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5:26:00
想和做笔记想和做笔记想和做笔记1.本文作者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论点并用事实加以论证,说理脉络清晰,结构较严谨;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绾结、缝合、引领、收束等作用,并且所举事例有一定说服

想和做笔记
想和做笔记

想和做笔记
1.本文作者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论点并用事实加以论证,说理脉络清晰,结构较严谨;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绾结、缝合、引领、收束等作用,并且所举事例有一定说服力.
全文围绕想和做的关系问题展开议论,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说理的脉络是: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前五段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说理脉络是:摆事实——作分析——提论点.开头就摆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这两种表现.第3段对两种表现作概括评价,着重指出第二种表现不值得赞美.第4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马拉磨作比,论述了“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表现的可怜、可悲.再作分析:正因为人类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断地进步.至此,想和做的关系已经阐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标志着议论的深入.这部分的说理脉络是:先着重论述怎样避免“空想”,再着重论述怎样避免“死做”.
怎样避免“空想”呢?那就是“从实际出发”.作者举学游泳的例子.边举例边分析:从正面分析,要观察,还要有行动,跳下水去实践;从反面分析,如果只是先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想出一大堆“道理”也学不会游泳.结论是:“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这就叫“从实际出发”,这样做就避免“空想”了.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联结在一起的.”这段话既是对上面论述的归结,又是对下一层论述的开启.
怎样才能避免“死做”呢?作者用对比举例的方法作了论述.有些同学学语文“硬读课文”,学数学“硬记公式”,这种“死做”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些同学则“能想出”省力的办法巧学,当然事半功倍了.通过对比举例分析,证明了避免“死做”的方法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不是对上面的内容作简单的归结,而是强调“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的重要性.
2.本文虽是概念对举性的论证,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在论证中侧重分析了“只做不想”这一现象的危害性以3、4、8、煅可看出).作出这种处理的原因是:①“只做不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中是备受褒奖的.“埋头苦干”往往是模范人物的写照,因此它的隐性危险更大.②较之“空想”,青少年更易犯“只做不想”的毛病,强化“多思”意识更具时代意义.③“只做不想”对科学发明、人类进步的负面作用更大.
3.本文语言基本是准确严密的,有的词语还不乏生动.如:提出问题部分,对“空想者”用“只会……不会……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件事”既准确地提出了“空想”的严重程度,又形象地画出了“空想者”的“说态”.再如用“依葫芦画瓢”、“牛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画出了“死干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