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1:29:38
吴运铎的介绍?
吴运铎的介绍?
吴运铎的介绍?
吴运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
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0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0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资料有:http://baike.baidu.com/view/55063.html?wtp=tt
运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
全部展开
运铎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
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0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0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收起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
全部展开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
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0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0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收起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
全部展开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收起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5063.html?wtp=tt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
全部展开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
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0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0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收起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
全部展开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于北京病逝。
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
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缀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
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
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在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座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同志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但他始终坚持政治原则,坚持真理,同错误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时他还受聘为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同志长期住院治疗。1990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1917年1月17日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
1930—1938年 湖北黄石市富源煤矿机电工人。
1938—1940年 新四军修械所修械工、车间主任。
1940—1941年 新四军军工部三厂政指。
1941—1946年 新四军二师军工所军工副部长。
1946—1949年 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兼引信厂厂长、党委书记。
1949—1950年 莫斯科克里姆林医院治伤。
1950—1952年 中南兵工局厂长、副局长。
1952—1953年 北京俄专留苏预备班学习。
1953—1955年 北京北新桥五局自学俄文。
1955—1957年 西伯利亚57高炮厂实习。
1957—1963年 447厂总工程师、一所所长。
1963—1966年 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66—1979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五机部机械研究院受审查。
1979—1980年 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1980—1981年 修养治疗。
1990年5月2日 逝世于北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