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22:24:33
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

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
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

我国的利率市场话改革变化的特点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 1月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
  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
  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四、十二五展望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培育各方面的条件,下一步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一是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他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二是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就是约束程度不够.三是要有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等市场竞争者.四是要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五是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六是大力加强客户的教育,让客户了解企业的定价权,具有自我选择、自我保护的权利.同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中央银行征信系统也需不断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自律性竞争秩序.八是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