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米芾的生平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2:48:53
是米芾的生平简介是米芾的生平简介是米芾的生平简介「简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

是米芾的生平简介
是米芾的生平简介

是米芾的生平简介
「简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艺术生平」
  米芾自幼受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以书法名世,为北宋四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他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佑二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
  米老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皇帝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目前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这应该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
  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云山,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一无所有.作为历史研究,不能不指出米芾的美术思想远比苏轼超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其子米友仁书法继承家风,亦为一代书家.
  「艺术特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艺术成就」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作品赏析」
  米字今所留存于世的大多为小字,大字的仅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多景楼诗》、东京国立艺术馆的《虹县诗》、日本有邻博物馆的《研山铭》.
  《研山铭》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较之《多景楼诗》、《虹县诗》少些飞白灵动,更具刚劲、奔腾、沉顿雄快,乃米书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启功先生赋诗赞曰:“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八面写秋深.”
  此卷第二段绘研山图,用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识:“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志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长笔法的书画家陈浩题作隽永的跋尾:“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疏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迎首:“鸢飞鱼跃”.
  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绍兴,贾似道的“长”、“悦生”(二次)、于腾、味腴轩、于腾私印、东海郯人、受麟(二次)、受麟私印、飞卿、石禅莩子、石甫、湘石过眼.周於礼印、立崖、陈浩之印、七十四翁、梦德星庵、梦庐审定真迹、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著录于《南村缀耕录》元•陶宗仪卷六刻《宝晋斋研山图》、《明•张丑真迹目录》、陈继儒《妮古录》、《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历代著录法书目》、《中国书法史》、《有邻大观》、《书道全集第十五卷》、《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墨迹三种》、《米芾、米友仁》、《宋四家书法字典》、《米芾书法艺术》、《历代书法论文选》、《行书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中国行书大字典》、《中国书画》等18部书籍.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看过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由境外征集请回北京的米芾《研山铭》书法原作后,启功先生说:“能在中国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
  《蜀素帖》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后,一直到北宋元佑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佑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趣闻轶事」
  故事一:装癫索砚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故事二: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米芾对奇石的专注,总结出了鉴石的四大要诀,“瘦、秀、皱、透”,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故事三:以假乱真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尤其临摹功夫很深,我们现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的仿制品.传说,有一次,一个书画商人拿着一幅唐人的真迹,扣开了米芾的大门,有意要卖给米芾.价钱有点高.米芾说,你先放这里,五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若不要,你把画拿走.米芾说完,商人走了.到了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画我看了,不错,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画拿走吧,说着把画打开,并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张画.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是是是.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
  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有朋友请我,我都没去,在这儿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道:你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给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拿此事在朋友中叙说,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