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感受 作文 500字 不超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9:03:07
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感受 作文 500字 不超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感受 作文 500字 不超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感受 作文 500字 不超过600字
说新年或者说过年,乡下人是指春节的.阳历年新年,在他们看来那只是日历上的节日,或者是城里人的节日.元旦我给母亲通电话,说:祝您节日快乐!母亲说,这算什么节啊!感觉要过年了,或者说感到有点年味了,我的印象中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喝过腊八粥,就开始忙年了.
在我的家乡,腊八一过,人们就开始烙煎饼,蒸馒头、蒸发糕,家家忙得团团转.因为一个正月,就不能再烙煎饼、蒸馒头、蒸发糕了.正月是闲月,只吃现成的.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小孩子们就买了鞭炮,拆成单个的,比着放.到处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旧历年,大约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外说是“小年”,我们家乡叫“辞灶”,即灶王爷升天的日子.灶王爷这天要赶回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功过是非,大约是年终总结.家家在灶前贴一张灶王爷画像,供上一炉香,摆上糖果、栗子、枣、花生,在晚饭时,还要供上饺子,酒菜,送灶王爷升天.算是“贿赂”灶王爷,要对他说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便是我儿时过小年的情景.这时便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热闹与沸腾在内心涌动.
到了异乡,升为“城里人”,忙忙碌碌的,没有春夏秋冬的概念.感受送走旧年要迎新年的标志,就是领导说:要年终总结了.好好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经验,找准存在问题,制定好明年的目标.这才感到,又要过年了!这时候可以看到报纸上已经有了预定年夜饭的广告,商报已经有了春节大酬宾的告示,电视上已经有了车站、机场急于返乡的人流的报道,市场已经有了花花绿绿的热销贺卡,有的人家门口已经贴上了倒“福”字,一种感动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
在感受新年的时候,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看见了一个新的路标,眼睛为之一亮,那份神往,那份隐隐的焦虑,那份淡淡的感伤,都一齐涌上了心头.辞旧迎新,似乎少了点孩提时的喜悦,多了一些惶恐.每到这时,总会感到时光的脚步是那样的匆匆.岁月用难以抗拒的力量使我们成长,时光从我们身旁飞逝而去,冷漠而平淡,平常而单调.新年是岁月赐予心灵的一把钥匙,在打开岁月的时候,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颤动.
感受新年,也感受一种无奈和焦虑.生活快节奏打乱了我们内心的平静,走进新年,你会看到鞭炮召唤在远方打工、求学的人,在他乡异域谋生就业的人,拎着大包小包,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挤上一趟火车、汽车、渡船,急着赶回久别的故乡与亲人团聚,真真是行路难啊!过年了,要用去几个月乃至一年的积蓄去购置走亲访友的礼物,还要支付涨价的路费,真真是花费重啊!回家要守老规矩老习俗,要祭祀、烧香磕头,真真是缛节烦啊!亲朋好友要聚会、七大姑八大姨家要串门,真真是酒场多啊!过年,真真是也喜也忧!
总之,新年,不管你是喜是忧,它总是要走进你的年轮的.走进新年,感受新年.新的一年,是亮丽多彩还是黯淡失色,是回味悠长还是平淡如水,全靠我们自己把握.在感受新年的时候,应该记着:善待自己吧!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活,善待生活,就是善待生命!
感受春节
时间:2009年12月29日 作者:匿名 春节里,你用不着睁大眼睛看,就能感到节日的气氛.不信你听,"笃笃笃"、"哈哈哈"、"砰……"、"铛铛铛"、"哐哐哐"、"哗啦啦……叭"、"唰……唰……"
我一个人静坐在椅子上,还不到三十分钟,便听到如此多而妙绝的声音.
"笃笃笃……"
"噢,来了.……快请进!"
我打开门,迎进来爸爸的老朋友肖叔叔.
"笃笃笃……"又一家的门被敲开了.据我大略统计,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之间,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家的门上响起"笃笃笃……"的敲门声.
"笃笃笃……"的声音带来了"哈哈哈……"的笑声.这笑声有粗有细,有重有轻,有中年人的"呵呵……",有青年人的"嘻嘻……",有小孩的"哈哈……",还有那老年人无声的笑.笑声里,小主人同小客人一起玩鞭炮了,"砰……啪……"远远近近的鞭炮声连续不断.
声响最多的地方要属厨房了.听,刀碰菜板的声音,"铛……铛……"、"哐哐……";油锅炸鱼的声音"剌啦……";盘碗相碰的声音,"叮儿铛儿……";忽听"哗啦……叭",不知谁家碗碟打碎了……
听,一个新的声音--,是那么轻,那么有节奏,"唰……唰……"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2008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即将遁进历史的长河,再过二十来天……
听,不知是哪家传出了歌声,平稳、轻快.鞭炮在响,笑声不断,歌声阵阵,这都是有声的.然而我们更忘不了留心那无声的.在这无声里,我感到欢乐,一切能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在这无声里,透过擦得亮亮的窗户,有一大群雪白的信鸽飞过蓝色的睛空;在这无声里,细细体味春天怎样静静地来到;树枝上酝酿着新的芽苞,暖流驱散着寒流;在这无声里,大地春回.
啊,我倾听着这一切声音,又寻找着默默的"无声".在这音乐里,在"无声"中,我感受了生活的快乐,看到了祖国的欣欣向荣.
这节日的声音,丰富多彩!
(本内容来自查字典http://www.chazidian.com 原文地址:http://www.chazidian.com/zxzuowen11335)
没有烟花爆竹的除夕人们常说:“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歌笑语迎春来.”的确,劳累了一年的中国人总爱在除夕之夜以最热闹的方式来辞旧迎新,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新年的第一时刻,他们为家人,也为自己向新年祈祷,祈祷来年能平平安安、万事顺意.然而去年,我在桂林度过了一个没有烟花爆竹的除夕之夜.
傍晚时昏,夜幕逐渐降临.喧闹了一年的大街小巷忽然变得宁静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只有寥寥几个行色匆匆的行人和街边摆摊的小商贩.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不言而喻地宣示着:过年了.
父母在厨房里为年夜饭而不停的忙碌着.哎,过了一年的日不出而作日落而未归生活的他们现在还要为年夜饭而忙碌.不像某些巨商官僚,他们会去豪华的宾馆酒店去预定那些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对于以务农、打工的父母来说,那是多么可望不可即的事.
才晚上六七点钟,刚恢复宁静的街道巷子突然被一阵“劈里啪啦”的爆竹声打破.紧接着,这座城市的四周都响起了这“劈里啪啦”的声音,振耳欲聋.那股热闹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此消彼起,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和家人吃过保平安团圆的年夜饭,我出门散步.这时大街上刺耳的爆竹声已变得稀稀零零,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纷乱耀眼的烟花.
原本漆黑的天空随着这一声声巨响,既而火光四射,天空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色,给没有月亮和星星的夜空点缀了许多人造的“星星”.看天空中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的烟花,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那里就是人间的天堂,平时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良辰美景,此刻全展现在你的眼前.
视觉上的美是短暂的,它带给我们的美只是瞬间,不会永恒.那烟花过后的天空依旧漆黑,依旧寂寞.然而他们在物资上的花费是巨大的,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就只为了追求那一瞬间的美丽,值吗?试想如果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那该与多少失学儿童可以重返校园,有多少贫困农民可以解决温饱呢?
容不得我多想,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再一次响起,一浪高过一浪,似乎人民在相互叫嚣:谁放得久、谁的鞭炮越响,谁家就越有钱,谁来年的运气就更好……
听着窗外大有排山倒海之势的爆竹声,我在不知不觉中入睡.在梦中,我梦见自己也在为家人祈祷,只不过没有烟花,也没有爆竹.在安静祥和的喜气中,我度过了一个没有烟花爆竹的除夕之夜!
夜
http://zwk.zhyww.cn/post/200605/12247.html
漫话春节
公历的元旦就是没有春节火爆,显示着民俗习惯的力量.辞旧迎新,得从春节开始.只有春节,给你辞旧迎新的心情. 春节在国人的心中才真正是年,只有面对这个节日,人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悸动.平日里即使每天都撕下那一张人生的请柬,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一年中的生命计量单位.虽说它不会短斤少两,不会有假劣伪冒,可是真正珍惜这个计量单位存在的时候只有这一天,那便是春节.
这一天,孩子们欢欣鼓舞,庆祝自己又增长一岁,可是而立之年的人们却免不了在高兴之余,发些感叹:“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年龄越大,光阴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当然太阳都是新的,但日子却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进了大海.是那样无奈.
春节时节,积雪消融,山开始裸露,土地开始裸露,大路开始裸露,江河开始裸露,人世艰难的尘埃被风回旋着,回旋着.祭祖的青烟,也难以让心事迷离.几杯热酒下肚,也难以让目光迷离.昨天已经很累很累了,需要把那些疲倦放下.完全地放下.可是一切的裸露都在把你往昨天拽,拽回昨天的疲倦.
但此刻过后,又是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的情境;又是一切都可以告别的情境!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于是我们的喜庆因为有了新的起点、打算而更加热烈.爆竹炸入黑夜、孩子抛洒肆意、酒杯撞得清脆;心被打扫干净.或许……
或许明天还会像昨天一样疲累,但那是一次新的负载.
或许明天还会如昨天一样欢乐,但那演绎着新的内容.
或许明天将要成为昨天,但那一定是新的祈祷、起点.
或许今夜,街灯如昨,灯下,一片荒漠;昨天,随风吹过,留下了今天的你我;街灯,为谁明亮,照亮,谁的寂寞;当我不再走过,或许街灯也忘记了你我.
或许这就是生命和时间的终点、真谛.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日子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河水匆匆在我们身边流过,而我们却依然故我?其实时间并不是我们身边逝去的一种外物,而就是生命的本身.看着河水流走,随手撕去日历,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不仅仅是我们的岁月,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华,而且连从前的我也都无影无踪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大门,哐当哐当地在你身后紧关闭,任你哀求,嘶叫,拍打,岁月之门过去了就不会再开启.
看着新的装扮,新的衣服,新的气象.一边从从容容“临渊羡鱼”,一边又可以雄心勃勃的如何“退而结网”.才知道我们丢失的太多、太多……我们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长大;我们失去了岁月,才知道自己是活着;因为我们变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时间.面对这个节日,我们不妨让灵魂、让思维再这里驻足一会,对生命来番清点.面对那些还没有拉开序幕的崭新未来,多些设计,多些幻想,让希望实在些,让幻想向现实靠拢.给父母多些孝心,多些体贴,让她们安享晚年;给妻子(丈夫)多些温柔,多些理解,直到地老天荒;给孩子多些鼓励,多些自由,别只盼成龙成凤,但求做个好人;给朋友多些祝愿,多些交流,大家和和美美.面对这个节日,我们又都成长,慢慢地完成和“上帝”的契约.
人生不能假设,也无法重来.也许,也许这样的安排,在你我的生命中都是等待……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节是四季之首,在新的时间我们将踩出新的一行足迹.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就像时针转过一圈,未来也将成为历史.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掬起一盈清水,从时间的沉淀中坠落下来,碎裂失散四溅.碎裂的是我的梦想,四溅的是我的怀念.
春节,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http://zwk.zhyww.cn/post/200602/3916.html
春节后的瞻仰
side A:完美,近乎黄金分割
从不否认,我自私而任性,容易被宠坏,我一个人固执的坚守自己的信念,从不妥协.
可是,可是,每当一个人透过小小的窗户看那片大大的天,总是觉得一片凄凉,我的舞台,没有观众,丢掉了最美丽的红舞鞋,我是个任性的舞者,注定没有观众.
也习惯了心脏寂寞而规则的跳动,习惯了用写字来排遣孤独,习惯了用自己的左手安慰右手,习惯了把眼泪藏在心里……我只是习惯了,所以一直任性的活着,一意孤行.
一直到蛋糕上插满16根彩色蜡烛,才发现自己已失去了任性的权利,我听到时光断裂的声音,我就这样长大了,就这样蜕变.
所以,我要学着做完美的蜕变.虽然我清楚,没有完美.可是面对我翩然而至的17岁,我要学会改变自己,微笑永远留给别人,眼泪只留给自己.
06年,首先要选择的是蜕变,学会忍耐与理智,宽容与关爱,学会如何去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我的世界洋溢温情,我天真的希望独一无二的完美蜕变,近乎黄金分割.听,我的祈愿飞翔.
Side B:选择,取舍
有些时候要学会取舍,我只是觉得生活中只有舍得放弃,才能轻松的前行.
曾经那么骄傲的微笑,在每个和风的下午,捧一本书,书香如水,心亦无波.曾经的笑靥已逝,如何能骄傲的前行?也许当初的冲动要付出应有的代价,只要心有不甘,不甘.曾经的无怨无悔,如今却深深自责,为何?为何?谁也不知道结果.
花瓣在手心被我辗碎成毒,无尽悔恨漫溯.我想在很多时候,我缺乏勇气,我要的是什么?是前程还是一时自由?这是灵魂的选择,我只能转向前者,为了那长单薄的白纸,一如既往的拼搏,拼搏.
学业至上,无可替代.无法明确是滞能让自己的心灵安恬的去接受,那心灵一路流离失所,无所适从,我知道,我只是需要勇气.所以,我需要一个坚实的理由来坚定步伐.
又一个学期来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只剩下支离破碎的云丝丝萦绕.新年伊始,06年的第二步,就是要学会放弃,学会取舍.
天空泛起淡淡的玫瑰灰,夕阳已不见踪影,再过一秒夜就要降临,我把眼泪藏在手心里,对着天空说再见.
时光飞逝,相信上帝会宠爱每个人,生活是公平的,不要贪恋太多,要找到勇气学会选择,学会取舍.
Side C:文字·梦想
“只要从相同的姿势阅读与写作,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我只是喜欢写字,喜欢文字中穿梭的诡异芬芳.我是个需要自我安慰的人,文字是医好伤痛的最佳方式,习惯了用笔记录点滴感动,书写着过去未来.
只有在看书的时候很乖,偶尔让笑容如花绽放,静静的体味书香如水的时光.我写自己心疼的文字,一张又一张,像大颗大颗的眼泪汇集成河,从心里流溢四方.
最爱雨天的午后,捧一本书倚在窗前,轻嗅空气中弥漫的丝丝温暖,用笔写下对生活的点滴感动,然后任凭思绪向远方蔓延.一直写,写,写,深深迷恋文字的魅力,单纯的希望写字能带来安慰,带来蜕变.
文字依然青涩,只希望能渐渐充实,充满真情,依旧单纯的希望文字能让我们彼此安慰,彼此成长.
梦想起航,五光十色,那颜色仿佛俘虏了彩虹.要相信,“天再高又能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有一天,梦想成真.
我在心中种下一粒种子,要坚持写字,无论有多忙碌,无论有多辛苦,至死不渝.
我的誓言深深扎根,一直相信文字是我灵魂深处的柔软的地方,我深爱,06年的第三步,虔诚的用心写字,纪念生命中出现停留又消失的人们……
The end:06年的温暖向往
06年的暖意随料峭的春风开始泛滥,我的梦开始一个个起航,我仰起头眺望,在天的尽头,我看到幸福的光点,闪烁.
http://zwk.zhyww.cn/post/200604/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