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镜为主题的文章 800字左右文体不限谁能提供一篇?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6:49:51
以镜为主题的文章 800字左右文体不限谁能提供一篇?感激不尽!
以镜为主题的文章
800字左右
文体不限
谁能提供一篇?
感激不尽!
以镜为主题的文章 800字左右文体不限谁能提供一篇?感激不尽!
给你一篇:《学会"照镜子"》的文章,供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一番.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惟独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镜子的功用,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实地瞧见自己.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也喻为"照镜子".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 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有人不会"照".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我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邹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别人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说他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由此他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镜子,对自己的尊容心中无数,尚且有被欺骗的可能,倘若处理国家大事时也不知道经常照"照镜子",那所受的蒙蔽就严重了!他向齐威王报告了自己的体验.齐威王听了很赞赏,接受了他的建议,实行鼓励臣民批评朝政的政策,并比较正确地对待这些批评,使国家很快强盛起来.
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而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地聪明一些的人,能干一些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
可惜,"镜子"虽好,却有些人不会"照".自己脸上有疤,却怪"镜子"反映得不准确,不愿"照";还有那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则不屑"照";甚至有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者.这几种对待"照镜子"的精神状态,不是值得我们深思吗?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以人为镜,可以跳出庐山之外,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我,认识自我.
他人绝对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个人不可能看见自己容貌的美丑,同样一个人有什么不足,自己不一定自知.这就需要以人为镜来对照.
据说,有一天苏轼和法印在一起打坐,苏轼问法印“你看我像什么?”法印说:“我看你像佛.”法印也这样问苏轼,苏轼答道:“我看你像堆牛屎.”法印无语,苏轼却得意洋洋地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说:“佛学讲究的是见心见性.法印说你像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牛屎,哪你心里有什么?”
苏轼应该从小妹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也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小妹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的自己的缺点;法印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以人为镜,可以反观自己,他人身上呈现的也许正是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只看到他人的自私、卑劣、丑恶,也可以看出自己心胸的狭隘、认识的片面、观点的偏激.才使得你盯着一张白纸上的小黑点不放,而忽视了周围的一片洁白.这样的人心中是阴暗的,永远背对着太阳,只看到自己的黑影,因而生活在他的心中也是一片黑暗.
以人为镜,可以促进自己,他人身上的长处正是自己学习的地方.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与贤者的差距.人生需要为自己寻找一块成长的模板,然后不断努力,与贤者靠齐,逐渐走向完美.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正缺点的过程,这就首先要有一个认知自己缺点的途径.“不认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唐太宗已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每个人都应以人为镜,从内至外好好修饰一番,让一个崭新的自我展示在世人面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镜,它映照出了外面的世界.同一个世界,在不同心镜映照下是不同的.心境平和使心镜明澈,它可以映照出一个客观的世界.不良的心境使心镜被灰尘包笼,反映不出真实的世界.
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心境也不同.心境控制着心镜.烦躁的心境使心镜映照出片面和偏激的世界,消极的心境使心境映照出黑暗的世界,平和的心境使心镜映照出客观准确的世界……在这些心境中,心境平和是最理想的.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小时侯不聪明,人们都不怎么喜欢.到他入学年龄,他妈妈把他送去了上学.在学校,他常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奇怪并很难回答.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很不聪明,还说他无心向学,便把他开除了.这时他仅上了三个月的学.他妈妈接他回家,自己教他读书.他并没有因为别人认为他笨或被开除出校而消极,他发奋学习.他妈妈发现他不但不笨,而且在化学等方面有着极高的天才.这个小孩后来便一举成名,他就是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所拥有的平和心境,擦拭了他心镜的灰尘.在他心镜里看到的并不是被开除出校的消极和黑暗,而是坚信自己并不笨,经过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积极客观的世界.
但是,现在许多人都不具有平和的心境.他们一遇到挫折,便会用他们蒙上一层灰尘的心镜来把困难放大十倍、百倍,他们总是在对自己说:“算了,这么困难,我一定做不来,还是放弃算了!”如此一来,事情一来他们便放弃,这些人一生都是失败者.
聪明人经常保持平和的心境,也经常擦拭上面的灰尘.这只他们时刻保持清醒,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大,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保持心境平和和心镜明澈,使我们不被不良心态欺骗,让它映照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希望在大家心镜里都能看到光明与希望.(34分)
2006-1-18
擦拭心镜
英德中学 2005级14班 李静雅只有擦拭心镜,才能认识自我,认识美好.
——题记
心灵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清人的思想、人的本质.每个人的心镜反映着不同的心灵世界,其中包含着一切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只有懂得了擦拭心境,把真善美留下的人,才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擦拭心镜,试问心灵,何为心明如镜?答曰:“拥有一颗清澈透明的心,懂得珍惜善良,学会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快乐的人能够心明如镜.”的确如此,这就需要先认识自我.
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事物.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就要分清善恶.拷问心灵,认清自我.告诉自己对与错,可以怎么做而不可以怎么做.擦去心镜中的尘埃和污物,留下属于自己的美德,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自我,拥有高尚的品格.所以说,认识自己是擦拭心灵最有效的方法.
心镜能映照外面的世界,让人看清事物,认识自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认识事物,才能把心境(镜)擦拭干净.我们应该对社会存在的现象有新的认识和见解,看清事物本质.
清澈的心镜可以使人有超脱的心灵境界.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而得到超凡的生活;周恩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态而为中国作贡献.诸葛亮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而留名千古.岳飞的一腔“精忠报国”使之高尚;孔子的一句“温故而知新”教育数千代学子……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没古今伟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
曾经有人“一日三省吾身”;也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自省是医治心灵的良药“.可见,自省也能拭去我们心灵的尘埃.只有自省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勤于反省自己,了解自己为人处事,以高尚的人为榜样,用高尚的情操为学习目标,以名言警句为座右铭,帮助 自己认识心灵.
擦拭心灵,用爱和品格来擦拭心灵,用自省用(来)认识自我,用心中的镜子用(来)看透世界的美与丑、真与假.做一个有美好心灵的人.(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