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臣子怎样向皇帝行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8:16:50
古代臣子怎样向皇帝行礼
古代臣子怎样向皇帝行礼
古代臣子怎样向皇帝行礼
实际上跪拜礼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传统,如古代欧洲人向其国王行跪拜礼,三大教(佛、天主/基督、伊斯兰)都向其神行跪拜礼,到现在在韩国结婚的新人仍向长辈行跪拜礼!
下面说一下中国跪拜礼的由来: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活礼节呢?这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