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荷花的古诗(除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加上诗意)行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20:17:38
描写荷花的古诗(除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加上诗意)行吗?
描写荷花的古诗(除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加上诗意)行吗?
描写荷花的古诗(除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再加上诗意)行吗?
一首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还有一首是: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中.
【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诗文解释】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词语解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诗文赏析】
...
全部展开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诗文解释】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词语解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诗文赏析】
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
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
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
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
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漾空显出一片深绿。
海水像梦一般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
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
【赏析】:《乐府诗集》将本篇列于杂曲,作古辞,原本是长江流域的民歌,字句当已经过文人的修饰,它代表着《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作品。诗歌写一位女子对情郎的执着相思。这位女子住在长江南岸,她的情郎已去江北。在一个梅花开放的春日,他们曾在西洲幽会。当梅花再度盛开的时候,这位女于“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来唤起他的共同回忆。
此诗的显著特点是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最精彩的是采莲一段:女子怀着满腹心事去采莲,若有所思地拿着莲子把玩;清香的莲子使她想起所爱的人,不由珍惜地“置莲怀袖中”。“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再如“忆郎郎不至”以下六句,从“忆梅”到“忆郎”, “忆”而又“忆”;从“望鸿”到“望郎”,“望”而再“望”,写出了女主人公柔情郁结的情态。
这首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象是许多五言绝句联缀而成。但语语相承,段段相绾,首尾相顾,浑然成篇。换韵处往往用“钩句”承接,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尽的情韵。诗中多用重字,如用了四个“门”字,七个“莲”字,以着意渲染缠锦的情思。这首诗也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 “清如水”说其情纯洁如清水,“彻底红”说爱得极为热烈。这就使诗歌显得含蓄委婉。
收起
一首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
全部展开
一首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还有一首是: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中。
收起
哇,好多啊o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送别的诗,在杭州的净慈寺—西湖边上得一个著名佛寺送别诗人的朋友林子方。晓出 : 早晨走出。
诗中没有直说送别,而是通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诗句脍炙人口。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和别的季节不一样:看上去碧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象一直连接到天边;荷花映在早晨的阳光...
全部展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送别的诗,在杭州的净慈寺—西湖边上得一个著名佛寺送别诗人的朋友林子方。晓出 : 早晨走出。
诗中没有直说送别,而是通过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诗句脍炙人口。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和别的季节不一样:看上去碧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象一直连接到天边;荷花映在早晨的阳光里,红得特别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