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结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思修课的作业3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2:02:24
求论文!结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思修课的作业3000字
求论文!结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思修课的作业3000字
求论文!结合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思修课的作业3000字
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向全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在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重新确立了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
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这一思
想路线出发,我们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党从长达二十余年的“左”
的思想指导中解放了出来,使国家从此走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去年,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在我们党内和全国人民中间再一次掀
起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巨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以后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要求:“必须进一步解
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夺取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也就是党的十四大的主旋律.因此,在当前,贯彻落实的十四大精神,进
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的需要.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
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形
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如果我们拘守前人的成果,抱着“本本”不放,我们就不可能研究新
情况,提出新观点,也就不可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等方面,作出新探索和新概括.
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始终.它,既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处处辉映于这
一理论的全部内容之中.因此,我们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首先要把握“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这一精髓,牢固树立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观念,进而从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出发,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点、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家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
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条强国之路.这一点,已经形成了人
们的共识.但是,要不要把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人们的思想认识并没有完全解决.比如,要加速经济发
展,需要多引进一些外资,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要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还要大发展,等等,我们一些同志就
往往担心“会不会冲击和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再比如,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需要大胆吸收
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一些同志又担心“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等等.这些思想认识不解
决,改革、开放的步子就迈不大.这里,就有一个“要不要冲破‘左’的思想束缚”、“要不要进一步解放思
想”的问题.的确,比起过去的14年来,同样是改革开放,今后,改革将要求深度,开放将要求力度,作为
全方位的改革开放,要达到这种深度力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思想解放
的程度.可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
展的需要.
再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转变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拨开了计划、市场问题上困扰我们思想的重重迷雾,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作了最有力的思想理论准备.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这是这次代表大会取得的最突出的成果之一.无疑,这本身便是思想解放的丰硕成果,但同时,
它又呼唤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树立新观念,适应新要求.我们要通过对这一新体制的认识,消除
对社会主义的不正确认识.要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过时的、陈旧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诸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观念、创新观念,公平观念、民主及法制的观念等等一系
列新的观念.这种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同时,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
,我们还要逐渐加入国际大市场,许多东西都要准备按国际惯例办事,这也要求我们自觉破除思想束缚,主动
适应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古人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
,我们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克服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不断更新自我的需要.
我国经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小生产象汪洋大海一样.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本身又是思想解放的障碍
之一.邓小平同志认为:“这种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
不愿接受新事物.”在这种习惯势力的影响下,人们容易得过且过,经济上满足于“自给自足,小富即安”;
思想上满足于:“但求安逸,缓步当车”,步子迈得越小认为越“稳”,越“稳”也就认为越好;改革中怕闯
,怕冒,怕担风险;在发展机遇面前,往往持犹豫观望的态度,坐失良机.这种状况,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
应,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形成强烈反差.这种精神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开拓前进.当前,要克服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仍然是要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自我
,以思想解放的主动性,换来改革开放的进取性,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方能适应时代潮流,发
展大好形势.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条件,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彭真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观察、处理问题从实际出发.人们不管认识什么事物,都要经过自己的脑子,通过大脑反映实际.认识实际,目的是为了改造实际.总之,无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各方面的实际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彭真文选》第554页.他说,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从书本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就会违背实际,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肯定在实践中犯错误,遭失败,受挫折.这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有深刻教训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也是做不好工作,至少也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呢?彭真同志反复讲: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要客观地看问题,不要主观地看问题;第二,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第三,要看问题的本质,不要停留在现象上.他说,这个话毛泽东同志不只讲过一次,讲的既简单明了,又很深刻,既是思想方法,又是工作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要客观地看问题,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彭真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相信、尊重实际,实际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的,只有在客观实际中才能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一切问题来源于客观实际,我们要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就必须客观地看问题,从客观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我们不能唯意志,不能犯主观主义错误.他还说:“要客观.一个是现实的客观,一个是历史的客观.首先是现实的客观.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工作,都必须按照实际情况,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彭真文选》第417页.他举例说:“比如,政法部门办案,无论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有就有,无就无,多就多,少就少,是就是,非就非,轻就轻,重就重,这就是客观地看问题.”《彭真文选》第418页.当评价古人或今人时,他说:如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或其他历史人物,评价一个干部,评价他们的理论和实际,都要根据或参考历史的客观,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即历史的客观,来评价过去的人和事.
关于全面地看问题,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彭真同志强调:全面和客观是一致的,客观实际是全面的,真理也是全面的.从实际出发,就要从全面的情况和事物的总体出发.尽可能把握事物各方面及其相互的关系,才能认识真理.如果片面地看问题,就违背了客观的实际,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他还指出:全面也有现实的全面和历史的全面.无论对现在的人和事,还是对过去的人和事,都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只抓住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决定性的除外),或者赁谁的一点感想或一点印象就下断语、作结论,都是不全面的,都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
关于本质地看问题.彭真同志指出: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即事物的本质出发,不能只看到现象,从现象出发.因此一定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可是人们观察事物时首先接触到的是现象,看不到本质.他说:就是要按照毛泽东同志说的四句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做,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就是要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先要去粗取精,即按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无关系,关系大小加以取舍,然后去伪存真,经过鉴别,去掉假的东西.接着由此及彼,因为本质存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最后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这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经之路.
彭真同志还强调,从实际出发不但要从相对静止的客观实际出发,还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他说:“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客观事物发展了,主观认识就得随着变.‘事实’不同,‘是’也不同,‘实事’变了,‘是’也会变,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事’去求‘是’.”《彭真文选》第670页.他指出:实事求是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个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但是它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应用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而随时随地改变的,既不能搞教条主义,也不能搞经验主义,当然更不能念来念去,就那么几句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他还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如此.他说:我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确定不移的,但是随着革命阶段的不同,随着具体的问题、具体的政治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就必须随着变化了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同是无产阶级立场,在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和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我国内战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同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当观察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时,我们认为认清中国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但是当我们考察抗日战争中的国内关系,并决定党的具体政策时,则认为和内战时期根本不同,认为中国两大矛盾中间,中日民族矛盾是最基本的,国内阶级矛盾是从属的,这是决定党的具体政策的根据.同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具体运用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很不容易的事.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彭真同志一贯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强调理论从实际中来,要总结实践经验,再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他说:“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来解释,所谓理论与实际结合,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从实际中找出它的规律,再拿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彭真文选》第273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彭真同志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期间,他就非常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的具体问题上,就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解决中国的问题.”转引自《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第447页.他进一步提出要“把党中央总的路线和政策具体化”.他认为:党中央各项政策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一般规律,地方应该坚决地执行,如果不执行只凭狭隘的经验办事,忙于事务,就会脱离中央的路线指导,就会迷失方向.但是也不应该不顾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机械地执行,这样看起来是“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实际上是不动脑子,不费力气,对党对群众都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党中央总的路线、政策地方化、具体化呢?彭真同志指出了几个要点:一是要“真正确实地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和精神”,彻底地深刻地了解党中央的路线、政策的精神实质,“把它融会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是死背马克思主义的句子,当成教条咬文嚼字,那只是书蛀子”,不能盲目地执行党中央的政策;二是要精密、冷静、仔细分析边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特点,了解客观的环境、主观的条件和各方面相互联系的关系”;三是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它和当前的具体情况及理论原则配合起来,以解决具体的方针、方法”;四是“慎重地处理问题,要能够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更加订正自己的方针战略策略等”.他还强调必须详细地考察边区党的主观力量和各阶层人民的一般动向和态度.参看《新民主主义社会雏形》第447-448页.
彭真同志关于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党的总的路线、政策地方化、具体化的几个要点,丰富、充实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并在他的革命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贯彻执行.他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领会贯通它的精神实质,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有企求实际应用的态度.怎样才算领会贯通精神实质呢?他指出,标准就是实践,就是会不会应用.如果不会应用,“纵然能把它的字句背得烂熟,甚至像和尚念经一样背得顺口流出,仍然是一窍不通”.《彭真文选》第55页.他还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把创始人的著作中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加以区别.如果不加区别,把二者混为一谈,就会“或者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想用马克思当时讲的具体办法,来解决我们当前所有的实际问题;或者因为那些具体办法不适用于今天,就怀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和指导作用,忽视对它的学习”.《彭真文选》第527页.
三、调查研究是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客观统一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桥梁
彭真同志对调查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他的报告、讲话中,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对调查研究的意义、目的、态度、方法等作了具体而精辟的论述.并在行动中身体力行,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关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彭真同志指出:问题来源于实际,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向实际调查,不管是谁,不论他多么高明,不做调查就不能了解实际.只有通过调查把客观事实弄清楚了,办事才能符合实际.他说:“要实事求是,就必须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看到那个‘事’,怎么能‘求’得那个‘是’?调查研究了,才能在实践中‘求’得‘是’.”《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65-266页.因此,他还指出:制定党的政策要依靠调查研究提供依据,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客观的真实情况,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1948年12月29日,他刚兼任北平市委书记不久,就召集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同志谈话,明确提出要“先了解情况,后决定政策”.他还指出:调查研究的任务不仅是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就完了,而且如果发现在政策执行中有错误时,还要跟踪调查,研究如何改正.他说:“我们要先了解情况,然后决定政策.在政策执行中发现有错误,要研究如何改正.研究这些问题,是我们政策研究室的基本任务.”《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10页.
彭真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调查要把握重心,有目的地调查.1948年年底,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发展,许多大城市相继解放,接管城市的任务很重,如何进行接管城市的工作呢?彭真同志指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是工作的出发点.情况不明,任何工作都做不好.”《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页.他说:需要调查的问题很多,如调查了解政治、经济、人物情况,不仅目前工作是必须的,将来也很有用.但又不能无目的地、泛泛地去调查,要选择为配合夺取城市与将来管理城市所必要的目标去调查.
关于调查研究的态度,彭真强调要下苦功夫,了解真实情况,完全客观地、全面地研究规律.他说:在调查中要反复了解,弄清楚真实情况,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能夸大,也不有缩小,更不能带着主观想象,为了论证自己的某种观点到实际中寻找所需要的材料.1961年7月8日,他在北京市委工作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坚持调查研究时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使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符合客观规律.因此,不能脑子里先有个框框,把调查研究变成找一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成见是对的,而是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深入地、系统地、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最后才产生结论,作出客观、全面、符合事物本质的结论.”《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61页.1961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彭真和邓小平带领调查组到北京郊区顺义和怀柔县进行农村调查.农村食堂是调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当时在“左”的错误盛行的气氛下,农村食堂成为只能说好,不能说坏的禁区.调查组人员中有不少人顾虑很大,这种顾虑本身实际上就是思想上的框框.因而就不能如实地了解到农民对食堂的真实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彭真同志说:食堂究竟如何搞?现在不一定拿个什么主意.要破除迷信,去掉清规戒律.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在调查时,既不要有去解散食堂的思想,也不要有非办食堂的思想,要客观地本质地调查,真正了解到办食堂有哪些好处,不办食堂有哪些好处,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吃,有多少人不愿意吃.要让群众讲出真心话,究竟怎么办好.按照彭真同志的上述思想,调查组人员消除了顾虑,去掉了思想上的框框,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地调查,取得了客观全面的真实材料,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年5月中旬,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中关于农村食堂的规定修改为“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对于不参加食堂的社员“不能有什么歧视”.参看《缅怀彭真》第241-243页.
彭真同志还特别强调,在调查研究中要欢迎并充分听取不同意见.他说:征求意见,赞同的意见固然要听,但相同的意见没有什么需要研究的,更重要的是听取不同意见,把不同的意见研究清楚,看它是不是有道理,有哪些好的、有益的东西.尽量吸取好的有益的内容,不能采纳的也要研究清楚.这样作出决定才能符合客观实际,避免错误或少犯错误.他于1981年5月27日“在民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进行调查研究要听取干部、工人、农民、专家、知识分子等各个方面的意见.要征求意见,就会议论纷纷,有些意见是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现在与过去的看法不同,城乡、工农间的看法不同,社员之间、干部、知识分子、专家之间看法不同.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要欢迎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要很好地听取,认真地考虑.不同意见越多越好,有不同意见就可以比较,可以鉴别,民法就可以搞得更好些.不要自以为是,要实事求是,切不要以为自己的意见不管对错,都不能改变,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97-98页.
彭真同志在《前线》发刊词“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中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照客观规律改造现实.我们是政治工作者,不是历史家,我们的认识必须走在改造现实运动的前面,走在广大群众实践的前面.因此,他说: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从事物的萌芽形态中,从新鲜事物的典型研究中,从对新的典型经验的总结中,看出一般,抓住关键,抓住主流,探索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和前途,以便形成从本质上概括情况的若干概念,形成科学的政治预见,用来指导自己和群众的实践.否则,所谓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就会变成一句豪迈的空话,或者实际上变成随波逐流的尾巴主义者.”《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55页.
四、正确认识、对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发挥自觉的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的重要原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关于自觉能动性的系统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彭真同志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运用于实际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作为北京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关于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进程中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对待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二者关系的科学解释和在实践中的最好运用.一个是“可能达到的”,就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必须是客观条件所允许的,经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达到的,不能无根据地勉强去做客观条件不允许做不到的事情.彭真同志说:“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知道,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跟客观存在、客观规律的实际关系.”“不能单凭主观的热情,盲目地蛮干.”“不能凭灵机一动的‘本能’办事,不能按照片断的材料和表面现象办事,更不能像风筝、氢气球一样,随风飘荡,即跟着空气办事.总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任意乱干.”《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54页.一个是“最高标准要求”,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实践,经过主观努力,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可以分析、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很大潜力的.彭真同志说:“根据客观实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党和群众自觉努力,使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以客观上可能的最高速度,健康地前进.”《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第208、254页.他还指出:定奋斗目标,应该是可能达到的,但可能达到的标准有低的,有中等的,也有高的.我们不应该拿低的中等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应该拿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以低标准要求自己,和落后的攀比,就会弄得没有出息.这是自甘落后、妄自菲薄的表现,会使工作缺乏朝气,缺乏创造性,缺乏进取心.他还提出:要正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严肃批评了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工作已经差不多的自满松劲情绪.指出不克服这些缺点和错误,就不能很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郑天翔同志在回忆“文革”前17年北京市委是怎样贯彻彭真同志的这一指导思想时说:“用客观上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是北京市委贯穿17年的指导思想.彭真同志多次讲这个问题;彭真同志、刘仁同志在‘文革’前的三次党代表大会和多次工作会议的报告和讲话中,反复地讲这个问题.市委按这个方针进行检查和部署,要求自己,要求各方面的工作.《北京日报》、《前线》按这个方针进行宣传报导.在1963年11月间的工作会议上,彭真同志再一次对这个指导思想作过解释.他说:‘北京的工作用什么标准来要求,还是要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我们是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如果不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准备不断革命,共产党员本身就发生问题.’”