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0:15:47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第3段“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句中的“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2.从表达方式看,第5,6两段属于?第7,8两段属于?
3.第6段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
1、第3段的“要”字不能去掉,因为这一个“要”字表明是邓稼先自己不想引人注目,为人很朴实.去掉“要”字,易产生歧意,就好像没几个人知道他了,而他实际上是有很高成就的科学家,尤其在原子弹和氢弹等核武器研制方面更是功勋卓著,是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有很高威望,也很为人关注.
2、从表达方式上看,第5、6两段属于叙述,也就是记叙.第7、8两段属于抒情.
3、第6段中的“这”指代的是“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