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21:43:30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高山族,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高山族,现有人口40万,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平埔人因为散居台湾各地,20世纪后已基本汉化.
  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海拔500至2000米,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各地区高山语差别较大.目前起码有15种语言,大致可分为“泰雅 ”、“曹”、“排湾”三大语群.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基层组织——社
  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 .是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
  多数高山族社以会所(会廨)作为社的活动中心,也是男性年龄组织的教育训练场所.年龄组织是社内部以年龄为序的一种等级制度.各支系的年龄等级划分有多少之别,大致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等级别.凡男性,都要归入相应的年龄等级,担负一定的社会分工.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晋级礼.从少年开始,严格按照性别施以基本训练.男性是狩猎、耕战方面的技能训练;女性是纺织、家务及采集方面的训练.男子一旦成年,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升入青年等级,进入会所食宿,并参加集体劳动和作战.青年们在成丁礼之后,被承认是部落正式成员,才有权参与社政治生活.
  高山族社对少年男子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视,成年人教给他们如何制造渔猎工具及武器,带他们去狩猎,让他们学习投石、角力、奔跑、掷标枪、射箭和搏杀等,给他们讲说社的历史、传说及英雄故事.有的社在少年进入会所前,还要间断性停食,即吃一天,饿两天,以锻炼少年们的吃苦精神和忍耐能力,在断食中仍能保持乐观情绪和昂扬斗志者才配受到厚爱与看重.
  从50年代起,台湾高山族的社组织逐步走向地方行政管理,而且过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趋缩小.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习俗的许多传统仍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身体毁饰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尊贵.
  优美的歌舞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为高山族支系较多,所以表现在音乐歌舞上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歌曲,多为触景生情,即兴演唱.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扬,有的如击竹鸣玉,清丽动人;有的如排浪鼓石,节奏明快.显得粗犷、淳朴、细腻.
  常见的乐器有口弦琴、弓琴(方琴)、笛子、叶琴(树叶)、杵乐、臀板、竹鼓(鼓砍)、腰铃、脚铃、口弦琴和鼻箫,常用于青年男女恋爱中呼唤情人和传达爱情.叶琴实际上是一片随手摘取的阔叶树叶片,衔于唇间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调.杵乐是从舂米的木杵演变而成.高山族人舂捣稻谷时,常在屋内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块石板,几名妇女环立四周,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击石板,发出如钟似磬的音响,传播甚远.后来人们用长短粗细有别,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节奏不同的乐声,用它伴奏的歌曲称“杵歌”.用它演奏的乐曲为“ 杵乐”.杵乐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还成为青年男女恋爱的纽带,许多美满姻缘就是在杵乐声中结下的.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铜壳垂于臀部,与腰铃、脚铃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乐器.
  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凡重大活动,都有集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歌舞聚会时,人们堆柴点火,围火高歌豪饮.先是十来个青年人款款起舞,并唱序歌,渐入高亢激越,众人连臂合围,踏歌欢舞,时前时后,进退有致,间有齐声欢呼,场面非常热烈.
  近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到台湾观光的游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游景点观看山胞们的民俗与歌舞表演.
  木雕与纺织
  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其中排湾人,鲁凯人、雅美人等支系的木雕艺术颇为精湛,刳削是著名传统工艺,他们仅用一把刀就能刳制成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器具.例如舂米用的木臼,贮藏用的木桶,制糕酿酒的蒸筒等容器,以及酒杯、汤匙等食具,大的则如独木舟.
  雕刻工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有圆雕、浮雕,也有线雕、镂雕、空雕.在一些生活用具、装饰品、乐器上都刻着人物、动物、花卉等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刀法刚劲细腻,特富自然情趣,形象十分生动逼真.排湾人的雕壶、屏风和雕板(屋内的一种嵌板)、背椅、木枕、木桶、木匙、烟斗等,饰纹巧妙,刻工精致.祭祀祖先“灵屋”的雕柱,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以及家屋的横梁、屋檐、槛楣等都雕刻的五颜六色,十分美观.
  至于纺织,在久远的年代,山胞们就懂得用绩麻织成“番布”.在泰雅、赛夏两族中,素有“男以武功,女以纺织”来决定其社会地位的习俗.他们的纺织方法基本相同,都有垂直纺轴,以手搓捻后缠于轴上.织机均属较原始的平地腰织机.织机的夹布板两端挂在织妇的腰际,经线的尾端绕结在经线筒或经线轴上,用两脚蹬着.而阿美、雅美和卑南人则用两根木柱插在地上,将经线板拌住,不用足蹬.但夹布板仍缚于腰际.织妇则坐在地上或凳子上从事纺织.按照传统习俗,女子在织布小屋中工作,男子不得进入.纺织品主要有白麻布和白褐相间的平行条纹麻布.在布上进行刺绣、挑花,用于各种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