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的主力到底是国军还是解放军?谁打死的小日本多?国军阵亡多少人?解放军又阵亡多少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1:46:13
抗日的主力到底是国军还是解放军?谁打死的小日本多?国军阵亡多少人?解放军又阵亡多少人?
抗日的主力到底是国军还是解放军?
谁打死的小日本多?
国军阵亡多少人?解放军又阵亡多少人?
抗日的主力到底是国军还是解放军?谁打死的小日本多?国军阵亡多少人?解放军又阵亡多少人?
说句实在话,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战争几乎是国民党打出来的,当时国民党800W军队,共产党才几W,没的比!装备更不谈了.我现在就介绍下几个比较大的会战,几乎全是国民党打出来的.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徐州会战后,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国民政府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伤亡9000人.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达1.5万人.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
◆浙赣会场:1942年4月~7月28日
日军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日军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
◆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仓皇撤退
至于共产党做了什么,各位看怎么多年的电视剧因该知道了吧,敌后武工队,游击战等等.全靠国民党正面拖住日本的主力,共产党就在后方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