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0:22:13
量词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量词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量词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升、匹、头、只等.五年制小语第六册《捞铁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我认为“只”改为“头”更恰当.我校部分老师讨论后认为:“只”一般修饰体形相以较小的动物,如“一只蚂蚁”“一只大雁”;“头”一般修饰体形较大的动物,如“一头大象”.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教材中又有这样的句子:“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丰碑》)“我们登上一(只)浅蓝色的海轮.”(《大海的歌》)为此,我想问的是:量词是根据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还是按照语法规范来运用的?教材中这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是否科学?
江西省广丰实验学校 周红华
汉语的物量词纷繁复杂,又有兼表形象特征的作用,选用时主要应该讲求形象性,同时要遵从习惯性,并注意灵活性.不遵守量词使用的这些原则,就会闹出“一匹牛”“一头狗”“一个”的笑话来.
所谓“讲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词曾经表示过的形象与被它限制、说明的中心词的形象保持一致的关系.如“张”,原来是“因扩而大”的意思,曾表示过“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形象.那么,有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东西,就宜以“张”作量词,如“一张纸”“一张皮”.又如“块”原指土块,含有“有平面但较厚”的形象.那么,有平面而较厚的东西,就宜以“块”作量词,如“一块砖头”“一块肥皂”.
有些量词的选用,讲求与它后面名词的相关性,这实际上是形象性这一使用原则的扩展.如“帽子”与“头顶”相关,“锁”与“门把儿”有关,“人家”与“门户”有关,因此就说“一顶帽子”“一把锁”“一户人家”.
所谓“遵从习惯性”,是指一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习惯不要随便打破.比如中心词是动物名称时,常常这样选用量词:头——牛、猪、狮子,条——狗、牛,匹——马,只——鸡、鸭、猫、羊、兔,等等.
所谓“注意灵活性”,是指根据表达的实际情况和某种需要,可以打破习惯性.比如称“牛”习惯上说“头”,但“铁牛”不是真正的有生命的牛,用“只”就比用“头”好.又如:“豹子”一般称“只”,但说“一头豹子”时含夸张意味,鲁迅小说中曾有过“一匹大老鼠”的说法.再如“轮船”一般称“艘”,也可称“只”(不一定小船才称“只”),同样体现了运用的灵活性. 《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