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2:19:30
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自己搜呗这几天感冒,没写东西,只看书.因客居北京,许多想读的书不在手边,前天,在旧书摊

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
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

谁那里有半命题作文(让--走进心灵)?
自己搜呗 这几天感冒,没写东西,只看书.因客居北京,许多想读的书不在手边,前天,在旧书摊上买到一些薄本的《中华活页文选》,书里有司马迁、欧阳修、归有光等人的名篇,正是我想读的.所以,趁感冒,便在床上卧读古文.除了古文,还看当代作家孙犁的作品,反复看.看来看去,觉得不外乎我在家时对你讲的那些:写散、杂文,老实说事说理,以把事情说清道理说透为第一义,不要故做或儒雅或风流的文章腔.在此基础上,一句话当一句话的用,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用,不要为了装腔作势而增加华而不实的字词,徒生枝蔓.这样以来,文章自然就美,有文字饱满的美和朴素、清新的美.把这些都做到了,然后再去追求句式、节奏、音韵的变化.写人,当以事显人,写其事迹,要让所写之人自己说话,少写或尽量不写自己的评价和感慨;其事迹,要以日常小事为主,这样可以拉近读者和所写之人的距离,使读者细品其行其心,如此才能活现其人,使读者过目难忘.写事,当自己先理顺事中的种种关系,想好从何说起,才能够既省笔墨又能使读者一目了然.说理的文章,你现在还不要写,因为那需要写作者如老僧入定般坚守一念,讲道理丝丝入扣,层层剥落,要以物喻理,把道理活给读者看,这更要有锻炼心念和字词的功夫.你如果说,现在文坛上有这么多谈哲论理的文章,是不是那些作者都有那种功夫了呢?依我看,那是他们手里有笔有电脑,敢写所致,和作文的功夫无关.写文章,忌有“我”.但无自己的情和思则又无文,所以要注意把握好主观与客观的平衡.在一开始,我也爱犯这些毛病,写人、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张的字词渲染人、事;最后结尾,再加上自己特别主观的评论,试图提高格调.这些文章现在再看,令我羞愧不已.你现在怎样避免这种文风的发生呢?教你一个小窍门:写完文章,多修改,修改文章是乐事而非苦事.在修改中,找形容词,找一个删一个.形容词多了,就说明“我”的东西多了,随手的地方多了.形容词能不用就不用,而像一些“极”“最”字,也要少用.时间一长,你再写起文章来,自然会把握住自己,不再用煽情的形容,而会找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你想说明的东西.我教你这么做,因太具体,有点儿像佛教的“律”,因“律”生“慧”,你会很快悟出为文之道.说人说事,点到为止,叙述中有些过渡的话可以少说,上段与下段的承转,似乎可转不可转处,可以硬转,就像书法里的“笔断意连”.整篇布局,可以参考篆刻里的一句话:密不透风(有话则长),疏可走马(无话则短).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我”)而把自己所知道的不分主次的全盘托出,或者故意的引经据典,不惜把话题扯远了来显示自己的学问.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把要说的说清楚,赢得读者的尊重,反而会让人读了觉得讨厌.接下来谈谈阅读.我的经验是先以中国的古今名篇为主.外国的,当然也要读,但是你功力不够,往往会先误学到翻译者的语言.读外国作品,要学习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语句内部的结构,在这方面,可以多读读博尔赫斯等人的东西.对待中国的名篇,要以熟读为主,有些还要背下来,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文章不长,好背,背熟五、六篇即可.长一些的如《报任安书》、《哀江南赋》、《滕王阁序》等要经常读一读.中国现代的散、杂文,我推荐鲁迅(中期作品)、叶圣陶、夏沔尊、周作人(其中期作品)、孙犁(其前期和后期的对照着读读也好)、汪曾祺的部分文章.读的时候,不要像学校里教的那样,分析他们文章里“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不要多想,只是反复读就行了.至于其他什么当代名家的作品,不要看,真要看时,也要等到将来你的功夫差不多了,鉴赏能力强了,当反面教材看.为了能把文字打磨得更精致,还要多读一些诗,并写写诗,这很有必要.你在诗的方面已经下过功夫,我就不多谈了.还有些话,现在说了也没用,等过段时间你有了作品,咱们再就事论事地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