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0:18:45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李白完整句子是: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指谁
李白
完整句子是: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世,青莲居士谪仙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建安风骨简介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运用于魏、晋、南朝时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来也沿用到了书画理论中.
至于文学评论中的风骨论,当以《文心雕龙》中讲述的较为详尽.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叫作“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
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当然也是诗歌史辉煌的时代,从这个时候起,当时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鲁迅先生说: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的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群——就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瑒、阮瑀、刘桢七人.三曹是其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成就最高.
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

曹植
上面有人说是李白是不正确的
诗确实是李白自比古人
但是诗中所指的却还是古人
李白的诗里是不可能只自己的

原诗指李白和李云,以后就指李白了,出自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谢,唐代时期,为把谢和刘宋时期诗人...

全部展开

原诗指李白和李云,以后就指李白了,出自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谢,唐代时期,为把谢和刘宋时期诗人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为小谢。谢诗风清新秀发,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楼,当然更想到在汉、唐之间出现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些文化传统很仰慕,所以自负地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