗?是,又不完全是。缺那一部分东西,就叫作善良。
许许多多的际遇可以这样来表述:
升官发财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安居乐业需要别人的善良。
《渴望》之在中国大行其道,普遍传达了这样的渴望:我们需要善良。需要谁的善良呢?当然是别人的善良。
一句话,我们恨不能把老婆、领导、邻居和在街上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变成刘慧芳和宋大成,自己可在王沪生与王亚茹之间游离。
这部戏榨出了中国人的虚伪,虽然它在艺术上极幼稚。
如果你让哪一个人率先善良起来,他肯定不干,并反问“别人为什么不去善良”。
仰仗别人的善良得以苟活,虽然可怜,但还不至于可悲。中国人的可悲在于,当有人以圣人的姿态播施善良时,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讥讽。
雷锋具有完善的人格,不也是难以摆脱被嘲弄的命运吗?
因此,人们虽然希望别人对自己善良有加,但别人的善良又衬出自己的冷酷,结果又触怒了他。
二
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好看的是邪恶之树。
邪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
善良之树生长缓慢,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
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
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它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
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在地下默默地固沙,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
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
邪恶之树尽管疯长,但颓衰也过于迅速了。罂粟花不也是极美丽吗?然而消失得也迅速。
贝多芬说,“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这是说善良与美德是密不可分的,但对于不需要美德的人来说,似乎可以不需要善良了。
还有一句格言很精彩,但不是名人说的,而是我的一位朋友田睿口述,“如果善良也是一种武器的话,我在生活中惟一的武器是善良。”
这话令人玩味再三。
生活并不仅仅是“吃亏是福”的问题,敢于善良也不是敢于吃亏。善良常常是无损失可言。作为一种天性,善良的人往往能化险为夷。
因而善良之树也是常青之树。
2.《培植善念》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之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恶了。
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卢梭)。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看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看其他一切东西”(卢梭)。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入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之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
善念其实是小小的火苗,倘若不精心护佑,它在心中也就旋生旋灭了。并非说,只有造福万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议削平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暖流涌入,使干旱的西北大地变成热带雨林。此善大则大矣,却要我们等待太久。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的暖流。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器、自责:你在苦海里轮,还不知悔过吗?三十多年之后,他手下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达不到高僧那种至纯之境。爱自己原来也没有错,我们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走得多远,有善念相伴,你都会是一个好人。
3.《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4.《读云》
人之一生,能有几件值得反复咀嚼之事?又有几件值得驻足回首瞑目而思?每当夜风乍起、日照无眠之时,我的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一个遥远而奇特的瞬间,企图再次获取千金一刻的生命体验。 黄昏时分,太阳静静地落入地缝。躺在青草地上,举头遥看飘逸着的流云青鸟,枕着飕飕的风声,嚼着淡淡的青草,那一刻,我放纵了自己的思想。 就在那片似乎缥缈的天空里,我读懂了流云。 如同仁山智水一样,蓝天上的白云是可以寄托心境,包容情怀的。它的轻盈,它的飘逸,它的自由,它的洒脱,它的闲适,它的气韵,它的无暇,时时显现着怡情、静心、养志的奥妙。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从东飘到西,从南游到北,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有形不累物,无迹却随风,随聚随散,漂浮不定。无意地飘飞,无意地幻散,美在虚无缥缈,绝在意味缠绵。那种飞向无穷,飘向无限的消失,总会让灵魂在不知不觉中摆脱开一切牵绊。 时而团团如轮,时而飘飘如丝,时而绵绵如雪,时而漫漫如絮,时而巍峨如山,时而滔滔如海,时而茂密如林,时而化为人形,时而变成兽状……千姿百态,形迹无常,变化莫测,妙不可言。 云翻一天墨,风雨满楼。蔽月遮星作万端的景象,排山倒海的气势,出奇地动人心魄。狂风中,闪电里,霎时间云飞雨落。待云散雨收,晴空万里时,大地田野,一片葱茏。体味其中的变化,心灵的不惑,总会一一诠释。 云,以气为形,以雨为心,以风为骨,以日月星辰为之装饰,悠悠然悬浮于天地之间,天高则云淡,天低则云暗,不贪温柔,不恋富贵,我行我素,真正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观之,读之,识之,人生便开阔无限起来。 清隽无言而永恒的云,其实就是我们仰首之际,所能读到的最好的诗篇、散文、小说和戏剧呵。在成丝成缕,成筐成匹,或成汪洋的云的卷帙里,我们可以取之不尽、用这不竭地寻回失落的记忆,获取温柔的寄托,开始绵密的思考,发掘艺术创作的灵感,任想象的羽翼凌空翱翔。 在读云的时候,我会突发孩提时的奇想:我何不化作流云,能升能落,能沉能浮?想来不觉失笑无语,逃避现实,消极遁世,终不可能。 于是,竟也释然:还不如像流云一般活得自由自在,多一份轻松,少一份沉重;多一份淡泊澄澈,少一份忧郁烦闷!
5.《永远有多远》
曾经我很喜欢去郊外的那段铁路散步。在那边能看到田野上大片的雏菊,它们在细长的梗上开出硕大而清香的花朵,颜色是诡异的蓝紫,我总觉得潮湿的泥土下应该有许多昆虫的尸体,才能生长出这样颓败而茂盛的植物。
风把细碎的花瓣吹散到我的头发上,脸上,有时候我把花瓣拣起来,轻轻咀嚼着它。
一个人掂起着脚在窄窄的铁轨上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又往回走。阳光很好,温暖的,芬芳的,把铁路上的小石头烤得发热。
走累的时候,我就把鞋子脱下来,光着脚放在热热的小石头上,然后让肌肤感受阳光抚摸的懒洋洋的快乐。
我想我应该是快乐的。心里有一片寂静的地方,什么也没有留下。还没有开始写作,只是常常一个人,来到这个荒僻的地方散步。
常常有人问,你的朋友多吗。我说,不多。这样的回答,并不让我羞愧。能够沉默或者保持不说话的状态,对我来说是一种自由。这样的自由,只有当你独自看着蓝天白云的时候,才能有感觉。
无数次,我看着那条延伸到远方的铁轨,想着它能带我到多远。永远到底有多远呢。那时是春天。我穿着白棉衬衣和牛仔裤,洗得很旧。我是一个时常感觉寂寞的人。我有预感会离开这里。然后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
一年以后,我写了一个名叫安生的女孩,她被铁轨带向了远方。她又回来了。她死了。她一直没有得到那个答案。
我也没有。
我一直很喜欢一张图片。清凉的山谷回旋着寂静的声音,湖水很蓝。
任何人都会感觉他的生命,似乎在寻找某个地方或某个人。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于是一边往前走着一边心里怅惘。
16岁的时候我独自去黄山。一个人在山顶上看日出。背着大包在人群里挤上深夜晚点的火车。然后一直没有停止。当陌生的容颜和陌生的城市包围住我,我知道,我是在寻找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是个绝望的人,但不轻易失望。
在人群里我喜欢阴暗的角落,不说话,观察别人的表情。这是不厌倦的游戏。有时候我独自在淮海路上走一个下午。我看着人群像鱼,彼此清醒而盲目游动。我喜欢以前在一家小酒吧的黑板上看到的话,它说世上无绝对,只有真情流转。
所以我不喜欢狡猾的女人或者男人,我很容易就识别到他们。我喜欢脆弱的容易被伤害的心灵,因为有温度。在我的文字里,所有的人都有一张寂寞的脸。寂寞和身边包围的喧嚣无关。即使是在爱情或人群里面。一句对白或者一个姿势,带来稍纵即逝的安慰。有什么能比安慰更温暖呢。爱情,我不相信有爱情。我是一个暧昧的人。我会轻易地接受爱情,但不相信它。也许有点残酷。
很多人和往事会在时间里只留下痕迹,或者气味。这样真好。能一直独自走在路上,看看沿途风景,不为谁停留下来。可是听着王菲的红豆,我的心里那么柔软。那个少年时,在下雪的田野里说爱我的男人,他依然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一直在写作。写作是和喧嚣无关的事情,它属于黑暗的只有一个人的房间,属于发不出声音的怀念和无法结束的孤独。那天我看到一个人在论坛上对我说,安妮,忘掉你写过的所有文字,过正常明亮的生活,很多写字的人都陷入不好的结局,可是我只要你快乐地生活。我的眼泪突然掉下来。
未来会如何,我不知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人是应该没有惭愧的,即使可以有痛苦。《七年》里面,那个男人突然领悟到他和蓝一直站在宿命永恒的手心里,他们是不被允许有怨言的人。在这篇文字里我倾尽了往事的阴影,那是我16岁就开始明白的道理。
2000年的1月,我出版了第一本书《告别薇安》,里面有23篇小说,流动着我阴郁和狂野的血液。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种随时可以终止生命般的沉沦。象一个人被按着头扎在冰凉的水里,他无法呼吸,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失去光线和声音,也就在那个瞬间,他的脑子和心里,出现最美好最沉静的幻觉。那种幻觉就好象是死亡。
我想,我是用一本书做了这段死亡时光的终结。这是生命中值得纪念的事情,但不认为自己就此变得不一样。用灵魂来写作,你才能切入别人的灵魂。这是最大的安慰。彼此安慰的灵魂。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重要。
然后,我在上海停留下来。这个石头森林的城市。我对它的情结,出现在午夜的酒吧,
出现在地铁的陌生人群,出现在陈旧洋楼的裂缝中,那些寒冷的阳光和阴影。出现在我自己海水般潜伏或激荡的灵魂中。
从小我就是一个血液叛逆的孩子,有古怪的性格,做些离奇的事情。有时候这样的孩子会感觉孤独,因为她在生活中难以得到世俗的认同感,她的想法注定与别人不同。
没有上网之前的一段日子,我一直在寻找某种途径,寻找我所想要归属的方式和人群,上网之后,我不能说我的愿望全部实现,但它的确帮助我靠近了灵魂的本质,让我发现世界广阔之外的大同。有很多人,很多事物。而不仅仅是身边的生活。我是个低调的人。坚持自己原则,也很固执。网络给了我最大安全感和动荡感。并不矛盾。
曾漂泊很久,现在在一个喜欢的城市里工作,制作网络频道,写书,感受生命被艰难经历洗礼之后的沉静及平和。喜欢这种沉着,虽然知道灵魂的漂泊永远都不会停止。永远有多远。我们都不知道。所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有勇气去做。
现在有很多女性仍然有机器恐惧症,所以只有一部分女性涉足网络,我觉得很可惜。每一个上网的女孩子,她的世界会更开阔,视野能拓展得更远,这会使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品质发生改变。有时候网络就像一双翅膀,你拥有了它,就能接近梦想的天空,如果没有翅膀,就只能在平地上徘徊。
虽然很难说,飞和不飞,哪一种才是幸福。
2000年的10月,让我们感觉暂时的幸福,平静的思考。阳光温暖,风中有花香,曾经的爱情,偶尔还有淡淡怅惘的回忆。可是我们继续着,一切都还是这样好。
感谢所有曾经相遇和离别的人。
算不上表现真善美的文章,不过还不错
收起
语文,真善美的使者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的口袋鼓了,脑袋空了;在金钱突出的今天,人们固有的思想动摇了,道德水平下降了。未成年人尤其如此:见了老师直呼其名,与老人孕妇争抢座位,出口成“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恰好似一声惊雷,震撼着那些幼小的心灵;又好似枯木逢春,久旱逢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
全部展开
语文,真善美的使者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的口袋鼓了,脑袋空了;在金钱突出的今天,人们固有的思想动摇了,道德水平下降了。未成年人尤其如此:见了老师直呼其名,与老人孕妇争抢座位,出口成“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恰好似一声惊雷,震撼着那些幼小的心灵;又好似枯木逢春,久旱逢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时期”。前人讲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思想道德的氛围,让学生真心感受真善美:
一、环境熏陶----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
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使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本在化,内化、升华、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我利用班级的墙报、队角展示学生心灵手巧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表扬,宣传真善美......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文本或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肯定。
二、文本陶冶----让语文感化孩子的心灵
语文,博大而精深。在形形色色的文本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丰富的人文气息。语文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教材。过去,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而是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因而收效不好。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莫高窟》、《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等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风景名胜:在《卢沟桥烽火》、《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中感受改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更可以从《给予是快乐的》、《做一片美的叶子》、《黄河的主人》等作品中感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的生活太、做人准则...... 这些就如同船在大海航行的航标,成为永远激励学生前进的不懈动力,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阅读拓展----在多彩的生活中升华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语文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把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本身讲究积累阅读,何不趁此时机推荐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名著、名篇,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幼小的心田。
所谓教育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只要心系教育,面向未来,敢于大胆探索实践,善于创造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用智慧和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从小走正道,让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追求上进。就能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排头兵,就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新局面。
收起
真善美——人性的核心价值/雪峰
真善美——人性的核心价值
——《生命禅院》的人性观
雪峰
展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大千世界只是真善美的艺术形态,真正的真善美隐藏在眼花缭乱的艺术形态之中。一块二维画布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但经过艺术大师的手笔,这快平面画布就可以展示多维空间:天光云影徘徊其间,远峰近岭错...
全部展开
真善美——人性的核心价值/雪峰
真善美——人性的核心价值
——《生命禅院》的人性观
雪峰
展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大千世界只是真善美的艺术形态,真正的真善美隐藏在眼花缭乱的艺术形态之中。一块二维画布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但经过艺术大师的手笔,这快平面画布就可以展示多维空间:天光云影徘徊其间,远峰近岭错落其中,小桥流水穿插其内,人物鸟兽行翔其里,给人以悠远宁静、浩淼无限的真善美之感,但细细分析,这是真正的真善美吗?当然不是,它只是一种艺术形态,真正的真善美隐藏于这幅图画的后面——画家的心灵之中。
这就是说,真正的真善美隐含于艺术的表象下面,外界的一切只是隐性真善美的外在艺术表现而已。同理,人的真善美隐含在人性之中,外表展示的只是内在真善美的艺术表现而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艺术世界中,我们自以为真实地活着,实际上,我们只是艺术家画布上的一个个点缀而已。画布上的颜料洗掉后,画布就恢复到本来的一块单调平面,时空变迁后,“真实”的我们也就恢复本来的生命原状,再重新开始成为另一个艺术形态。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灵觉六种知觉,前五种知觉靠艺术化的物质作媒体感知世界,知觉到的仅仅是真善美的外在艺术形态,不是真善美的本质特性,惟有灵觉可以越过艺术化的物质层面,直接知觉真正的真善美世界。
一.艺术形态的本源就是真
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到的一切都不是真,而是真的一种艺术幻化,真正的真隐含在大千世界这个艺术表象的本源处。
张三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人”字,然后又擦掉了,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白纸上的“人”字不是真的,只是张三内心“人”的一种艺术表达或展现,真正的真不是字,而是张三这个人,没有张三这个人,就不会在白纸上出现这个“人”字,只要张三存在,即使把纸上的“人”涂掉了,仍然还会出现“人”字。
昙花一现是真的吗?当然不是,那只是写到白纸上随后又擦掉的“人”字而已,昙花一现只是昙花本源处真的一种艺术展示,其真隐含于昙花这个植物的生命结构之中。
人是真的吗?当然不是,人只是生命结构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已。
细菌、昆虫、草木、鸟兽是真的吗?当然不是。它们只是生命结构的不同艺术表现形态而已。
当我们看见闪电之光的时候,闪电已不复存在;当我们夜晚仰望满天繁星的时候,发出光的那些星体或许有些已经消失;当我们观看影幕上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的时候,有些演员可能已经去世;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拥有的一切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东西即将不复存在。
我们生活在虚幻的真实中,我们看见的一切其实都是虚假的,所谓的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就是导致艺术世界形态的展现的东西,才是真的。
视觉上的真实符合科学的判断和逻辑上的演绎,但在哲学意义上却是十分荒谬的。站在某一点上一直往前走,最终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起点,其本质效果等于零。人类社会似乎在发展、在前进、在向更高的文明阶段迈进,实际上,是在走回头路,最后又将会回到起点。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等到丰收的秋天一过,又将会回到冬天。
春夏秋冬不断地循环往复,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今年这样,明年如此,后年也难逃如此。一个人,生了,死了,死了,生了,世世如此,代代这样,转世轮回不断往复,走啊走啊,似乎在向前走,但最终又将会回到起点。
若没有质的变化,只能在一个怪圈中不断循环往复。
要想不循环往复,只有忽略生命的艺术形态,专注于生命的本真,而要了解本真,非反常思维不可。《生命禅院》一开始先谈“反常思维”,目的就是引导一些人不要再恢复到生命的起点,而应该向更高一级生命的艺术形态过度。
人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真,实际上没有,起码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们只是生活在虚假的艺术世界中,根本没摸着真的边际。一个紧抓着枯树藤吊在悬崖上的人,他会本能地想办法往上爬,本能地想回到起点,假如我告诉他,“松开手,让自己掉下去,”他会认为我不慈悲,这就是佛与凡俗人的差距,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了解了真假的标尺。
什么是真?艺术形态的本源就是真,只要我们凡事层层剥皮,追根溯源,最后必然会找到真。其实,《生命禅院》已经把真展现在了人们的灵觉视野之中,那就是上帝,宇宙中只有一个真,除了上帝之外,其余的都是幻化的,都是上帝的艺术表现形式。
所谓求真理,就是求上帝,人类求真理求了几千年,除了找到上帝外,还有谁敢说“我找到了真理”了吗?
离开上帝求真理,那是在水中捞月,是在自欺欺人,是在给人类套怪圈枷锁,不论是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宗教领袖,还是其他求道人士,避开了上帝,他的一切努力全是徒劳无功的,是虚假的,是迷惑人性的。
《生命禅院》用十多万字论述上帝,就是在为人类揭示真,但有些求真人士读到“《圣经》宣扬的上帝不是真正的上帝”的时候,就迷惑了,推翻了人们思维中固有的模式,便难以接受了,就想努力回到起点,这就象紧抓住枯树藤吊在悬崖上的人一样,拼命要抓住枯树藤,不愿松手,其结果,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只能在半空中游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圣经》、《古兰经》、佛经、《道德经》、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要么看到的是岭,要么看到的是峰,要么看到的是远景,要么看到的是近景,只有把这些从不同侧面看到的片段有机地衔接整合起来,才能看到一个大概的真的全貌,若抓住一点,攻击其余,那是瞎子摸象,离真远亦。
寻求真,维护真,决不是在玩概念游戏或进行道德说教,这关乎每个人生命的走向。无源之水必然要干涸,无根之木必然会腐朽,无灵之心必然要死亡,无灵觉之人必然会在一个固定的圆圈中轮回往复。
真是人性核心价值的关键成分,人性中若没有真,这个人就缺乏人性,一个心中没有上帝的人,他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人性,他的兽性随时会发作,随时会对他人和大自然造成伤害。缺乏人性,还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做梦!
有人必然会反驳:“雪峰之说全是垃圾、废话、放屁,有些高官和富翁心中根本无上帝,活得比心中有上帝的人滋润潇洒。”不错,艺术世界中以假乱真的东西非常多,但要明白,越是比重小的东西越容易飘起来,浮起来,生长越快的植物寿命越短,能量越小越成形,获得的越多,损失越大,今世享受的越多,来世的生活越凄惨悲苦。
我们常夸奖艺术杰作非常逼真,但从来不说艺术杰作就是真,因为艺术只是真的一种幻化。我们赞美一切科学的成果逼近了真理,但从来不敢说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真理,因为科学行为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途径、一种方式。我们赞颂一些人是真人、圣人,但绝对不敢说他们就是真理的化身,因为他们的人性中只是比常人多了几分保持真、维护真的成分。
眼见为真吗?瞬间十万八千里,眨眼之间一切已经起了变化,那是真吗?真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不是真。还是让我们的人性中多点真的成分吧。 (待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