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苏轼 赏析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9:33:04
宋词苏轼赏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宋词苏轼赏析苏轼的江城

宋词 苏轼 赏析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宋词 苏轼 赏析
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的赏析 能说5、6分钟就行,最好每句都说两句.

宋词 苏轼 赏析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节前准备扫墓的人,便把时间都挤在了立春前的今天.虽然是瑞雪纷飞,却没有拦截住前来寄托哀思的人们.本来异常寂静的公墓,今天却人声鼎沸.
还算晴朗的蓝色天空下,有腊月的凛风,有薄云笼罩的懒阳,有飘飞的柔雪.我来了,我怕你孤寂的魂灵被寒冷的冰雪浸蚀,我怕你游荡的魂魄还在四处飘荡,我更怕你找不到归来之路,于是我踏雪而来.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深浅不一的脚印.我来了,带来你喜欢的黄菊、百合与勿忘我三种鲜花组成的花束,还有一份为你倾情写下的祭文,另加一颗在岁月的磨损中还依旧无法忘记往日的一切欢乐与苦痛的寂心.用这简单的方式,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祭奠你寂寞的魂灵!
人将去,冥冥之中有天意.十年前的那个凌晨,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永远的定格,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终结.因此,我把那些曾经充满着爱和温暖的点滴片断,悄然收藏起来.因为,你永远地去了.如烟的往昔岁月,你的生命在瞬间中猝然枯萎,留给我的是你生命终止时那挣扎过后的眼神和渐渐没有了温度的双手……
从那时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于此地,音容难再!洁白的瑞雪映照着你的墓碑,冰冷的墓碑下,掩埋着你倔强的灵魂,漆黑的大理石上面刻画着你永恒的名字.你的一生,是那样短暂,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清晰的印痕.
春秋弹指,梅雪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跨越时空的是怎样的距离?无尽的思念又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是相逢,却也是阴阳相隔,梦里徘徊.曾经熟悉的音容笑貌,早已被时间的齿轮剥离得支离破碎.你走后的我,不敢再轻启记忆的闸门,深怕触起心底最深处的隐痛.多少次梦醒时分,我欲忘却的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耳畔回荡,不疾不徐,婉转清越.我欲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
十载春秋,弹指而逝.我的两鬓尚未如霜,你却在这千里孤冢中静躺.呜呼!吾不见君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曾经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均埋藏于地下.然音容犹在眼前,话语仍绕耳际.人言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今斯人已去,荆棘纵横,风凄露下.感念畴昔,悲凉凄怆!
十年生死,十载死生.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了任何记忆.可对于活在世上空留满腹思念的人来说,真的感受到了一种相思的凄悲.今天又一次面对你的时候,我满目凄泪,吟出的只是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寒光懒阳,有凄冷的清风陪伴着你.远方是一片苍茫,偶尔有孤鸟哀鸿掠过.我清楚地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的故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清明时你的坟头枯草浅泣,让我于“相思情长绵”的苦思中情魂尽断;七月半你的坟头芳草凄凄,遮掩了我“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绵绵长恨;春天来临前你的坟头厚雪堆积,覆盖了我“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寂之心!你寂静无语的孤冢啊!可知道这一年四季的思念尽在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的无尽岁月里,更在无处话凄凉的悲戚中……
岁月如歌,时光泣血.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已然过去十年.三千多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多少次想提笔写下些什么,为你.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东西哽在喉际,让我无从下笔.十年来,独对孤冢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泪.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怨感叹,一言道尽于于轻轻淡淡情感描绘中.
又是一个月圆夜,夜深无底.我从冥门飘了出来,飘过凄凉的荒野,飘过萧萧的江河,飘过万水千山,回到了尘世的现实喧嚣中来.户外的寒风将思念拧成绳索,抽打我破碎的灵魂.我无尽的思绪,被涂鸦成许许多多没有平仄的无尽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霄?

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而作.
公元1055年,苏东坡与王弗成婚。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

全部展开

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而作.
公元1055年,苏东坡与王弗成婚。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 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

收起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

全部展开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收起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

全部展开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补充: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非常欣赏苏轼的这首词。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仍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一个梦?
真的只是一个梦吗?
那般地对镜理红装,那般的浅笑盈盈,竟只是十年前的片段?那般的那般又是何时深植于这物逝飞快的十年记忆的呢?
于是苏轼微叹了口气,满复愁思只换作轻轻地道出:十年生死两茫茫……

收起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

全部展开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节前准备扫墓的人,便把时间都挤在了立春前的今天。虽然是瑞雪纷飞,却没有拦截住前来寄托哀思的人们。本来异常寂静的公墓,今天却人声鼎沸。
还算晴朗的蓝色天空下,有腊月的凛风,有薄云笼罩的懒阳,有飘飞的柔雪。我来了,我怕你孤寂的魂灵被寒冷的冰雪浸蚀,我怕你游荡的魂魄还在四处飘荡,我更怕你找不到归来之路,于是我踏雪而来。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深浅不一的脚印。我来了,带来你喜欢的黄菊、百合与勿忘我三种鲜花组成的花束,还有一份为你倾情写下的祭文,另加一颗在岁月的磨损中还依旧无法忘记往日的一切欢乐与苦痛的寂心。用这简单的方式,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祭奠你寂寞的魂灵!
人将去,冥冥之中有天意。十年前的那个凌晨,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永远的定格,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终结。因此,我把那些曾经充满着爱和温暖的点滴片断,悄然收藏起来。因为,你永远地去了。如烟的往昔岁月,你的生命在瞬间中猝然枯萎,留给我的是你生命终止时那挣扎过后的眼神和渐渐没有了温度的双手……
从那时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于此地,音容难再!洁白的瑞雪映照着你的墓碑,冰冷的墓碑下,掩埋着你倔强的灵魂,漆黑的大理石上面刻画着你永恒的名字。你的一生,是那样短暂,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清晰的印痕。
春秋弹指,梅雪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跨越时空的是怎样的距离?无尽的思念又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是相逢,却也是阴阳相隔,梦里徘徊。曾经熟悉的音容笑貌,早已被时间的齿轮剥离得支离破碎。你走后的我,不敢再轻启记忆的闸门,深怕触起心底最深处的隐痛。多少次梦醒时分,我欲忘却的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耳畔回荡,不疾不徐,婉转清越。我欲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
十载春秋,弹指而逝。我的两鬓尚未如霜,你却在这千里孤冢中静躺。呜呼!吾不见君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曾经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均埋藏于地下。然音容犹在眼前,话语仍绕耳际。人言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今斯人已去,荆棘纵横,风凄露下。感念畴昔,悲凉凄怆!
十年生死,十载死生。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了任何记忆。可对于活在世上空留满腹思念的人来说,真的感受到了一种相思的凄悲。今天又一次面对你的时候,我满目凄泪,吟出的只是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寒光懒阳,有凄冷的清风陪伴着你。远方是一片苍茫,偶尔有孤鸟哀鸿掠过。我清楚地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的故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清明时你的坟头枯草浅泣,让我于“相思情长绵”的苦思中情魂尽断;七月半你的坟头芳草凄凄,遮掩了我“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绵绵长恨;春天来临前你的坟头厚雪堆积,覆盖了我“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寂之心!你寂静无语的孤冢啊!可知道这一年四季的思念尽在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的无尽岁月里,更在无处话凄凉的悲戚中……
岁月如歌,时光泣血。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已然过去十年。三千多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多少次想提笔写下些什么,为你。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东西哽在喉际,让我无从下笔。十年来,独对孤冢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泪。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怨感叹,一言道尽于于轻轻淡淡情感描绘中。
又是一个月圆夜,夜深无底。我从冥门飘了出来,飘过凄凉的荒野,飘过萧萧的江河,飘过万水千山,回到了尘世的现实喧嚣中来。户外的寒风将思念拧成绳索,抽打我破碎的灵魂。我无尽的思绪,被涂鸦成许许多多没有平仄的无尽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霄?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收起

1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感慨时光的流逝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节前准备扫墓的人,便把时间都挤在了立春前的今天。虽然是瑞雪纷飞,却没有拦截住前来寄托哀思的人们。本来异常寂静的公墓,今天却人声鼎沸。
还算晴朗的蓝色天空下,有腊月的凛风,有薄云笼罩的懒阳,有飘飞的柔雪。我来了,我怕你孤寂的魂灵被寒冷的冰雪浸蚀,我怕你游荡的魂...

全部展开

烟雨凄迷,一转眼又到了春节前的扫墓时节。本应再过几天才去,不知是谁又创造了一个立春之后不扫墓的新“条款”。因明天就是立春,所以,在春节前准备扫墓的人,便把时间都挤在了立春前的今天。虽然是瑞雪纷飞,却没有拦截住前来寄托哀思的人们。本来异常寂静的公墓,今天却人声鼎沸。
还算晴朗的蓝色天空下,有腊月的凛风,有薄云笼罩的懒阳,有飘飞的柔雪。我来了,我怕你孤寂的魂灵被寒冷的冰雪浸蚀,我怕你游荡的魂魄还在四处飘荡,我更怕你找不到归来之路,于是我踏雪而来。我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深浅不一的脚印。我来了,带来你喜欢的黄菊、百合与勿忘我三种鲜花组成的花束,还有一份为你倾情写下的祭文,另加一颗在岁月的磨损中还依旧无法忘记往日的一切欢乐与苦痛的寂心。用这简单的方式,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祭奠你寂寞的魂灵!
人将去,冥冥之中有天意。十年前的那个凌晨,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永远的定格,是我记忆中的一个终结。因此,我把那些曾经充满着爱和温暖的点滴片断,悄然收藏起来。因为,你永远地去了。如烟的往昔岁月,你的生命在瞬间中猝然枯萎,留给我的是你生命终止时那挣扎过后的眼神和渐渐没有了温度的双手……
从那时起,你成了一座荒冢,孤居于此地,音容难再!洁白的瑞雪映照着你的墓碑,冰冷的墓碑下,掩埋着你倔强的灵魂,漆黑的大理石上面刻画着你永恒的名字。你的一生,是那样短暂,却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清晰的印痕。
春秋弹指,梅雪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跨越时空的是怎样的距离?无尽的思念又是怎样的刻骨铭心?“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是相逢,却也是阴阳相隔,梦里徘徊。曾经熟悉的音容笑貌,早已被时间的齿轮剥离得支离破碎。你走后的我,不敢再轻启记忆的闸门,深怕触起心底最深处的隐痛。多少次梦醒时分,我欲忘却的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耳畔回荡,不疾不徐,婉转清越。我欲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
十载春秋,弹指而逝。我的两鬓尚未如霜,你却在这千里孤冢中静躺。呜呼!吾不见君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曾经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均埋藏于地下。然音容犹在眼前,话语仍绕耳际。人言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今斯人已去,荆棘纵横,风凄露下。感念畴昔,悲凉凄怆!
十年生死,十载死生。对于逝去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了任何记忆。可对于活在世上空留满腹思念的人来说,真的感受到了一种相思的凄悲。今天又一次面对你的时候,我满目凄泪,吟出的只是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寒光懒阳,有凄冷的清风陪伴着你。远方是一片苍茫,偶尔有孤鸟哀鸿掠过。我清楚地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的故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清明时你的坟头枯草浅泣,让我于“相思情长绵”的苦思中情魂尽断;七月半你的坟头芳草凄凄,遮掩了我“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绵绵长恨;春天来临前你的坟头厚雪堆积,覆盖了我“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寂之心!你寂静无语的孤冢啊!可知道这一年四季的思念尽在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的无尽岁月里,更在无处话凄凉的悲戚中……
岁月如歌,时光泣血。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已然过去十年。三千多个充满思念的日子里,多少次想提笔写下些什么,为你。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东西哽在喉际,让我无从下笔。十年来,独对孤冢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让我在过往与现时的纷乱迷离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情泪。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哀怨感叹,一言道尽于于轻轻淡淡情感描绘中。
又是一个月圆夜,夜深无底。我从冥门飘了出来,飘过凄凉的荒野,飘过萧萧的江河,飘过万水千山,回到了尘世的现实喧嚣中来。户外的寒风将思念拧成绳索,抽打我破碎的灵魂。我无尽的思绪,被涂鸦成许许多多没有平仄的无尽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霄?

收起

类似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注意 是类似的诗词 宋词 苏轼 赏析苏轼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关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赏析题目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详细赏析、解释.如题所示. 苏轼贬官何处时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江城子 背景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背景 在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苏轼是怎样的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来几首古诗词!要像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样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月夜记梦是谁写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的上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思详细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中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翻译 苏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词中,注明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公元几年几月几日.xi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词中,注明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公元几年几月几日.谢谢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