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时事政治小论文,8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7:33:12
2011年时事政治小论文,800字左右,
2011年时事政治小论文,800字左右,
2011年时事政治小论文,800字左右,
让院士制度回归学术本位,不单关系到院士的学术权威、平息一些不必要的学术之争,更关系到学术公平的维护、科学创新的动力
近些年,曾经高高在上的科学家们,越来越走近了大众.遗憾的是,不少人“走得近”却非关科学,而是各种攻讦.院士的神圣感正被渐次消解,甚至让人担心院士新闻会越来越多地从科教版做到社会版甚至是娱乐版去了.
最近的一起,是中国农业大学老院士李季伦领衔实名举报另一位资深院士、原农大校长石元春涉嫌利用职权进行学术剽窃.很快,石元春奋起反驳,更有农民站出来为之喊冤.举报者言之凿凿,反驳者义正辞严.这场官司,看来只能有待权威学术调查来澄清是非了.但对圈外的看客们来说,这不过是给诸如“人耳鼠”是真是假、北大著名海归科学家饶毅“意外”落选院士、某院士候选人被妻子举报道德败坏等“院士新闻”又添新料而已.
当然,从积极的意义分析,这足以说明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正逼近象牙塔尖的学术精英.在我国的科学管理体制下,科研所占用的也是公共资源,接受监督无可厚非,这有利于原本神秘的院士遴选以及学术成就走向公开透明,或有利于院士制度以及运作方式更加规范完善.
但是,有关院士的种种负面新闻,也足以引起反思.
前溯到被认为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难题的袁隆平——这位47年来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有“东方魔稻之父”称号、刚刚创造了杂交水稻新纪录的“人民农学家”,十余年前曾经落选院士.忆及此事,宽容的他只是说,两院院士评选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户之见.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也说,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院士,落选只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而一些在海外权威学术团体获评“外籍院士”或获得重量级国际科学大奖的科学家,在国内的院士选拔中却屡屡碰壁,或能说明类似的“历史性误会”,并不鲜见.
为什么院士的学术权威性屡受挑战和质疑?这或许与其间掺杂了过多的非学术因素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院士”这个头衔早已不只是对科学家个人的学术认可那么单纯了.每每到了评选院士阶段,一场集体性的“院外”公关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圈内人心知肚明,每个大学都有一笔专门申请院士的公关经费,这个投入产出是相当“划算”的,一旦产生一个院士,为这所大学带来的社会荣誉、领导认可、附加大笔资金的科研项目,甚至是招生的广告效应,都会纷至沓来.其结果便会出现,本该是最顶尖的科学家群体中,潜规则也在大行其道,而学术净土却不那么干净.
院士制度回归学术本位,这不单关系到让院士的学术成果足以服众,平息一些不必要的学术乱象,更要紧的,是维护学术的公平.因为,已不单纯的院士象牙塔,可能反而镇住了科学创新的强烈冲动,伤害了学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