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0:02:26
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欧姆定律一、电压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

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跪求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七章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第八章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第九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二、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水、某些固体,甚至真空中都能传播.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都是3 108 m / s,电磁波的速度,等于波长 和频率f的乘积: c = f 单位分别是 m / s(米每秒)、m(米)、Hz(赫兹);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3、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是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三、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发射部分主要由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部分主要由接收天线、调谐器、解调器和扬声器组成.
2、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只是发射部分多了摄像机,接收部分多了显像管.
3、移动电话(无线电话,手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装置,又是无线电的接收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需要基站台转发信号.无绳电话是家话中主机电话与分机电话沟通的一种家用电话,一般使用范围在几十米或几百米之内.
4、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了发射能力很强的射频电流.
VIDEO IN 视频输入 VIDEO OUT 视频输出
AUDIO IN 音频输入 AUDIO OUT 音频输出
RADIO IN 射频输入 RADIO OUT 射频输出
S-VIDEO S端子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是波长在10m ~ 1mm之间,频率在30MHz ~ 3 105MHz之间的电磁波.微波大致直线传播,所以每隔50公里左右就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利用卫星做通信中继站,称之为卫星通信.这种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叫做同步地球卫星.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光纤由中央的玻璃芯和外面的反射层、保护层构成的,可以传输大量的信息.
4、将数台计算机通过各种方式联结在一起,便组成了网络通信.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因特网(Internet).它使用最频繁的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e-mail).例如:[email protected] @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服务器名,cn表示这个服务器是在中国注册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既快又方便.
本册物理知识汇总
本册有关名称概念
名称 含义 符号 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符号
电流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 I 安培(毫安) A(mA)
电压 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 U 伏特(千伏、毫伏) V(kV、mV)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 欧姆(千欧、兆欧) (k 、M )
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快慢 P 瓦特(千瓦、马力) W(kW、匹)
电能 电流具有的做功的能量 W 焦耳(千瓦时) J(kWh)
波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米每秒(千米每秒) m/s (km/s)
波长 电磁波一个波长的长度 米(千米) m (km)
频率 1秒钟内波长的个数 f 赫兹(千赫、兆赫) Hz(kHz、MHz)
本册有关公式
名称 公式 含义 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 I = U / R 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U = I RR = U / I
电功率公式1 P = W / t 电功率与电能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两者要同时考虑) W = P tT = W / P
电功率公式2 P = I U 电功率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I = P / UU = P / I
电功率公式3 P = I2 R 电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 R = P / I2
电功率公式4 P = U2 / R 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R = U2 / P
电磁波速度公式 c = f 波速等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 c / ff = c /
本册有关科学家
姓名 国籍 事迹 涉及物理学知识
欧姆 德国 1826年总结归纳出欧姆定律 电路物理量的关系
奥斯特 丹麦 1820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1831年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美国 1876年发明了电话 信息的传递
富兰克林 美国 发明了避雷针 安全用电
沈括 中国宋代 发现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 地磁场
梅曼 美国 1960年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激光
莫尔斯 发明了电报 数字通信
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总分关系
连结情况 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总分关系 表达式
串联电路 电流各处相等 I总 = I1 = I2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U总 = 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 R总 = R1+R2
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总 = I1+I2
电压各处相等 U总 = U1 = U2
总电阻的倒数和等于各支路的倒数之和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

全部展开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收起

物理复习题纲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4、声音在空气中...

全部展开

物理复习题纲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
6、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7、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8、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9、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0、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光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0×108m/s
13、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14、凸透镜(折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折射)对光有发散作用。
15、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
16、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点,f表示焦距。
17、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18、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以及应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的情况 像到凸透镜距离V 应用或分界点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点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点处可以得到平行光 虚实像的分界点
U U 放大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