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6:49:27
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呼兰河传》比之于《生死场》,情感上要细腻得多,文字也打磨得比较漂亮,三十岁的萧红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待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麻木

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
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

萧红和呼兰河传的具体介绍
呼兰河传》比之于《生死场》,情感上要细腻得多,文字也打磨得比较漂亮,三十岁的萧红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待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麻木的心灵,当她写到童年的记忆,写到后花园中的小黄瓜、大倭瓜,那些蝴蝶、蚂蚱、蜻蜓时,笔触仿佛还有了一些温暖、一些阳光的气息,但它与《生死场》在本质上的凄冷、荒寒是一致的.这些许温暖更映衬了心灵荒寒、灵魂死灭的存在的可怖.叙述者变得更为深藏不露,仿佛没有了生死场里那种撕心裂肺似的直接呐喊,但我们仍旧能感受到作者悲悯的眼光在文字之上流淌,在那些表面温和平静的故事里头,有着她泣下的血泪:“人生何如,为什么这样的悲凉?”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呼兰河传》是她家乡的事,这个含泪而出走的娜拉漂泊一生,不肯承认自己是有家的人,然而,她的心底是多么依恋家乡,思念着她的祖父啊.
  萧红的一生凄惨.童年时期没有享受到正常的父母之爱,少女时期感情受骗,被人抛弃在旅馆做人质,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后来跟萧军相依为命,但是性格不合,常常产生矛盾冲突.
  “你知道吗,我是一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痛苦的经历,生活的苦恼,使萧红感觉到女性的悲哀,甚至有些陷于这种悲哀了,有些不通世故地常将这些苦恼跑去说给鲁迅夫人许广平听.她认为自己的身世是很凄凉的,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萧红一直是受到朋友的关爱同时也是受到人们尊敬的.在那样的年代里,有几个女人能像萧红那样作为一个作家得到尊敬?萧红是不理会这些的,她只一味地天真,不通世故地天真.
  写作《呼兰河传》的萧红已经变化了,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经历了内心与外在的种种变故与波折,身边没有了写作《八月的乡村》的“保护人”似的萧军,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她心目中的故乡也从要逃离的陷阱变成灵魂的寄寓之地——尽管那里不是开遍鲜花的天堂,但也不是布满荆棘的地狱;那里是混沌初开之地,那里是生产着绝望的希望之地.
  成熟的萧红换了一副眼光看待故乡.故乡,尽管她蒙昧,蒙昧得令人痛心,可是她又是包容的,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在其中.萧红找到一种最能表达自己与故乡的血肉联系的笔调.在这种书写中,萧红重新确认了自己与故乡、与呼兰河的关系.他们不再是对立性的,而是对话式的.在重新书写故乡、回忆与辨认故乡中,故乡给萧红展示了新的启示、新的内涵;同时,萧红在写作中重新确立了与故乡的关系,那是与她血脉相通的根.
  在这样的写作中,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