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南极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1:09:17
神奇的南极文章神奇的南极文章神奇的南极文章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

神奇的南极文章
神奇的南极文章

神奇的南极文章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30%左右的淡水资源.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 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横断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南极点,从任何海边到南极点的距离都很远.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较古老的部分(包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冈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南极大陆98%的地域被一个直径为4500公里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南极夏季冰架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度,达1880万平方公里.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其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大约60米.南极冰盖将1/3的南极大陆压沉到海平面之下,有的地方甚至被压至1000米以下.南极冰盖自中心向外扩展,在山谷状地形条件下,冰的运动呈流动状,于是形成冰川,冰川运动速度从100米至1000米不等.每年因断裂而被排入海洋巨型冰块则形成冰山.沿海触地冰山可存在多年,未触地冰山受潮汐与海流作用漂移北上而逐渐融化. 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南极低温的根本原因在于南极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极热量入不敷出,成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陆.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每年4月~10月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为夏季.南极沿海地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内陆地区为-15℃~-35℃;冬季沿海地区月平均气温在-15℃~-30℃,内陆地区为-40℃~-70℃.前苏联的“东方”站记录到的南极最低气温为-88.3℃?.南极气温随纬度与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南极虽然贮藏了全球75%的淡水资源,但因其是以永久固态方式存在的,所以南极又是异常干旱的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年平均降雨量为120毫米~150毫米,沿海地区为900毫米,内陆地区仅为50毫米.有些地区仅为20毫米~30毫米. 南极“西风带”是海上航行最危险的地区,在南纬50度~70度之间,自西向东的低压气旋接连不断,有时多达6个~7个,风速可达每小时85公里.而自南极大陆海拔高的极点地区向地势低缓的沿海地区运动的“下降风”,风势尤为强烈,其速度最大可达到300公里/小时,有时可连刮数日.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我们今天能够认识神秘的南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欣赏南极美丽美观景色的同时,不会忘记对他们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南极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6.5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千米.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大部分地球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科学家发现,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60年时间.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200个“死亡地带”.
臭氧空洞面积大于北美洲
据英国《卫报》10月20日报道,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今年南极臭氧损耗严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1060万平方英里(约合2745万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
据悉,NASA“奥拉”卫星上的臭氧观测仪可以测量到整个南极大陆从地表到大气层上部的臭氧总量.该监测设备10月8日在南极东部冰原上空检测到那里的臭氧量值极低,仅为85多布森单位(1个多布森单位是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利用气球上携带的设备直接测量南极臭氧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南极的臭氧总量已经从7月的约300多布森单位骤降至93多布森单位.
更令科学家吃惊的是,臭氧层中距地表12.9公里至21.9公里范围内的臭氧基本被损耗殆尽.7、8月份时,这一区间的平均臭氧量为125多布森单位,目前已经急剧下降,最低时测到的臭氧量仅为1.2多布森单位,几乎完全耗尽.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至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危害.当臭氧层厚度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便被认为出现空洞.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这把“伞”已出现空洞,并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加剧.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进入臭氧层后,消耗臭氧造成的.
“奥拉”卫星的微波分叉发声器测量显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极平流层下部的含氯化合物一直处于极高水平.另外,平流层气温也是影响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气温偏低时,空洞面积变大、深度增加.气温偏高时,空洞面积缩减.10月至11月间,臭氧空洞将持续恶化,预计紫外线照射会异常增强.由于臭氧层损耗物质的释放已经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并在持续减少,科学家估计,南极洲臭氧层空洞到2065年可以完全修复.
“死亡地带”数量不断增多
10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2006全球环境展望年鉴》,该报告称,海洋中“死亡区”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34%.
由于化肥、粪便、污水等排泄入海,为一些藻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刺激这些海藻的疯狂生长,加上空气污染因素,导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区”和“缺氧区”,不但鱼、虾、贝类无法在低氧或缺氧状态下存活,连海草也难以幸存,因此“低氧区”和“缺氧区”又被称为“死亡区”.
报告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死亡区”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1994年估计全球海洋共有149个“死亡区”,但2006年“死亡区”可能已多达200个.最早发现和记录到的“死亡区”在美国东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罗的海、卡提加特湾、黑海和亚得利亚海东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区”在墨西哥湾,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养料导致的.最新的一些死亡区出现在南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区”对渔业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如果风能够将富有营养的水冲走,“死亡区”就可能复活.环境规划署呼吁沿海国家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遏止“死亡区”持续增多的势头.
人类对地球破坏 速度前所未有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认为,这将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现突变,导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毁、海洋出现“死区”.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的1360名专家在9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过去50年来,人口增加使得人类赖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
该机构由45个成员组成的董事局发表的报告指出:“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运规律带来很大的压力,地球的生态系统因此未必能养活得了未来的人口.”
报告指出,10%至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这项历来最大规模的地球生态系统研究工作发现:“过去50年来,人类为了取得食物、净水、木材、纤维和燃料,对生态系统的造成的破坏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来得快,破坏面也比任何一个年代来得广.这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承受着无法扭转的损失.”
报告补充道,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为耕地的面积,比18世纪和19世纪开垦的土地加起来还要多.报告说:“未来50年,地表剥蚀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整理报告的专家解释说,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可能会造成疾病爆发、非洲大湖区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成为霍乱散播的温床.肥料中的氮累积在农田里,接着再冲刷入海,会导致海藻生长茂盛,从而使得鱼儿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区因而出现没有氧气的“死区”.
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大厚度超过4800米.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30%左右的淡水资源.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 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横断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南极点,从任何海边到南极点的距离都很远.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较古老的部分(包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冈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南极大陆98%的地域被一个直径为4500公里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南极夏季冰架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度,达1880万平方公里.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其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大约60米.南极冰盖将1/3的南极大陆压沉到海平面之下,有的地方甚至被压至1000米以下.南极冰盖自中心向外扩展,在山谷状地形条件下,冰的运动呈流动状,于是形成冰川,冰川运动速度从100米至1000米不等.每年因断裂而被排入海洋巨型冰块则形成冰山.沿海触地冰山可存在多年,未触地冰山受潮汐与海流作用漂移北上而逐渐融化. 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南极低温的根本原因在于南极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极热量入不敷出,成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陆.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每年4月~10月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为夏季.南极沿海地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内陆地区为-15℃~-35℃;冬季沿海地区月平均气温在-15℃~-30℃,内陆地区为-40℃~-70℃.前苏联的“东方”站记录到的南极最低气温为-88.3℃?.南极气温随纬度与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南极虽然贮藏了全球75%的淡水资源,但因其是以永久固态方式存在的,所以南极又是异常干旱的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年平均降雨量为120毫米~150毫米,沿海地区为900毫米,内陆地区仅为50毫米.有些地区仅为20毫米~30毫米. 南极“西风带”是海上航行最危险的地区,在南纬50度~70度之间,自西向东的低压气旋接连不断,有时多达6个~7个,风速可达每小时85公里.而自南极大陆海拔高的极点地区向地势低缓的沿海地区运动的“下降风”,风势尤为强烈,其速度最大可达到300公里/小时,有时可连刮数日.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我们今天能够认识神秘的南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欣赏南极美丽美观景色的同时,不会忘记对他们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南极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6.5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千米.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大部分地球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科学家发现,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60年时间.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200个“死亡地带”.
臭氧空洞面积大于北美洲
据英国《卫报》10月20日报道,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今年南极臭氧损耗严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1060万平方英里(约合2745万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
据悉,NASA“奥拉”卫星上的臭氧观测仪可以测量到整个南极大陆从地表到大气层上部的臭氧总量.该监测设备10月8日在南极东部冰原上空检测到那里的臭氧量值极低,仅为85多布森单位(1个多布森单位是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利用气球上携带的设备直接测量南极臭氧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南极的臭氧总量已经从7月的约300多布森单位骤降至93多布森单位.
更令科学家吃惊的是,臭氧层中距地表12.9公里至21.9公里范围内的臭氧基本被损耗殆尽.7、8月份时,这一区间的平均臭氧量为125多布森单位,目前已经急剧下降,最低时测到的臭氧量仅为1.2多布森单位,几乎完全耗尽.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25至3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危害.当臭氧层厚度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时,便被认为出现空洞.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这把“伞”已出现空洞,并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加剧.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进入臭层后,消耗臭氧造成的.
“奥拉”卫星的微波分叉发声器测量显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极平流层下部的含氯化合物一直处于极高水平.另外,平流层气温也是影响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气温偏低时,空洞面积变大、深度增加.气温偏高时,空洞面积缩减.10月至11月间,臭氧空洞将持续恶化,预计紫外线照射会异常增强.由于臭氧层损耗物质的释放已经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并在持续减少,科学家估计,南极洲臭氧层空洞到2065年可以完全修复.

南极的英文名为Antr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南极洲是1738-1739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的,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岛)。英国人库克曾于1772-1775年到达过南极大陆附近的众多岛屿。但现在一般认为南极大陆到19世纪才被真正发现,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
南极洲因...

全部展开

南极的英文名为Antr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南极洲是1738-1739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的,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岛)。英国人库克曾于1772-1775年到达过南极大陆附近的众多岛屿。但现在一般认为南极大陆到19世纪才被真正发现,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
南极洲因处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周围而得名。由于被人们发现最晚而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又由于终年为冰雪覆盖,白雪皑皑,故又叫冰雪大陆和白色大陆。
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面积:总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大部分是两千米以上的山地与高原,上面又覆盖著数十米的冰帽,是全世界淡水的主要所在地。据估计,若地球温度上升导致这些陆冰层全部融化,平均海平面将上升66米,纽约、上海,东京等大都市将被淹没。南极洲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被发现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地理分区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
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
西南极洲
位于西经50°-160°之间,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气候
气候异常寒冷、终年覆盖冰雪,为寒带冰原气候,号称世界风库、寒极、干极。全洲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零下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极地高气压长年盘据,水汽少,但是因为气温长年在零度以下,所以积雪、积冰不化。有“白色荒漠”之称。
通过观察那里每年所结冰层的厚度可以了解地球大气层的污染情况。因为环绕南极洲大陆的强烈西风阻绝了臭氧层与外界交流平衡的机会,臭氧层在此地区冬春之交因阳光乍现促使空气中氟氯碳化物与臭氧分子结合,分解臭氧层,因此特别稀薄,紫外线强烈。自1980年代世界各地工业大量排放氟氯碳化物后情况加重。但一些学者另有看法,既然西风阻挡,工业国又主要在北半球,氟氯烃何以南极最多,而认为是地球磁场变弱和太阳风的杰作。请参看臭氧空洞
南极洲人口
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洲的科学考察和捕鲸人员。
南极洲科学考察
各国在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发源甚早,地理大发现以来活跃于海上的各国都有研究基地,迄今阿根廷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新西兰自1956年开始,印尼也在2003年开始研究。
南极洲资源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多种,含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的淡水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蕴地。
1959年12月1日,由12个国家签订,并在1961年6月23日正式执行。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所有国家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