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复制粘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2:15:29
不要复制粘贴.
不要复制粘贴.
不要复制粘贴.
其中有一项是称一称班里最胖和最瘦的同学的体重,为这事,我带了家里的台秤.当我这边万事具备时,领导打电话来了,说上级领导要检查的资料很多,就不听课了,我心里有一丝的失落,转念一想,就当作有领导在场,于是我精神饱满走进课堂,前面半节课进展顺利,一切按照预设进行:(一)建立1千克=1000克,我们以前学习质量单位“克”,关于克,你知道什么?能举例子说明吗?我手里的这块砖头大约有多重?猜测,验证,于是引导出1000克可以用一个更大的单位1千克来表示.(二)、感受1千克有多重?先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千克装的洗衣粉,味精,大瓶的饮料,4块约重1千克肥皂,让学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紧接着让学生举例身边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三)拓展延伸:对身边的物品的质量能做出估计.我说:近段时间你们有称过的体重请举手?举手只有两个事先称过的同学.(幸亏称了两位同学的体重,要不今天的课就唱不下去了,我心里暗自庆幸)我们做一个猜体重的游戏.我先叫最瘦的小杨起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体重,每当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数字时,小杨就做出相应的反应:轻了,重了.直到大家猜到了他是26千克为止,学生兴趣盎然.我说:现在请出我们班的重量级的人物大叶同学,大家来猜一猜他的体重.(本来,我打算以班级最重和最轻同学为参照物,然后在最后的环节让大家猜一猜自己的体重.)谁知我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开始了骚动,一位学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就迫不及待说,“他那么胖,起码有50千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另一位就抢着说:“他胖得像头猪,有3个小扬那么重,有80多千克.”我看到了大叶的面红耳赤,他愤怒地喊:我胖,管你们屁事.底下的同学哄堂大笑,有的还幸灾乐祸地说:快去减肥吧,……你到底吃什么成这副德行呀……此时学生的兴趣转到了大叶的“胖”上,场面失控了.我的头一下子大了,心里想幸亏领导没来,要不怎样收场,于是我气急败坏在讲台桌上用力地一拍,“要笑,是吧.请他上来.让他笑个够.”学生见我大怒,藏起了脸上的笑容,心不在焉继续游戏,不过,我和学生都没有开始时的兴致,游戏草草收了场.这节课以我充满信心开始,到我的勃然大怒落了帷幕.
下了课,我进行了反思:本来安排游戏“猜体重”,目的让这节课锦上添花,想不到弄巧成拙.原因在哪里?想起大叶愤怒的表情,学生的哄堂大笑,自己的勃然大怒,有两点是我该好好反思:
一、预设不充分.课前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被我抛到脑后了.只想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让其他人在预设好的范围里猜测自己的体重.可我忽略了平时有些同学经常拿肥胖嘲笑大叶的,“肥胖”已成为他的“痛”.我的无意正中他们的“有意”.如果我平时多了解学生,还会拿他做例子?还会失败吗?课堂犹如战场,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上战场的士兵,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能打赢战斗呢?
二、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是想尽办法引回预设的轨道,还是将错就错?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
事后我想:既然他们兴趣已转移,何不顺水推舟.不防这样设计:我故意深沉说:“是呀,一个人太胖或太瘦本来就不舒服,还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甚至是嘲笑,这些是不道德的.(我的弦外之音应该让大部分同学明白自己的过错.)这时,乘机说:其实一个人的体重是标准的不多,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首先人的体重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讨论,选择对象,测量有关数据.最后得出计算人的标准体重一般公式.通过上面的活动悟出:任何一种物品的质量都有一定的范围,即它们的“标准体重”.接着出示:1、连一连
一头牛 200千克 一个梨 9千克
小明 35千克 一个西瓜 50克
一只鸡 1千克 一袋大米 50千 克
通过上面例子让学生比较,初步明白这些物品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范围,为积极参与下一题竞猜物品的质量提供依据.
2、谁是竞猜小能手 .(事先在卡纸上画各种食品和动物)
游戏开始,我宣布竞猜规则:竞猜者要说出此物品最重和最轻是多少,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裁判,优胜者拿走该物品.(卡片)
如:一个西瓜重( ),要求学生说出,最小的西瓜可能是多少千克,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千克.
这样的设计由开始的节外生枝,到最后学生积极参与竞猜物品的质量.也许可以掀起一个高潮.
想到这里,我心情不再低落了,事先称了几个体重比较标准的同学.预备两种方案在第二节课(另一班)实施,结果这个班的学生根本没有出现上面的情况,猜体重的游戏开展的热火朝天.把我带来台秤派上用场,用来验证他们猜测结果.最后有的猜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质量.正是我昨天晚上所期待的结果.
我深深感到:在逐步推广“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课堂已不再是简单地背教案、跟着老师走,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爱好,知识基础、思维能力,预设各种可能性.因为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教师根据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一念之间,灵感产生了,一个好方案瞬间诞生.师生合奏一首激情彭湃的乐曲.也可能是一地狼烟,留下无奈和遗憾.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