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5、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1:01:40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5、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5、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5、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1.运动需要肌肉细胞,看东西需要视觉细胞,身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 2.结构层次: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每个层次的概念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3.区别: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而只有一个构成核样体的染色体且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这种细胞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鞭毛呈现单一的结构.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在细胞膜上进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分化.它包括所有的细菌和蓝藻类 2.真核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明显的细胞核和核仁,构造比原核的要复杂,真核细胞构造基本相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所不同.真核细胞除了核膜和核仁外,核内具多个染色体(≥1个),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胞质内具有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植物细胞还拥有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以有丝分裂为主. 4.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诗人、自然科学家 J.W.von歌德认为有机界的多样性是从物质的神圣统一性与第一原理衍生出来的,即由共同的原型所组成.德国自然哲学家、生物学家L.奥肯根据自然哲学思想与不确切的观察,提出由球状小泡发展成的纤毛虫是构成生命的共同单位.学者们寻找动植物原型的思想对细胞学说的提出有一定影响. 19世纪20、30年代,有些学者提出“小球”可能是植物或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其中法国生理学家H.J.迪特罗谢曾明确指出所有动植物的组织和器官都由小球构成.但是他所指的小球比较含糊,有时是细胞,有时是细胞核,也有时甚至是早期显微镜缺陷所造成的衍射圈.与此同时,有些学者开始采用消色差显微镜.1831年,英国植物学家R.布朗在兰科植物叶片表皮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1835~1837年,捷克生物学家J.E.浦肯野及其学生G.G.瓦伦廷对构成动物某些组织的“小球”进行描述,并提到与植物细胞有相似性.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提出只有最低等的植物,如某些藻类和真菌是由一个单细胞组成的.高等植物则是各具特色的、独立的单体即细胞的集合体;因而认为细胞是组成植物的基本生命单位.他还认为细胞的生命现象有两重性:一方面细胞是独立的,只与自身生长有关;另一方面又是附属的,是构成植物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研究植物的个体发育、发展了R.布朗关于细胞核的看法,认为核与细胞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并把它称为细胞形成核(cytoblast).他描述了先由粘液颗粒长成细胞形成核,再在其表面出现小囊,逐步形成细胞的过程.他认为所有显花植物都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成规律. 德国动物学家 T.A.H.施万于 1837年10月,获悉M.J.施莱登的研究成果而受到启发,认识到从细胞核入手对论证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一致性有重要意义.他于1839年出版《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他通过对蝌蚪脊索细胞和不同动物软骨细胞的研究,阐述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似性.他把动物的永久性组织分为5类,分别研究了血细胞,指甲、腱、骨、齿、肌肉、神经等,证明它们都是有核的细胞或是细胞分化的产物.他接受M.J.施莱登的观点,并发展为细胞可由细胞内或细胞间的一种无结构物质即细胞形成质(cytoblastema)产生.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有机体的各种基本组成都有一个共同的发育原则,即细胞形成的原则,并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从单个细胞开始生命活动,并随着其他细胞的形成,不断发育成长.他还明确指出细胞有两类现象,一类是塑造现象,与细胞由分子组成有关;另一类是代谢现象,与细胞本身组成成分或周围的细胞形成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关. 细胞学说建立后的主要进展是原生质理论的建立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致性的证实.继1835年法国原生动物学家F.迪雅尔丹将根足虫的内含物称为肉浆,1839年浦肯野把动物胚胎细胞内的物质,称为原生质.1844年 C.W.von内格利发现植物细胞壁内有一颗粒状的无色粘液层,同年H.von莫尔称它为原囊,1846年又称它为原生质.1850年F.J.科恩证明肉浆和植物原生质为同一物质.以后M.舒尔策于1861年证实植物和动物的原生质和最低等生物的肉浆是同一物质. 1844~1846年 C.W.von内格利和 H.von莫尔提出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但并不排除细胞游离形成.1852年,德国动物学家R.雷马克与德国病理学家R.C.菲尔肖分别明确指出动物细胞分裂的普遍性,并由R.C.菲尔肖于1855年总结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名言.但他们并未正确认识细胞分裂过程,而且也未完全排除细胞游离形成.直到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通过德国植物细胞学家E.A.施特拉斯布格、德国细胞学家W.弗勒明等许多学者的努力,才正确阐明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证明它遵循着共同的规律.比利时胚胎学家E.van贝内登于 1883年发现马蛔虫性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减少是对于细胞减数分裂的认识的开始.后来德国动物学家H.亨金于1891年指出减数过程是染色体配对及染色体对之间的分离,并指出了脊椎动物、植物和昆虫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致性.但是H.亨金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并未得到承认.1905年英国植物学家J.B.法默和生物学家J.E.S.穆尔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动、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共同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某些差异. 5.1、准备仪器要放置在阴凉、干燥、无灰尘、酸碱、蒸汽的平台上,不用时罩好防尘罩. 2、 将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卡夹住. 3、将各倍率物镜装于物镜转换器上,目镜插入目镜筒中. 4、操作时将标本移动到载物台中间,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打开电源开关把亮度调节钮移至适当位置,转动粗调手轮将载物台上升到能见到标本的影形,转动微调手轮即可得到清晰的物象. 光亮的选择可转动聚光架手轮使聚光镜上升或下降,再调可变光栏,使光栏孔径改变以便获得适合各类细节标本的照明亮度. 注:根据观察需要备有滤色片供使用,滤色片装于可变光栏下部的托架上,可得到选择的色泽. 转动载物台上纵向手轮,使标本作前后方向移动;转动载物台上横向手轮,使标本作左右方向移动. 将所需观察的物体移至中心观察,然后转至高倍物镜或油浸物镜进行观察(用油镜时需加注香柏油于标本观察处). 转换观察时(物镜不要碰切片物体)仍能看见物体的影像,需再转动微调手轮即可达到清晰的物象. 使用完毕只要转动粗调手轮将工作台下降到底,再将亮度调节钮移到最小亮度处,最后关闭电源开关. 5、调节亮度调节钮可以改多沙丁泡发光亮度以获得最佳亮度. 6、更换灯泡方法:旋出滚花螺钉,将灯座板翻出,拔除灯泡,换上新灯泡即可. 7、集光镜的装卸和光源调节方法:使用人工光源时,将集光镜对准底座上的螺口,把集光镜顺时针旋转到底使其固紧,然后将显微镜稍微抬起,松开底座下的调节螺钉,把灯丝像调节到视场中心,再将调节螺钉拧紧,以便在最佳照明下进行观察. 8、使用完毕,转动粗调手轮将工作台下降到底,再将亮度调节钮移到最小亮度,最后关闭电源开关. 不好意思,暂时不能回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 希望以上答案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